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碧血长空|国民政府被迫海外求援,“飞虎”上演传奇逆袭②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顾剑
2017-08-15 13:2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飞虎出击:神话与事实

在投入战斗时,陈纳德将飞虎队兵力做了如下部署:一个中队进驻缅甸仰光的机场,配合驻缅甸的英国皇家空军打击进攻缅甸的日军;两个中队在昆明,一方面保卫云南天空,一方面进行作战训练和休整。视损耗情况,驻缅甸的中队会得到后方部队的增援或轮换。

缝在飞虎队队员飞行夹克背部、表明身份的“血幅”。上书“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作为中国空军的组成部分,为何飞虎队的主战场设在缅甸,而不是华中或者华南抗日前线?

首先,由于战斗损耗、苏联撤援,以及日方先进的零式战斗机的肆虐,到1941年,中国空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正在进行重组。以飞虎队区区几十架战斗机去和日军争夺中国天空的制空权并不现实,只能进行要地防卫。

其次,由于前期作战不利,国民政府已经丢掉了东南沿海,国际援助物资只能经由滇缅公路输入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意图席卷东南亚,占领缅甸,切断滇缅通道,同时威胁中国的西南后方。因此,保卫滇缅是当时国民政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飞虎队做如此安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谈到飞虎队的作战,一个常见的叙述是:一群经验丰富的美国退役兵油子,在陈纳德的指导下,运用高人一筹的战术,以落后的装备击落了大量日本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双方的交换比甚至超过了1:5。中国依靠飞虎队的奋战最终夺回了制空权。

但是,战时的英雄宣传和史实是不能划等号的。

关于飞虎队的人员构成,前文已做了介绍。他们其实都是“假退役”的美军飞行员,但开战斗机基本是新手,“经验丰富”是谈不上的。

一个必须强调的事实是,飞虎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投入实战,此时隶属于日本海军的零式战斗机部队已离开中国,被编入了航母战队;飞虎队所面对的敌人,是配合日军地面部队进攻东南亚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也就是说,飞虎队根本没有和零式打过照面,飞虎队在战时宣称遭遇或击落的那些“零式”,基本是日本陆航装备的九七式或者是一式战斗机;这两种飞机在性能上都逊于零式。

日本陆航的九七式战斗机(Ki-27)。1936年试飞成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是日本陆航的主力战斗机,后被一式战斗机取代。其最大速度470公里/小时,航程627公里,升限12250米,装备两挺7.7毫米机枪。

日本陆航的一式战斗机(Ki-43)。这种飞机的外形和日本海航的零式类似,在空中很难分辨,但总体性能不如零式。最大速度536公里/小时,航程1760公里,升限11200米,装备两挺12.7毫米机枪。

此外,当时国民政府有特别规定,飞虎队飞行员每消灭1架日机(包括空战击落和地面摧毁)可以获得500美元的奖金。奖金的刺激,加上很不严谨的战绩确认方法,使得飞行员们倾向于夸大战果。

所以,飞虎队战时上报的战绩,非常、非常的不可靠,有时简直夸大到了离谱的地步。但公平地说,与他们对战的日本陆航也一样是牛皮大王。试举几个战例:

*1941年12月25日

当天飞虎队联合英国皇家空军和日机在缅甸仰光交战,飞虎队宣称击落日本轰炸机15架,战斗机9架(英方宣称击落轰炸机3架,战斗机1架)。日本人的实际损失是4架轰炸机(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2架一式,4架九七式)。日方上报击落36架敌战斗机(战斗机击落17架,轰炸机击落19架),而飞虎队的损失是2架P-40,英国空军损失了5架水牛式战斗机。

*1942年1月28日

飞虎队宣称在仰光上空以2架P-40的代价打掉6架日本战斗机。日军实际损失了3架九七式战斗机,却上报击坠15架P-40。

*1942年2月6日

飞虎队、英国空军拦截了空袭仰光的日机,报告击落7架日机,自身无损失。日方其实只有1架九七式战斗机没有返航,但宣称击落9架盟军战斗机。

至于陈纳德本人,在飞虎队时期,他基本在昆明后方组织协调。除了少数几场飞虎队在中国国内参加的空战,陈纳德并未介入空战指挥。需要指出的是,战前陈纳德在美军只混到了上尉,后来通过与蒋介石的关系才被突击提拔为准将,因此若论个人飞行技艺和训练手段,陈纳德是一流的,但对于空战指挥、特别是多机种联合作战指挥,陈纳德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不过,即便排除掉夸大的内容,飞虎队总体上打得还是很不错的。

根据中方记录,飞虎队实际参战的7个月里,共执行了102次各类任务,包括26次空战,23次对地攻击,其中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底战事最为密集。当时,驻仰光的飞虎队协同英国皇家空军和日本陆航进行了一系列较量,一方面保卫缅甸的盟国空军基地,一方面还主动出击空袭日军在泰国的机场,给对手——日本陆航第3飞行集团和第5飞行集团不小的打击。结合日军档案,在这段时间,飞虎队在空中和地面摧毁了约50架日机,自身则因各种原因损失20架P-40,10名飞行员。

但是,空中打击未能阻止日本陆军的前进步伐。1942年3月8日,仰光失守。随着日军步步紧逼,飞虎队基地只能渐次北移,最后撤到昆明。4月,飞虎队接收了21架更先进的P-40E做补充。这段时间,飞虎队掩护盟军部队撤退,并协助中国军队在5月初将日军阻止于怒江一线。

滇缅公路失守后,飞虎队以昆明为基地,对处于日军占领下的越南进行袭扰。1942年6月,飞虎队第1、第2中队进驻桂林、衡阳基地和日机交锋,其表现出的技战术水准让日军大为吃惊,但飞虎队的使命也即将结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已正式参战,没有必要借着中国政府的名义派遣志愿军在亚洲打仗。1942年7月4日,飞虎队正式回归美军体系,改编为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但仍有少数飞虎队队员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作战)。

根据战时上报的战绩,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飞虎队在交战中一共消灭日机372架,自损68架,共有23名队员阵亡、失踪或被俘。但战后交叉比对日方的档案显示,飞虎队摧毁的日机数量在115至120架之间,实际战损比约为1:1.6——考虑到飞虎队的损失有相当部分是因为机场失陷被迫毁弃的,因此空战交换比应该更高,表现亦可谓出色。在战斗中,飞虎队共打出了19位王牌(战绩5架及以上,不过这些战绩并不那么可靠),其中有5人的战果超过10架,他们是罗伯特•尼尔,13架;大卫·希尔,10又1/4架,乔治•布加德、罗伯特•利特尔、查尔斯•欧尔德,均为10架。

罗伯特·尼尔,1914-1994,担任过飞虎队第1中队中队长,飞虎队头号空战王牌。

大卫·希尔,1915-2007,担任过飞虎队第2中队中队长,陈纳德的忠实支持者,在飞虎队解散后继续留在中国作战。

格里高利·波音顿(1912-1988)在飞虎队期间击落了2架飞机。飞虎队解散后,他返美加入海军陆战队,在对日作战中取得了28个击坠记录,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头号空战王牌。波音顿是飞虎队中公认技术最好的飞行员,但也是个十足的流氓加兵痞,四处惹是生非,同飞虎队的战友以及中方人员的关系都非常紧张

飞虎逆袭:装备好,人更重要

在飞虎队之前,中国空军在日军未投入零式时,和日方的作战交换比高于3:1,苏联志愿队也好不到哪里去。等零式登场,中国空军几乎陷于只能挨打的境地。直到飞虎队上阵,日本人才算碰到了真正的对手。那么,飞虎队克敌制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和长期流传的说法不同的是,飞虎队的装备实际上比日本人先进。飞虎队面对的日军战斗机主要是陆航的九七式,该机的最大平飞速度470公里/小时,比P-40慢了80公里/小时左右,这是个相当大的差距。加上P-40机体坚固,俯冲时速超过600公里时仍能操控自如,这让九七式只能望而兴叹。火力上,九七式只有两挺机枪,P-40经常能凭借皮糙肉厚枪口余生,带伤返航。日军的一式战斗机比九七式要好,但在最关键的指标:速度和火力上,也不如P-40。而日军的轰炸机普遍自卫火力贫弱,缺乏装甲保护。在P-40六挺机枪编织的强大火网面前,日机普遍显得非常脆弱。只要战术得当,P-40拥有压制日机的绝对实力。

而更重要的是,飞虎队的飞行员们也的确很好地利用了装备的特色。其实,中国空军也考察过P-40,但认为这种飞机太过笨重,无法在盘旋格斗中胜过轻巧灵活的日本战斗机(这是国军飞行员熟悉的作战方式),因此拒绝使用。但陈纳德倡导的战术完全不同:空战时完全不和对手纠缠,而是利用速度和火力优势对日机进行“打了就跑”的突袭,这下就轮到日本飞行员抓瞎了:想逃的时候跑不掉,想打的话又追不上。1942年6月12日桂林空战和6月22日衡阳空战后,参战的日军飞行员都指出P-40“发挥速度与火力之长采用一击后即脱离之战法时,九七战毫无致胜机会”——来自敌人的高度评价是对飞虎队战力最客观的褒扬

“没有永远的敌人”:日本飞行员林弥一郎参加了6.12桂林空战,座机被飞虎队打成重伤。1945年战争结束后,时任关东军下属的一个飞行队队长的林弥一郎向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投降,并接受邀请担任航校教官,为新生的人民空军培养飞行员。日后在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志愿军空战王牌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1942年7月3日,飞虎队走入了历史,但这时距日本投降还有三年时间——中国天空的制空权又将落入日军之手吗?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会员,军事历史作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