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妈妈,如果我没考好,你还会爱我吗?
看到人、放下事,打开亲子沟通的大门
01
是时候让成绩和爱脱钩了!
20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中。我有一位特别要好的同学,他几乎每次考试都能考前三名,处事稳重、精细而有条理,经常成为老师们夸赞的对象。他也让我很羡慕,想象他在家里一定是父母的骄傲,每天开心又快乐吧!
直到有一天中午,我们俩一起去街心公园遛达,他哭着跟我说,“我真想问问妈妈,如果我没考好,你还会爱我吗?”
这让我震惊、错愕,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
那天,我的这位同学忧心忡忡。因为前一天,妈妈又“激励”他了,“你看看隔壁家的哥哥,人家上学时,每次都是第一名,你看看你那么不稳定呢?这次怎么又是第二名呢?”
他扶着公园里的一棵大树,一边跟我倾诉一边哭。我简直不能理解,这样的成绩还不够好吗?那我们这些中等生怎么活?
同学告诉我,妈妈经常用这种方式跟他说话,动不动就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他一直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努力,就是希望妈妈有朝一日能看到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优秀的。但是这一天,迟迟都不能到来。
他面对的总是更严的要求,更多的问题。考不了第一,问为啥没考第一;考了第一没得满分,得问为啥没得满分。
去过同学家几次,对他家的情况也多少了解一些。他母亲没有太多文化,但是比较要强,家里好几个孩子,经济上比较紧张,就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出人头地。
据我所知,他的母亲也是十分爱他的,也正是因为这份爱,所以才对儿子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同学很懂事,很乖,一直努力活成母亲希望的样子,但是内心却感到始终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在母亲那里是浓浓的爱的流露,在孩子眼中,竟成了天大的负担:妈妈仿佛把爱孩子和成绩挂上了钩。
在我做过的家庭教育咨询案例中,很多家长正是扮演着类似的角色。盯着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不放,盯着邻居家的优点和长处不放,时间久了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还很疑惑,“不至于吧?我可没那意思,我怎么可能把爱不爱和成绩好不好挂钩呢”?“为什么孩子就不听我的呢?我说的哪句话有错呢?”
这个确实值得家长们反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呢?
02
亲子沟通的法门:放下事,看到人
亲子关系,是这世界最稳固的关系,没有之一。这不光是因为这其中有割不断的血缘关系,而且这背后还有人类乃至生物界生存繁衍的底层逻辑。
然而,为什么像上面我提到的故事一样,这么亲密的亲子关系,在沟通中有时候竟然那么难?
站在家庭心理教练和合作父母的视角来看,其症结或许正在于,过于关注眼前的事了,而没有看到一个尽管不那么如意的事背后一个个鲜活的、有朝气的生命。
大人们在社会上拼搏时间久了,激烈的竞争教会了我们很多,也带给我一些急躁与不安的情绪。每一位家长都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让自己慢下来,好好欣赏欣赏周围的风景,好好体会体会生活中的小幸福?
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上进,想要孩子学习好,想要孩子各方面都优秀,想要孩子懂事、尽快长大都没错。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来问问孩子,你希望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没有认认真真看看孩子在很多地方做得已经足够优秀。
你可能没有怎么教,孩子就学会了说话。你可能也没刻意去引导,孩子就学会了用筷子。孩子九年如一日地学习,终于考上了高中。虽然不是重点高中,但是成绩排名比我们父母小时候还是要强不少... ...也许你会发现,有时候,少用力,效果其实也还不错!
孩子对画笔感兴趣,他希望用画笔描绘美丽的春天,而我们却一定要他去上奥数课再画画。孩子希望在公园里没有目的地奔跑,我们却一定要他不要弄脏了衣裳。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在自己取得成绩时给一个微笑,我们却总是皱着眉问:最后这道题错哪了?
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罗温·爱金森上小学时,就憨头憨脑,举止笨拙,他也因此成为同学们捉弄的对象,而且最糟糕的是连老师都十分反感他。
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他的父亲也认定他是个智障的孩子,十分厌恶他,从不和他说话。长大后,爱金森更是连工作都找不到,是个十足的可怜鬼。
如果您是他的母亲,是不是也觉得难以承受了?但是幸运的是,爱金森的母亲没有这么想。
她认定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而且还会经常鼓励他:每种花都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
后来,尽管爱金森经历了无数的碰壁,但是他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会有盛开的时候。终于有一天,导演发现了他。他饰演的憨豆先生一举风靡全球。
正是母亲毫无条件地相信、欣赏和爱,成就了爱金森。
在我看来,人世间最美丽的不过是生命的绽放,点亮人性的光辉,用爱和相信去欣赏孩子,让孩子在欣赏的照耀下焕发出巨大的潜能和强大的生命能量。
如果你真的带着欣赏和全然的相信去看孩子,那些所谓的“事”,那些难缠的沟通很可能就都不是事了。
03
如何才能放下事、看到人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很爱孩子,孩子也知道,这还不够吗?怎么才是看到人呢?怎么才能放下事呢?
在这里分享一点,我个人学习家庭心理教练以及做个案咨询实践的几个体会。
(1)要相信人比事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胸怀打开,张开眼全身心地去拥抱这世界。当你的视野得到拓展,自己的空间大了,也就不会总盯着孩子那点问题了。
没有谁成绩一直好,没有谁哪次都能考好。如果一次考试不好就大发雷霆,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憨豆先生”,可怎么办?我们能接受吗?
孩子可能会办糊涂事,会办错事,但是要永远相信孩子是明白人。明白人,迟早会办出明白事。每一个孩子都有良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去保护孩子发展的空间和热情,让孩子的良知、智慧展现迷人的光芒。
只有这样,才能够跟孩子更加心贴心,才能用一颗心激活另外一颗心。
(2)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
有时候孩子出错、犯错,很可能也有着善良的动机,至少有着合理的出发点。
当你陷入指责、控诉的时候,那就让孩子和问题站在了一起。当我们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声音,去听听孩子对这件事的想法、初衷、觉察、反思,也许你会发掘出一个无比巨大的宝藏。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聆听,是打开宝藏大门的金钥匙。
当跟孩子不能沟通的时候,觉得孩子非常“不可理喻”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用心地聆听孩子的声音。
问问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使真实孩子办了糊涂事,通过耐心地聆听,孩子的觉知就会打开。
(3)多些引导,少些命令和指导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即使孩子再小,孩子也是有感知力和觉察力的。
觉察力和感知力,正是让人焕发良知、绽放良知的无尽推动力。
当遇到问题时,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承担责任的习惯。
比如,家庭心理教练就有一套非常好用的“5W”提问法,来帮助合作父母们更好地引导孩子、启发孩子。
这“5W”简要说就是:什么事?怎么看?要什么?有什么?怎么做?
通过5个维度的提问,帮助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拓展出更大的视野,拓展多更大的时间和空间,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资源。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成为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活出他自己鲜活生命的优秀教练!
海狮子(本名刘玮),中科院心理所专业心理教练、家庭服务心理教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讲师,壹心理认证作家。海狮子读书会创始人,知识社群运营专家。吴晓波频道天津城市圈首任班长;原新精英7天职业发展特训营线上课班主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