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晨钟暮鼓示昏晓,声闻四达威远楼

2022-04-13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你在鼓楼上,我在龙宫的红墙边

摆过了万寿街的后巷

闻见了长安路上的槐花

鞏昌的山河啊

步行街上的酿皮子

文峰的火车没有了鼻翼上的黑烟

一路穿过了胡杨林只带走了几片秋色

我在飞檐下,你在城砖上

我问了一句威远楼的鸑鷟

你告诉了我东关的马三儿

鞏昌红额下的白叟

点了一包沉甸甸的烟草说

娃娃

那就叫做故乡

鼓楼,是一座城池中岁月流逝的象征,每一个古城都曾有那么一座鼓楼,或大或小,但一定会有。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自此晨钟暮鼓以示昏晓便有了来头。

要说这威远楼,可粗略叙述,也可细细品读,那么就先来粗略的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一下。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孟卜有诗赞曰:“韩公安抚来秦风,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看西土月,旌旗已靖朔方尘。” 皇佑四年,出于加强武备,韩琦在城东一里处建一楼,起名威远楼,是威震远方之意。到了元初,汪世显父子扩建城桓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计时的铜壶滴漏及报时的更鼓置于楼上,因此俗称鼓楼。

明初,因楼木朽败,施工重记建。首先砌一巨型砖墩台基,台基之上架木构筑高楼,其外观更加雄伟,故改名为“雄镇楼”。高悬“巩昌雄镇”、“声闻四达”巨匾。清康熙55年加以扩建,改修为砖基三层木构楼,成为现今模样。并将错就错1102年所铸铜钟移置楼上,击之声闻四达十余里,俗明钟鼓楼。威远楼至今有900多年历史,经历代维修和扩建,现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基座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一楼有廊柱24根,三楼均为正面飞檐,檐下斗拱彩绘102朵,楼内梁架扶持制约,结构紧密,垂脊兽头,昂首高蹲,戗脊套兽,栩栩如生,为陇西一雄伟建筑。

相传这威远楼的匾额与嘉峪关的匾额题字出自同一大师之手。

有关于威远楼的铜钟,还有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地方官绅要把重达4吨的铜钟移到楼上,但由于楼基高10多米,谁都束手无策,一衣衫褴褛的老农夫在一旁冷笑。郡守见状便问老农莫非有什么好法子。老农不冷不热地回答:我已是土壅到脖子上的人啦,还会有什么好法子。郡守闻言,恍然大悟,急令人运土堆积,大铜钟沿着土坡缓缓运到了楼上。至今,大钟仍挂在城楼之上。

楼顶悬挂着写有“鞏昌雄镇”四个大字的匾额,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四个字竟有三个字为缺笔错字,如此重要的匾额怎么会出现此等低级的错误呢?为何这鞏字的“凡”缺了一点,雄字的“厷"也缺了一点,鎮字的“真”缺一横?

“憎龙池”(依据陇西方言所书。“憎”在陇西方言中意为凶恶的意思。大体位置在现景家桥恒发大酒店。又叫钟灵池,现由于城市拆迁改造消失。)有一恶龙,时常兴风作浪,吃人祸害人间,后被一道士施法术捆绑在鼓楼的最上一层三楼,这大概就是到鼓楼参观,只能上一,二楼,而不能至三楼的原因。大家知道,龙靠水而生,三点为水,巩,雄,镇各取一点,等于取水。寓意无水,龙无水则无法活命。这是其一。其二,“巩昌雄镇”四字中,只有昌字没缺笔。巩在陇西方言中读“kong”,取其谐音“捆”,雄取谐音“凶”,“捆”,“凶”,"镇”在阴阳学说中,不大吉利,各取一点,自有其理。那么,四字中不吉利的三字残缺,“昌”盛繁荣就尽在不言中了。

据传,“巩昌雄镇”四字为清人杨氏所书,杨氏究竟为何人,无从考证,估计为当时一书法爱好者,可能在书写“巩昌雄镇”时,感觉陇西为一方重镇,自谦自己位卑无才,写“巩昌雄镇”四字,用陇西方言说“押受不处”,只能缺笔,以示谦虚。古人缺笔避讳的手法在诸多传世佳作中均可寻觅,而其中的奥义还需细细品读,方知一二。

关于威远楼,读罢它的历史,再看它的建筑,简直就是中国古建筑的活宝石。十一个方面介绍威远楼精美的石雕和精巧的建筑结构。

一、脊塔大殿正脊中间的脊塔也叫悬空塔,威远楼脊塔实为七级,也就是所谓的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的译音,佛塔起源于古印度教,七级佛塔列最高等级。威远楼脊塔的第四级上下尺寸较短,是否受过残损?不得而知。塔尖顶上最高处是件金属打制的一个寿字,寓意众所皆知。也许时间太久,寿字断了一截。

二、威远楼正面的大脊为正脊,在正脊的正面,即童人的南边有一个麒麟,北边却没有。在此麒麟背后也同样有一个麒麟,两个麒麟背靠背,这是否是同一块脊砖?由于无法登顶,故不敢肯定,如果两个麒麟是雕刻在同一块脊砖上,那么北边的麒麟就不知道去了哪里,也许是被毁了。如果两个背靠背的麒麟在两块脊砖上,那就说明是放错了位置。

三、“鸱吻,又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四、威远楼垂脊上的砖为拚湊而成,有素面砖、浮雕砖、深雕砖。有可能浮雕砖是最早的垂脊用砖,上面的图案也是专门为垂脊而制作。威远楼原为一层,后改为三层,原为三间,后改为五间,扩大后原有的砖瓦就自然不够使用了,所以垂脊上的素面砖可能是后来补添上去的,这在戗脊上也是同样,一部分为浮雕图案砖,另一部分是素面砖。

五、威远楼的套兽残损严重,多种样形,没有统一标准,其中有一个疑似琉璃套兽,从杂乱拼湊中可以领略到几个时期不同的套兽。

六、威远楼遇过天灾,也遭过人祸。文革武斗,古楼差点被烧。一方为“陇西县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另一方为“陇西县红色造反派总司令部”,斗争的结果,最终威远楼头门被“红司”烧毁,当时现状真可谓惨不忍睹,滿目狼藉。据说今头门为马幸福爷爷在烧毁后重建。

七、瓦当也叫猫头。威远楼的瓦当有好几种,并不统一。威远楼的麒麟不仅出现在正脊上,而且出现在瓦当上。下面的瓦当为麒麟望月,寓意回首企盼,等待科举中魁。

八、砖基、墙壁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非常重要,古代建筑基础一般使用白灰与条石,白灰日久愈显坚硬。威远楼从选址到基础应该说是非常严谨的,修建时四角还要放置铜钱、石兽用来压煞。

九、威远楼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北宋年间,于城东一里东北坊建一望谯楼,名曰“威远楼”,实为军事用楼。至元世祖中统二年汪世显拓东地入城,又迁威远楼于今址。元惠宗至正年间,楼上设“铜壶滴漏”又将“夜击更鼓”,此时人称“鼓楼”。明太祖洪武年间,于旧址重建,再取名“雄镇楼”。清顺治十五年,巩昌知府刘芳声于明址重修,又经康熙五十六年,知府陈廷纶再次扩建,于是定形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结构,至咸丰时期邑人杨朝栋又书“声闻四达”、其间还有“威远名楼”巨匾,及撰有:“洮渭涌双流,听栏外鲸钟震响,直接关塞;井参攀列宿,看匣中宝剑干霄,欲动星辰”“高系金城,地居两界诃山首;遥连玉塞,气作三秦锁钥雄。”之对联,此时又叫做“威远楼”。清道光十六年知府唐树义重新修葺,邑人杜重书写“巩昌雄镇”匾额,其下还有“南安福地”匾额,道光时期又将钟灵池出土的北宋“崇宁铜钟”移置于上,令人击钟报时,此时“钟鼓楼”“鼓楼”“威远楼”多

十、北宋“崇宁铜钟”。刻有铭文:"皇帝圣寿万岁",根据此铭文,崇宁铜鐘是为皇帝庆贺生日的一口铜钟。在皇权社会,帝王圣寿是件举国大节。以皇诞为节日则是始于唐玄宗的"千秋节",后来屡易其名,如"圣寿节" "圣节" "天长节"等等。到了北宋,皇帝诞日"寿圣节"开始规范繁杂并且每年盛大举行。

十一、 刻有麒麟图案的“重修铜壶滴漏碑”。此碑内容为天顺八年时任知府崔达所写,碑后亦刻有字句,是否是旧碑再用,待考。

登上威远楼,环顾四方,现代的高楼大厦、崭新的柏油马路显得与这座千年古建筑格格不入。但这个城市需要这样一件“宝物”,它就像一枚印章,盖在了陇西这座古老的城市中,盖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一幅幅生活画卷之上。它是历史的造就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清风一过,四角屋檐上的惊鸟铃清脆作响,楼下的人们迈着匆匆的步伐,只有老人和孩子在这里晒着太阳。

撰稿 | Lau Ranger

责编 | 刘宇鸿

审核 | 张红彦

说明 | 当归定西旨在宣传定西市文体旅游。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原标题:《晨钟暮鼓示昏晓,声闻四达威远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