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带4岁半女儿徒步4天走76公里,培养吃苦精神还是折磨孩子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乐嘉严苛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
“不能停,要一口气跑到,你今天走了19公里,6万步路,在沙漠里面加油,绝对不要放弃。加油!”这是乐嘉,一个75年出生的主持人和作家,带着他4岁的女儿,在甘肃张掖高台沙漠里第一天徒步20公里之后冲向终点那一刻的声音,4岁的孩子平地走路都歪歪倒倒,而按照乐嘉的说法,沙漠里要4天跋涉近76公里,乐嘉的微博上有人评价称这已经不是磨砺孩子了,是折磨。这样艰苦的锻炼是否对学龄前的孩子过于残酷?记者采访到他,乐嘉认为,“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但她走到一半的时候想放弃,不可能让她放弃,如果放弃了话她以后一辈子她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以后做任何事情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
体育运动可以帮孩子强身健体,但是学龄前儿童还在成长发育阶段,这样极限挑战是否反而伤害了孩子呢?乐嘉回应,“我见到好多好多人是山里的孩子和农村出来的,3岁的时候照样这样子走,到现在我也没发现那些孩子有什么问题。”
对于乐嘉的做法,有学龄前儿童教育专家向记者表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把握好度,遵循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也有专家认为这是个人化的选择,孩子个体差异较大,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审慎选择。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固然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但是家长们也应结合孩子的自身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把握好度。在国外,家长们又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国外有没有洋“狼爸”洋“虎妈”? 相关机构会以虐待儿童,来追究父母的责任吗?
德国:家长主要充当孩子的成长指导 不强迫孩子
德国是一个注重规则和纪律的国家,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样严谨认真。长期生活在德国的彭大伟介绍,现代的德国教育一转传统教育中严厉形象,家长主要充当孩子的成长指导。亲子间的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他们很少强迫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也较少要求子女按照他们的生活模式安排生活。在大部分德国网友的眼中,亚洲的青少年或者儿童接受填鸭式的教育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不是一个应该享受的童年。
在德国要想取得学业上的成绩并非容易的事,彭大伟表示,德国也有补习班以满足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需求,但是家长不会强迫学生去上补习班。德国的补习班在很靠后的中学五年级到文理中学结束阶段的大学入学考试也就是IB2,但是据了解,上这种补习班的人不是非常多,大多数的中学生父母如果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的话,会让他们参加一些夏令营,德国家长更重视孩子在集体当中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吃苦精神等等的培养。
阿根廷:私立学校孩子学生任务重
多为西班牙和意大利人的后裔阿根廷人,受欧洲文化影响很深,提到他们,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自由奔放的“探戈”舞,不过,阿根廷的教育却并不那么热情奔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阿根廷记者王觉眠介绍说,阿根廷私立学校的学生学习任务很重。阿根廷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的家长通常会逼孩子学习马球,即便孩子没有学马球的天赋,也会被家长要求学习,堪称另一种“狼式教育”。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阿根廷的父母也不例外。阿根廷的公立教育虽然免费,但是质量不高,如果在阿根廷下午看到在外面玩的小孩,那毫无疑问是公立学校的孩子。因为在这个时候私立学校的孩子还在上课或者参加各种补习班。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阿根廷有条件的家长都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读书,也开始了自己的“虎爸、虎妈”之路,因为如果不严格要求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在各方面都落在同学的后面。阿根廷优质教育核心的理念是传统价值的延续和高水平的学术,为此名校的孩子要学艺术、体育、音乐和外语,阿根廷私立学校的孩子能学习几种语言就要学习几种语言,因为西方语言本身比较接近,南美又有很多欧洲移民的后代,所以学法语、葡萄牙语、英语、意大利语这几门外语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除了必修的课程之外,孩子放学还要去学提琴、绘画、音乐、戏剧这些西方文化的艺术精华,这和阿根廷强调传统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是吻合的。到了假期孩子还要去欧洲上各种夏令营学习欧洲的贵族精神,光会踢足球还不够,还要学习曲棍球和英式橄榄球,因为体育在西方教育当中占据了和智育相等的地位,如此一来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一直在运动场上,艺术教室和补课班当中度过。阿根廷马球的水平很高,中上阶层都喜欢马球,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够在马球场上有所表现,家长从小就送他们去学习马球,很多孩子休息日的一大早就要赶到郊外去学习骑马,如果他们当中有的人天生就是与马合不来,家长就会非常着急甚至会骂孩子。
日本:教育孩子标准严重 注重培养坚韧和顽强品质
在日本,我们经常可以在冬天看到穿着短袖短裤的儿童在户外锻炼。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进行自救活动等。日本人认为,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旅日华人黄学清介绍,日本对孩子的教育向来严格,不过,严格教育和虐待的界限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为什么你成绩这么差,你知道我为你花了多少钱吗?你哥哥的成绩比你好多了……”不少日本的父母也这么对成绩不好的孩子发脾气。日本的专家认为这是语言暴力,热心教育的父母虽然都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但是已经对孩子造成了精神上的压迫。日本也曾经出现过几次不堪忍受家长的严格要求,杀害父母的重大案件。比如十年前有一所有名的高中学生杀害了母亲,并且放火烧毁了自己的家,其原因是父亲命令他未来成为医生,如果成绩不好就会被痛骂,于是才采取了这种方式对父亲进行报复。2011年左右日本出现了一个新词叫做“教育虐待”,就是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其孩子不愿意做,或者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对孩子的要求到底是教育行为还是虐待行为,这条界限或者标准是什么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日本从幼儿园起就培养孩子们努力和忍耐的品格,比如在欧美一些国家的教育专家来看,日本的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就被要求跪在地板上擦地板,是一种虐待行为,而日本的教育认为这可以培养孩子吃苦、服务、合作、爱护身边环境。日本有其独特的环境,如何培养孩子既能适应这种环境,又要培养他们保持个性、不丧失自我,一直是日本社会探讨的问题。
(原题为《乐嘉带4岁女儿沙漠徒步76公里 日本也注重培养吃苦精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