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报刊文:如果不去打拳,“格斗孤儿”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近期,多段“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不但引发舆论热议,更直接推动了公安、民政部门介入调查。尽管官方调查结论还没出炉,但舆论对“格斗孤儿”所在的恩波格斗俱乐部已经展开热议,有人斥责它将慈善做成生意,也有人赞赏它将生意做成慈善。
对此,专家们的观点更倾向于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例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就建议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受教育状况、监护状况建立起社区层面的监督、跟踪、服务体系。然而,要在凉山这样的特殊贫困地区建立全面的监督、跟踪和服务体系,需要巨量人力物力,谈何容易?而恩波格斗俱乐部的“收养”行为,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帮了那些孩子。
让孩子打拳,首先保证了孩子的营养摄入,这与他们在老家每天吃洋芋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在一段流传甚广的视频中,14岁的小吾表示在恩波吃得好很多,即使被遣送回去,也会自己跑回来;其次,格斗训练给了孩子们融入社会的希望,对于许多凉山孩子来说,这是眼前少见的脱离贫困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恩波格斗俱乐部在“收养”孩子时,已经得到了监护人和凉山州官员的同意。这些孩子在来恩波之前,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已经处于事实失学的状态。
凉山州是深度贫困地区,据民政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州失去父母抚养的“失依”孩子超过2.5万。长期以来,凉山州被毒品、艾滋病的阴影笼罩,很多孤儿就是因此失去了双亲。来到恩波之后,他们才得以远离毒品和艾滋病,这一点对他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在审视一项慈善行为时,我们绝不该只看当事人说了什么,更要看当事人做了什么。恩波本人从未标榜自己的“收养”行为是“慈善”,但在事实上,恩波给予了这些孩子急需的生存资料和成材途径,因此外界才会对这种做法作出“慈善”的解读。
所以,在对待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孤儿的行为时,固然要考虑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和有关法律,但最终要做的还是解决凉山孤儿救助的“老大难”问题,而不能制造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恩波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表示俱乐部也找过几所附近的小学和初中,试图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但学校方面却认为,孩子们没有暂住证和居住证,文化成绩也不好,因此没有接受他们入学。如果这一表述准确,那么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安排这些孤儿就近入学,而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格斗俱乐部。
当然,凉山州的孤儿总数超过2.5万,即便恩波没有任何问题,一个慈善组织可以解救的孩子也很少。这些孤儿最终值得仰仗的,还是我们国家的儿童福利体系。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目前已在五省120个行政试点村中设置了“儿童福利主任”岗位。国家的及时、全面介入非常重要,但这种一刀切、大规模的举动,也需要吸纳恩波这样个案的经验。在拯救孤儿的道路上,恩波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其经验应该被纳入考量之中。
(原标题为《 如果不去打拳 “格斗孤儿”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