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九原岗到水泉梁,看山西北齐壁画的保护修复
近年来,全新的墓葬壁画保护技术,使得对墓葬壁画进行分解拆装运输、异地组装展览成为可能。近期,“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展出,让不少艺术爱好者关注到了墓葬壁画。
4月8日,“华彩重现——山西墓葬壁画的搬迁、保护与修复”沙龙活动在吴文化博物馆举办,山西博物院永乐宫壁画保护工作站站长,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挂职副院长钟家让以“忻州九原岗北齐墓葬壁画”及“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为例,讲述了墓葬壁画的搬迁、保护、修复的过程,探究中国文保技术发展之一隅。澎湃新闻特此整理刊发讲座内容。
山西地上文物占全国的百分比七十以上。这跟山西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北部,黄土高原的东部,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西部及南部又有黄河环绕。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数千年来,巍峨的太行山一直阻断着晋冀豫三省间的交通往来,然而在古代却有这么八条通道,成为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这八条通道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和军都陉,古称太行八陉。
山西北接内蒙古草原,是古代游牧区与农耕区交错接壤的地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山西省壁画文物概况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山西省保留大量古建筑同时保护了大量的寺观壁画,面积达25000平米左右,而且地下也埋藏了大量的北魏至明清时代壁画,其中出土的北齐墓葬壁画有“太原娄睿墓北齐墓葬壁画 ”“太原王家峰徐显秀墓北齐墓葬壁画”“忻州九原岗北齐墓葬壁画” “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等;宋金时期砖雕墓葬壁画有“山西晋城市郝匠宋代砖雕壁画墓葬”、“忻州繁峙宋代壁画墓”、“阳泉金代壁画墓”等。
在此,我们以“忻州九原岗北齐墓葬壁画”及“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为例,讲述墓葬壁画是如何搬迁,如何修复的。
忻州九原岗北齐墓葬壁画的揭取搬迁保护
忻州九原岗北齐墓葬壁画的揭取搬迁保护过程分五个部分:墓葬壁画概况、前期勘察研究、壁画揭取、墓坑回填、总结及资料整理。
2013年6月下旬 , 由忻州文物处配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开始抢救性发掘 , 至2014年1月共清理壁画240余平米,太原市考古研究所配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壁画清理及加固保护工作 ;2014年8月 , 山西省文物局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 由山西博物院文保中心负责完成该壁画的揭取搬迁 , 异地保存和保护修复工作 。2014年10月 , 经专家论证通过《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壁画揭取保护方案》,随后正式开始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的揭取保护工作;2015年1月底 , 成功完成该墓葬墓道壁画和甬道壁画的搬迁保护 。
(左)忻州九原岗北齐墓葬壁画发掘前的墓葬原貌;(右)发掘过程中搭建的保护棚
上图是发掘前墓葬的原貌,是个封土堆,周围出现了好几个盗洞,右边是发掘过程中为了保护壁画而搭建的一个临时保护棚。由于冬季比较寒冷,我们这里面有两个地暖,每天都要烧一吨多碳,保证墓葬壁画维持二十几度的温度。
忻州市地处山西省中北部,东西55公里,南北43公里,东连定襄,西邻静乐,南靠阳曲,北依原平。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约600米。
九原岗北齐墓葬甬道
九原岗北齐墓葬上层壁画顶端白灰层弧形“卷边”
九原岗墓葬是一个长方形斜坡墓道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封土、斜坡墓道、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它出土的文物主要是壁画,部分陶瓷随葬品,都是陶瓷碎块。封土的平面为不规则状,由浅黄色土夯筑而成,东西16米,南北26米,高约7米,表面长满杂草和酸枣树。封土堆西侧有一现代盗洞直通墓室。墓室砌筑于方形土圹内,平面为弧边方形,穹窿顶,东西5.9米、南北5.75米,高约8.8米。 墓室西壁和北壁均有盗洞,内部盗扰严重,北壁与西壁有两个大型盗洞。墓室砌筑于边长8米的方形土圹内,平面为弧边方形,穹隆顶。墓室四壁墙体都有壁画,但几乎全部被盗墓贼盗掘一空。 只留下了穹窿顶上的星象图,还有东壁上方的三足鸟图,其余壁面图案无法辨识。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局部
墓道东壁第一层壁画局部:“疆良”(一种食蛇的怪兽)
墓道西壁第一层壁画局部:雷公形象
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残存面积约 240m 。墓道东、西两侧壁画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四层,描绘内容丰富,画面颜色鲜艳,各层内容主题分明。第一层壁画:画面主体内容是奇禽畏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形象,四周以流云、忍冬补白。其中有《山海经》和《管子》中记载的“駁”(一种食虎豹的马)、“疆良”(一种食蛇的怪兽)形象。第二层壁画:画面主体内容是《狩猎图》和《贸易图》。北段为狩猎场景,是至今国内壁画中出现的最大狩猎图。图中众多猎人骑马在山林奔驰,放鹰驱狗,追逐围猎虎、熊、鹿、野羊等,场面雄宏,形象逼真,再现了马上民族围猎练兵的历史。南段为幕僚和侍从。此外,在西壁南段还绘有两个中亚人的形象。第三层壁画:画面主体内容为《山林图》和《出行图》,所绘站立的武士,均佩戴弓箭。西壁南端为一骑马的少年形象,其前方为一只猎狗和一只雄鹰正在捕杀兔子,少年右臂前伸似在指挥捕杀活动。第四层壁画:画面主体内容为《回归图》,东壁因开挖盗洞已基本被毁,西壁为《出行图》,全部为站立的武士形象。
墓道北壁—庑殿顶木结构建筑,在墓葬壁画中首次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朝木结构建筑的风采
墓道北壁有一个庑殿顶木结构建筑,在墓葬壁画中首次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朝木结构建筑的风采,特别是双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壁画资料中未曾出现,而建筑斜拱的出现,将我国古建筑中斜拱的运用历史提早了几百年。
墓道西壁第二层《狩猎图》
墓葬西壁第二层中亚人形象
再说说墓葬壁画的价值。该墓葬建造方法独特,土坯墙砌筑墓道,墓道白灰卷边倒向地面,在甬道前壁墓门上方修筑门墙并彩绘门楼,均属首次发现。墓葬壁画面积巨大,题材丰富。《升天图》既包含汉文化因素,反映北朝晚期墓葬文化,和绘画艺术的源流,也包含较多北朝新元素,且具有道教因素,体现出北朝人的生死观和精神世界,是研究北朝葬俗信仰的重要资料;《狩猎图》再现了北朝时期游牧民族以围猎练兵的生活状态;出行图中身材高大、服饰鲜明、勇猛善战的兵士形象是北朝少数民族军队的缩影,对研究北朝军队的训练方式和装备情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墓道北壁所绘的庑殿顶木结构建筑,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朝木构建筑的特有风采,是研究该历史阶段建筑形式的珍贵资料。总体上,《升天图》《贸易图》《围猎图》等,是研究北朝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军事制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无论是对虚幻世界的想象,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九原岗北朝墓壁画都比同时期其他墓葬壁画的内容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北朝时期晋北地区先民的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历史。此外,该壁画画面图案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内容丰富,章法布局合理,场景切换自然、人物及动植物数量众多却丝毫不显杂乱,对各类物象描绘表现细腻而富有情节性和律动感,当属墓葬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整体而言,其绘画风格注重写实且兼具合理的夸张,笔法熟练,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壁画与北朝娄睿墓、徐显秀墓壁画异曲同工,共同再现了北朝绘画艺术风貌,体现出北朝绘画艺术“简易标美”的造型风范和“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
我们在前期对墓葬壁画进行了开采研究,主要是对病害,结构进行检测研究。壁画的病害则是缺失、裂隙、褶皱、叠压、空鼓、白灰层脱落、颜料层脱落等。它的结构是支撑体到地仗层到白粉层到颜料层。
东壁第四层白灰层脱落、颜料层脱落
发掘过程中影像、绘图等资料采集
壁画揭取过程的全程跟踪摄像与摄影记录
数字化图像记录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记录、采集,如对壁画进行照相和拍摄记录,同时对壁画的病害位置进行绘制,以及数字化扫描。在对墓室壁画结构工艺进行研究中,通过平面勘查,壁画的结构分四种不同的工艺,即支撑体、地仗层、白灰层还有过渡层。
在清理壁面两侧填土之后,可以观察到,甬道上方墓道北壁壁画的支撑体结构,壁画白灰层下面是草拌泥。泥层之下的结构有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土坯墙,下半部分是与甬道顶部相接的砖体。沿盗洞边缘将壁画铲切揭取后,逐层分解背后墙体,显示该墓葬墓道壁画的制作过程:挖出墓葬土圹结构;砌筑土坯墙;用草拌泥找平;涂抹白灰地仗层;绘制壁画。
墓道西壁壁画结构勘察
墓道东壁壁画结构勘察
我们的研究过程实际就要搞清楚墓葬壁画的结构,这对搬迁是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对壁画的结构和病害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做分析,也许会在搬的过程中造成壁画的损坏。
通常,墓葬壁画的颜色鲜艳程度不亚于刚绘出来的效果,但往往打开墓室,在搬迁保护文物的过程中,这个颜色会慢慢变浅。这给大家造成很多困惑。所以我们就对颜色进行了检测,得出这些颜料全都是矿石颜料。此外,通过检测知道了壁画含水分量越高,颜色就越鲜艳,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色度值在下降。因此,通过这个实验证明画面的颜色和空气的氧化及灰尘的覆盖是有关系的,和水分含量也有很大关系。
画面色度检测
我们要科学搬迁,就要对石灰地仗层做一层检测。通过拉曼光谱检测,发现石灰的成分就是碳、氧、钙,而且钙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金属元素,以此说明这就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石灰与二氧化碳固化后的产物,所以地仗层是白灰,与传统使用白灰作为地仗层的描述是一致的。
壁画揭取前的脱盐实验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脱盐实验。在揭取壁画前,我们需要去除壁画上的盐结晶,否则会对后期修补带来困难。部分画面有结晶盐析出,脱盐可还原色度值。脱盐试验材料为脱脂棉、宣纸、纯净水。比较脱脂棉的脱盐效果,吸水纸进行壁画脱盐效果较差;脱脂棉效果明显,但是需要控制好饱水量和贴敷时间。
绘制壁画残断部位病害图,定位壁画原始位置
壁画揭取前绘图记录
之后是壁画揭取这一步。壁画搬迁的原则就是充分考虑与实验室复原性修复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避免给未来的保护修复造成隐患。我们在揭取前对画面层的各种清理和保护措施,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而壁画揭取材料则是必须经过实践证明、壁画保护通用、可再处理的材料,揭取工艺必须是安全、成熟的工艺。此外,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原始信息的损失或丢失,比如划分切割线的时候,要确认不要在画面上进行切割。
壁画表面覆盖海绵防护层和防护板
在搬迁之前,为了保证人员和壁画的安全,需要做一些安全设施。首先对墓道用脚手架进行支撑。壁画的表面先用软的海绵进行防护,然后用脚手架把它支撑,保证过程中不会坍塌。在搬迁之前,把壁画分割用模板保护块,提前做好,在做保护块的过程中已经把分割线的位置定下来了。所以大小都是根据壁画的分割线确定的面积来制作。车辆运输就是保证壁画的安全性。运输车辆要分层,壁画不能叠压在一起。要分层平放,分层运输。这就是提前做的安全条件。
那么,如何对画面进行切割呢?这要求尽可能减少对壁画的切割损害。同时,需要结合画面内容,最大限度地保留画面主体表现内容的完整性。而对于空鼓、裂隙非常严重的局部画面,应根据保存状况和揭取难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
确定壁画分割线位置
确定分割线
经过分割,我们把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共揭取壁画42块第一层,每个壁面分8块,共16块;第二层 ,东壁分6块,西壁分5块,共11块;第三层,西壁4块,东壁4块,共8块;第四层,西壁2块,东壁1块,共3块;北壁2块;甬道顶部2块。
墓道东西壁的揭取方式是从背后剥离土坯墙 ,将壁画与土坯墙分离,然后把壁画拿下来。由于当时地方政府要求不能破坏墓室,所以不能采取铲切的方式。而甬道顶部是采取铲切的方式,然后把它分离出来。
关于墓道东西两侧壁画的揭取,第一步是清除壁画背后土方;第二部是确定分割线;第三步是清理并加固画面;第四步是画面帖纸贴布;第五步是烘干壁画并分割画面;第六步是壁画正面支护保护板;第七步是将壁画背后支撑体去除,夹护壁画,将壁画从支撑体上揭下;第八步是清理画背,暂存晾干;第九步是包装运输。
制作弧度与拱券顶相同的支架
揭取北壁壁画
而关于墓道北壁壁画的揭取,为了保证北壁壁画的完整性,我们采取把整个壁画全揭取下来。北壁的墙有个好处,它的砖支撑体上有草拌泥,有一到两厘米厚。正因为有这一过渡层,我们得以用钢铲把壁画从墙上全部铲取下来。目前来说,这块揭取的壁画,是面积最大的一块壁画,高5.3米,宽3.5米。
对于甬道顶部的壁画揭取,是先进行贴纸,然后做支撑架,之后用钢铲把它铲取下来。甬道的顶部也是有一层一到两厘米厚的草拌泥过渡层,给我们的揭取提供了方便。
搬迁完成以后,我们把甬道口用砖灰磊切封护,保护墓室不被破环,用墓土把墓道回填夯实,恢复耕地用途。最后一步则是整理资料,编写报告。
运输车辆制作安装搬运保护架
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的实验室保护修复
墓葬壁画搬迁后,因环境变化,原有病害会加重,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病害,因此要及时进行保护修复。我们以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为例,说明其修复过程。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西约1.5公里处。2008年6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朔州市文物局和崇福寺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008年8月完成了墓葬发掘和壁画的揭取、保护工作。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共揭取壁画62块,总面积约80平方米。该墓壁画气势恢宏、人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研究价值。
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
壁画主要分布于甬道和墓室两大部分,壁画总面积约80平方米,大部分壁画保存较为完整。该墓遭多次盗掘,人为性损坏较多,壁画整体的空鼓、裂隙;地仗层酥碱甚至粉化,大面积空鼓导致地仗层脱落画面缺失等;颜料层起甲、褪色、变色、脱落;人为的烟熏、凿挖、涂写、磕碰、划痕;盗洞引起的整体墓葬环境的改变、壁画表面的水渍、泥渍污染等。
墓室北壁墓主夫妇宴饮图的损坏情况
水泉梁墓葬壁画用灰砖作支撑体,白灰作地仗,在甬道及墓室作画,这在朔州地区均属首次发现。墓葬壁画面积巨大,题材丰富。《墓室北壁墓主夫妇宴饮图》画面中心为端坐帏账之中床榻之上的墓主人夫妇,二人两侧及帏账外面围男女伎乐侍从数人。帏账似庑殿顶凉亭式样,床榻呈方形。床榻前摆放的高足豆和平底盘盛放着各式食物。男墓主人左侧有男伎乐和侍从共七人,女墓主人右侧有女伎乐和侍从共五人,分别持有各种乐器和墓主夫妇的生活用具,体现出北朝人的生死观和精神世界,是研究北朝葬俗信仰的重要资料;《墓室东壁鞍马仪仗图》《墓室南壁鼓吹图》《墓室西壁牛车出行图》等,是研究北朝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军事制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无论是对虚幻世界的想象,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真实地反映了北朝时期晋北地区先民的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历史。此外,胡人牵马扶车画面说明了在北朝时期,该地区以汉人为主导,胡人为辅助的民族融合景象,对研究边塞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交融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在前期勘查研究中我们发现,造成壁画病害的因素很多,一是人为破坏因素;二是自然力的破坏因素,还有水的影响、微生物、温湿度等。这里面最大的是人为破坏,盗墓贼在劫取的时候,为了烘干,大量地使用了有机燃料(柴)。结果由于缺氧,造成了大量浓烟,把本来很好的墓室壁画变成了黑颜色。
颜料成分检测与九原岗壁画采取了同样的方法,用激光拉曼,扫描电镜检测,得出结果是颜料成分都是矿石颜料。
在此,主要说的是修补。对于修补时期的材料,在加固及粘接材料上选用纯丙烯酸乳液AC-33,封护材料用了乙酯溶液,支撑体选用蜂窝铝板,异性支撑体采用蜂窝铝芯、碳纤维布、蜂窝铝板制作专用胶依型制作。
拆除外包装
画背加固
壁画拼接,墓葬结构复原 (北壁)
山西繁峙县南关村宋金墓葬壁画保护修复前(左),修复后(右)
修复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向过程。第一步是拆除外包装,留下支撑体,即地仗层。由于地仗层背面是直接在砖上做的,所以高低不平。为了保证在切割打磨地仗层的过程中不会震坏,要保证它的弧度及能被支撑体支起来,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沙堆支撑体支撑,把带地仗层的壁画放在沙堆上,然后用切割机进行表面打磨。打磨之前,要先进行加固。
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是当时山西博物院进行异地搬迁保护项目中,壁画面积最大的一个墓葬壁画保护项目。为了更好的再现壁画的空间布局与整体视觉效果,最大限度的还原壁画的历史真实性,山西博物院按照发掘时的原始记录数据,利用现代支撑体材料对墓葬结构进行等比例复原。
墓葬结构虚拟复原
水泉梁壁画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平面呈弧边方形。墓室内壁及甬道内满绘壁画。壁画约有90%以上保存完好。墓葬复原的思考与设计就是为了科学的再现壁画空间布局与整体视觉效果,最大限度的还原壁画的历史真实性。以墓葬复原的形式保护和展示搬迁保护的壁画,对墓室壁画的保护修复与研究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复原时,我们采用了蜂窝铝芯,制作蜂窝铝板的那种铝芯。依据壁画揭取时的测量数据,通过电脑技术对揭取部分壁画的撑体结构进行虚拟复原。复原工作主要包括墓室结构复原和甬道结构复原两部分。在修复室内用木板围出沙坑,调整沙坑内部凹陷面,使其与墓室壁面弧度一致;之后是调整沙坑弧面,将壁画自然块依次排列在沙坑中,逐渐调整沙坑弧度,使其与壁画弧度一致;再之后是沙坑基底固形。
建造沙坑模型
在沙坑内上制作异形支撑体
之后一步是制作异形支撑体,将分割好的25块蜂窝铝芯支撑体,从外侧用金属条将其逐块连接,适当调整,组合为与原墓葬相同的结构。最后一步是回贴壁画。用加固灰膏,将壁画块粘贴于新支撑体上,使其完全贴合。为了粘接紧密牢固,在壁画表面叠压沙袋施加外力。
墓葬结构复原与加固
壁画拼接,墓葬结构复原 (北壁)
这一修复案例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消除了壁画本体病害,有效延长了文物寿命。制作了异形支撑体,实现了墓葬结构复原。这可能是我们在全国首次实现的墓葬壁画复原,取得的效果非常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