- +1
巨亏134亿元,温氏能否实现困境反转?
原创 丁萍 虎嗅APP
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东方IC
◇ 直播预告:每周日19:00-20:00,妙投APP专栏作者张楠将会在【妙投APP】上对「一周投资热点」进行直播分析解读,欢迎围观查看。
◇今日直播主题:《利好落地了?》,今晚19:00,妙投直播间不见不散。
2021年,在消费者实现“猪肉自由”之际,温氏股份却遭受猪周期冲击,交出了一份上市以来最惨的成绩单。
2022年4月16日,温氏股份发布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1年,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49.63亿元,同比下降13.31%;归母净亏损高达134.04亿元,去年归母净盈利74.26亿元。
分业务来看,温氏股份2021年收入下滑主要是其生猪养殖业务萎缩所致。温氏股份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养殖业,包括生猪养殖和黄羽鸡养殖。2021年,温氏股份生猪养殖收入为303亿元,同比下降34.56%,收入贡献比达46.69%;黄羽鸡养殖收入为295亿元,同比增长21.4%,收入占比达45.51%。
从利润源看,温氏股份2021年同比亏损高达208.3亿元,主要源于其生猪养殖业务出现深度亏损。
2021年,温氏股份生猪均重118公斤,销售均价为17.39元/公斤,完全成本在26.2元/公斤左右,根据以上数据推算,温氏股份每卖一头猪就要亏损1040元,2021年出栏1322万头累计亏损137.49亿元。
这也证实了温氏股份所言,尽管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但其家禽业(肉鸡和肉鸭)业务整体仍有盈利,在2021年归母净盈利3.45亿元。
但与业绩形成反差的是,2021年8月以来,温氏股份的涨幅超70%,领先于全行业,主要由于投资者看重其边际改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温氏股份2021年生猪养殖业何出现深度亏损?2022年能否实现困境反转?
猪企巨亏,猪周期还能上行吗?妙投为您解析。本文为妙投付费专栏中,会员免费阅读全文。
为何卖一头亏1040元?
根本原因有两个:生猪价格暴跌和养猪成本过高。
一方面,2021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探。
2018年中旬,环保政策收紧叠加非洲猪瘟大范围爆发,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加速去化,猪价一路涨至2019年10月份的40元/kg。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范围内交运管制导致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但伴随非瘟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叠加各地支持复产的政策推出,生猪产能迅速恢复,猪价震荡下行,从2021年1月的36元/kg一路下跌至2022年2月的12元/kg。2021年,温氏股份合计销售肉猪1321.74万头,同比增长38.43%;毛猪销售均价是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
另一方面,温氏股份生猪养殖成本过高。
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测算,2020年温氏股份生猪完全成本在26.2元/公斤左右,较“非瘟”前提高约14.3元/公斤,较牧原股份高约10.4元/公斤,2021年一季度为30.7 元/公斤,基本是上市猪企里最高的。
为何温氏股份2021年养猪成本如此高企?
温氏股份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新兴县簕竹鸡场。1993年7月26日,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设立。1997年,温氏股份把养鸡模式套用养猪,率先采用"公司+农户"模式。
这一模式下,农户无需承担饲料、仔猪、疫苗等费用;公司则无需承担猪舍等固定资产投入,能够实现快速扩张。1999年-2019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从8万头增长至1853万头,一直领先市场,被冠以“养猪大王”的称号。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然而,局势却在2020年发生了逆转。2020年,温氏生猪出栏仅有955万头,被牧原股份反超。
2018年8月非洲猪瘟全面爆发,复杂的外部疫情环境和模式问题,使得温氏股份的防疫压力大幅加剧,由此倒逼其采用了哈兽研研发的疫苗,但疫苗发生变异导致疫苗毒出现,基本摧毁了温氏股份的核心种族群体,使其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
能繁母猪的骤降,也大幅增加了温氏股份猪场的折旧成本。同时,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温氏股份只能高价外购能繁母猪和仔猪来稳定生产规模(当时市场供应不足,能繁母猪和仔猪的价格均处于市场高位),但猪价下降带来高额的资产减值。财报数据显示,温氏股份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20亿元。
此外,出栏量减少也使得温氏股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其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总部费用摊销等固定成本都有所提升,叠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由此推高了其完全成本。
在财务报表的直观体现是,2021年,温氏股份毛亏损率为8.32%,归母净亏损134.04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由此可见,“公司+农户”模式在“非瘟”中的防疫压力剧增是温氏2021年出现深度亏损的起因。
“公司+农户”不再是主流模式
规模化生猪养殖主要包括“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也是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分别代表的两种最典型的商业模式。
在非洲猪瘟之前,“公司+农户”模式一直是业界主流模式,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一是该模式符合商业扩张逻辑;二是政策引导方向。
而自繁自养模式较重,扩张缓慢。这一模式下,牧原股份需要自建标准化养殖厂,自聘养殖厂负责人、技术人员、养殖工人,前期资本投入高,资产折旧多。持续的资金投入导致牧原股份的资本性开支从2013年的6.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51.22亿元,七年CAGR达82.98%。
虽然温氏股份晚于牧原股份5年才开始养猪,但前者在出栏规模上很快就赶超了后者。
原标题:《巨亏134亿元,温氏能否实现困境反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