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地联动,世界首颗具备激光测碳能力卫星成功发射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通讯员 赵俊淇 易灵 董长哲
2022-04-16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 新华社 图

2022年4月16日2时16分,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本发任务的星箭均由八院抓总研制。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具备CO₂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设计运行于70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整星发射重量约2.6吨,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五台遥感仪器,是一颗集CO₂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的多要素综合监测卫星。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CO₂探测手段和精度上,在细颗粒物主被动探测和偏振交火探测体制上,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主动激光CO₂高精度、全天时、全球探测,探测精度大幅提升至优于1ppm,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最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同时,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通过对大气进行分层“CT”扫描,国内首次实现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形状和尺寸等垂直分布信息的获取。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通过装载不同类型、不同原理的载荷,将主动发射激光接收的回波信号和被动接收的太阳光反射信号相结合,综合反演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等)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融合反演级偏振交火探测技术,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粒子尺度等多种参数,通过空间、辐射和偏振维度的信息融合,大幅提升细颗粒物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也将大幅提升气态污染物以及地表环境监测能力,紫外谱段高光谱大气观测以及宽幅多光谱观测空间分辨率提升一倍。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八院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我国天基碳监测能力和水平。

此次任务为本年度长四型号运载火箭首次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高密度发射形势下,试验队员需要从上海、酒泉、太原三地集结。严峻的疫情形势给本发试验队进场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为此,上海试验队员提前一周进入封闭管理状态,跟随产品专列奔波90多个小时,顺利抵达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另外一部分队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完上一发任务,乘坐了三十几个小时汽车,长途跋涉转场;还有一部分队员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完长征六号改首飞任务后,留守继续执行本发任务。队员们协同作战、三地联动,为了保证试验队员没有后顾之忧,八院积极了解队员实际困难,送去生活必需品,让队员和家属们安心。

本发火箭采用的统型WRP002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设备,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使用,至此,八院已实现了测发控系统的小型化、自动化和无人值守统型。

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90次发射,是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57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16次发射。

    责任编辑:李菁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