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评展·资讯|竹子上的书法表演秀:离书法是近还是远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此次评点的有德国柏林的“路德效应:新教——世间500年”展和深圳的“王冬龄:竹径”展等。同时介绍近期各地值得一看的艺术展览。
王冬龄:竹径
地点:OCAT深圳馆
展期:2017年8月12日-11月12日
点评:书法的本质是什么?如其人,如其学,是内心,是学养,也是人格,而非一味的流于作秀与表演,从这一角度而言,王冬龄近年来的书法作品越来越趋向于表演化,过于追求作品完成过程的形式性,而实质上,或许,离书法的核心也愈来愈远。
印象里经常挥动扫帚般的大笔在地上进行“乱书”表演的王冬龄前不久又玩出了新花样,据说在深圳在竹子上公开书写自《诗经》到民国时期以来咏竹的各种诗文(所写似乎并没有他自己的句子),而且继续着其一贯的“乱书”风格,现场看,围观者众,王教授似乎也表演得极其投入。
不说传统的书法理念,即以当代书法理念而言,当下书法创作当然未必要在书房及画案上完成,从形式上也未必非得是常见的条幅、手卷或镜片样式等与传统品评模式相一致的创作样式。但是,无论改换哪种形式,都应具备书法的观念呈现及作为核心创力的书法内在形式的创造。而不仅仅是大字化书法(草书放大)或把书写过程公共化(当众书写表演),以及改换呈现媒介等。王冬龄的书法其实就是草书放大,在书法核心方面上并未有突破。换成写在竹子上就变当代艺术了吗?他对现当代书法的认知不仅凸显对现当代艺术理解上的浅薄,还直接体现出荒谬。除了书写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文句子,及延袭一以贯之的草书,几乎没有观念上的深化及书法创作本质性的改变。这么些年来,目之所见的王冬龄的书法创作大多变成了表演秀,显得矫情和浅薄。这对于外界对现当代书法的印象误导自然也不无影响。(闻松,驰之)
评星:二星
路德效应:新教——世间500年
地点: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
时间:2017年4月12日 - 11月5日
票价:8欧
点评:为纪念奥古斯丁修道院修士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挑战罗马天主教廷五百周年,展览将古代物件、绘画、文献等大量物件总体呈现,利用了对程的展场结构,选取瑞典、坦桑尼亚、韩国及美国代表世界不同的板块。而美中不足的是亚洲的文献资料数量减少,坦桑尼亚的考察更为潦草。
评星:四星
在孤寂的夏日,当大多数人们沉浸及穿梭与欧洲三大展览之时,柏林这座永不令人失望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Martin-Gropius-Bau)正在举行大型展览“路德效应:新教——世间500年”(The Luther Effect: Protestantism—500 Years in the World),纪念奥古斯丁修道院修士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挑战罗马天主教廷五百周年的展览。这次展览由德国历史博物馆(The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推出,将古代物件、绘画、文献等大量物件总体呈现,利用了对程的展场结构,选取瑞典、坦桑尼亚、韩国及美国代表世界不同的板块。
从1500开始,罗马天主教开始向世界传教,路德在这场对其批判的中取得了重要突破,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宗教生活,因而在德国历史博物馆设计1500年宗改革的部分,即使用标题意为教堂成为生活方式。“路德效应”力图实现对当时新教的去中心化,在不同的地区使用更适合的传教方式。整个展览尤其在图像素材中其中体现宗教改革对妇女在教会中职能的解放,并继而触发的实质是对精神的解放,对坦桑尼亚等非洲地区人类志考察的推动及影响艺术创作的多元化。有意思的例子是,一位在亚洲16世纪朝鲜战争期间的民俗画家kim ki chang后半生的创作被大面积展示。他将自己描绘为在不同场景传教的基督形象。作为历史中利用自我形象的宏大叙事,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即使用圣母玛利亚的形象缔造“童贞女王”的神话,以此推行新教并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政权控制。新教日益壮大,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穆斯林地区。
然而。展览“路德效应”呈现了研究本身在欧洲及其美洲地区素材丰富,文献及艺术作品丰富。相对,亚洲的文献资料数量减少,坦桑尼亚的考察更为潦草,单调的大面积照片展示带来早期殖民目人类学考察的不良感受。好在,展览在4月12日到11月5日在柏林的德国历史博物馆也同时上演,在展览素材尤其是艺术作品方面能实现更多补充阅读。(文/巢佳幸)
周铁海:必须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展期:2017年7月11日至8月27日
票价:40元
点评:影像作品“必须”是部长达9分17秒的黑白短片,内容主要取材自艺术家对于90时代艺术圈状态的感受和思考。但作为一个展览,40元的票价,只有一部短片和14张“剧照”,或许是不够的。
评星:三星
Black Cube 是国外较为常见的一种展示形式,特别是在做影像类的展览时,漆黑的空间更能让观众聚焦于作品本身。但对国内习惯在白立方里自拍的观众来说,可能还需要花点时间适应。《周铁海:必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出的,整个展厅内仅有的光源来自于墙上的画,和展厅尽头的放映室。
1997年,周铁海拍摄了唯一一部影像作品——“必须”,该片是部长达9分17秒的黑白短片。整部短片共分为9幕,黑白的画面加荒诞的字幕,乍看像是看卓别林的默片。9幕内容,主要取材自艺术家对于90时代艺术圈状态的感受和思考。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版的“吐槽大会”,内容直指了艺术家迷信外国专家、什么展都愿意上、还有艺术经纪对市场的影响等问题。甚至在结尾处,还借用了梅杜萨之筏的经典桥段,形象表现了艺术家各自挣扎的状态。最后打上了一行幕:“再见吧!艺术!”作为行业从业者,看完该片会对其中的一些画面表示感同身受,尤其是20年过去了,短片针对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对大多数观众而言,花了40元看一部9分钟短片和14张“剧照”,显然是不够的。同时,现场也不允许拍照,一般的观众内心吐槽的,大概只有值不值的问题吧。(文/luvyi)
更多展览资讯:
上海:
《喜影集 Himage》视觉影像展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展期:8月12日-9月10日
这是喜玛拉雅美术馆推出的《喜影集 Himage》版块的第一届,将同时举办5场展览。展览分别为瑞士摄影师 Walter Bosshard(瓦尔特·博萨特)的摄影作品《中立的观看:瓦尔特·博萨特的视觉档案》、香港摄影师唐景锋的46件摄影作品和1件装置作品的《颜姐:唐景锋个展》、《大国志:严明个展》、《’滚!’在当下:朱青生作品1994 - 2004》和《移动靶:新算法下的实体、叙事与秩序生产》。上海书评和她的朋友们:李媛的肖像插画艺术
地点:静安图书馆
展期:2017年8月16日-8月31日
《东方早报》停刊了,连同那些因为印刷和投递而过时的新闻,成为往事。《上海书评》是《东方早报》的副刊之一,关心学术进展,版面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对修辞的特殊偏好不但表现在文字上,也表现在封面的视觉设计上。作为绝大多数《上海书评》封面的绘画者李媛,每期一张封面手绘肖像插画,从试刊号到终刊号,坚持八年。风林火山:王超个人作品展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地点:2017年8月13日- 8月31日
王超善于使用浓重的墨色、以黑白色营造肃穆的氛围,使画作充满张力。展览将展出超过30件纸本水墨、装置和动画作品,表现自然与城市、水墨禅境与工业机器的冲突与融合。副语言:身体与空间
地点:大壶艺术中心
展期:2017年8月13日-9月2日
身体作为一种媒介,链接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有效通道。展览包含了罗威、马少林、宋兮、三水、伍权、姚海、张辉等七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装置、影像、图片、绘画、行为等多个艺术创作形式,对作为媒介的身体进行不同方式的创作。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李山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期:2017年8月26日-11月26日
此次展览将展出李山生物作品的创作方案、绘画、手稿及文献记录,同时还涉及活体生命的作品有两件。故事 · 三明治 Story Pi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
展期:2017年8月4日-8月31日
本次Story Pi展览项目中,每个独立个体都是自己的Stroy Pilot(故事飞行员),拥有独特的故事飞行航线。作品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在个体显现、隐藏与“被看见”、孵化与涌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呈现尝试。集语指茧:廖明明/李知弥水墨作品双个展
地点:朵云艺术馆
展期:2017年8月18日—8月30日
此次展览是双个展,廖明明的作品笔墨构图和明暗黑白看似简约,却大胆而巧妙,出人意料。而李知弥的作品耐人寻味又充满了趣味,四两拨千斤,值得反复品鉴。两位艺术家都是很早便离开了故乡,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时常以绘画来交流与联系,乡愁与年龄的增长,潜移默化都寄托在了纸上,正是展览“集语指茧”取名之意。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美术作品展
地点:中华艺术宫
展期:2017年8月11日-8月24日
此展展出从陆、海、空三军和火箭军、武警部队等单位和个人征集到的90幅大型绘画作品,包括国画33幅,油画54幅,水粉画3幅,以及10尊表现人民军队的雕塑,展示了人民军队苦难辉煌的90年建军史。北京:
相由心生——唐卡艺术精品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期:2017年8月9日 - 8月20日
展览系统梳理了夏吾才郎与更登达吉父子两代人的唐卡艺术传承,及其绘画风格的发展历程,除了有传统题材的唐卡外,还有反映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题材唐卡,以及父子两代人共同创作的三十米唐卡长卷。这些唐卡作品记录了藏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藏族风俗。杭州:
张书旂作品展
地点:钦哲艺术中心
展期:2017年8月19日-9月2日
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浙江浦江礼张村人。其花鸟,取法于任伯年,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他与徐悲鸿、柳子谷有“金陵三杰”(金陵三画家)之称。8月18日,正是张书旂在美去世60周年之际,杭州钦哲艺术中心将举办《张书旂作品展》。无锡:
你可能会错过的书画——深圳博物馆藏书画精品展
地点:无锡博物院
展期:2017年8月12日—10月10日
展览遴选深圳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近50件套,时代纵跨明、清、近代数百年之久,即反映了这段时期书画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也展现了其社会生活、世态风情、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日本:
上村松园 - 美人画的精华
地点:山种美术馆
展期:2017年8月29日 - 10月22日
上村松园(Uemura Shoen)是日本近代女性画家,她的作品是近代日本“美人画”的重要代表之一。本展中悉数公开馆藏作品18幅,包含其代表作《蛍》、《新蛍》、《砧》、《牡丹雪》等。美国:
WE ARE HERE
地点: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期:2017年8月19日-2018年4月1日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纪念其创立50周年,从收藏当中挑选大量作品,组成了三个颠覆传统的主题展,分别是“I Am You”、“You Are Here”和“We Are Everywhere”,重点关注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主题来探讨艺术改变观念的可能性。瑞士
上帝的孩子,上帝的诗:Jimmie Durham 作品展
地点:米格罗斯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期:2017年8月26日 - 11月5日
吉米·达勒姆,美国雕塑家、作家、诗人、曾活跃于美国民权运动。他早年为民权运动创作了大量戏剧和诗歌作品,后尝试视觉艺术,创作了不少以北美印第安人为主题的雕塑。他的创作媒介涉及雕塑、装置、绘画、行为表演、录像和摄影等。本次展览除旧作外,还特设一间展示其聚焦的第二故乡——欧洲的全新装置艺术创作。-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