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居》里的凤凰男为什么那么渣?家庭教育如何完善孩子的人格

2022-04-14 14: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几天热播剧《心居》迎来大结局,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愁的,莫过于顾昕一家了。

顾昕,上海本地人,独子,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

娶了局长的女儿,原本拥有大好前程,最有可能走向人生巅峰。

却在岳父“落马”后,心怀鬼胎出轨别的女人,终究在美色的诱惑下锒铛入狱。

一想到他的结局,反倒觉得他比妻子葛玥更可怜。

女人惨遭渣男,勇敢斩断情丝还能重新开始,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早就命中注定。

如他深夜买醉回家朝妈妈的那句抱怨: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选的,但是呢,唯独有一样,就是父母,你没办法挑的。”

的确,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父母教养时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和态度,都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父母越掏心掏肺

孩子越没心没肺

作家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写过这样的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孩子还没出生,就费尽心思筹划盘算:

选在哪个医院生好点,买什么样牌子的奶粉、纸尿裤安全点,婴儿房要如何打造……

孩子终于生下来了,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照料着他,生怕他吃不好穿不暖,长得比别人差。

像《心居》里的顾昕妈,从小就把儿子当宝贝。

儿子小时候吃饭吃剩了她才吃,儿子写作业,她电视都不敢开一下。

就连走路,都轻手轻脚像做贼一样。

可含辛茹苦、处处为儿子着想,换来了什么?

儿子的嫌弃和埋汰,只顾着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自私自利。

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所以儿子顾昕可以为了攀上高枝立马抛弃前女友;

可以心安理得地住在岳父家的大别墅,有好处就贴上去,没利用价值就立马翻脸不认人;

甚至还在妻子孕期就想着离婚,和前女友复合搞婚外情。

今天,他为了自己抛妻弃子;明天,他同样会为了自己而丢弃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

这样的“白眼狼”,只会寒了父母和爱他的人的心。

俞敏洪说过:

“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只懂自己的快乐,不懂父母的辛酸,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分一毫,那么你已经全无良知了。”

顾昕的“渣”,离不开父母一味地付出。

现实中,类似的“白眼狼”比比皆是。

长沙小匡,虽说出身贫寒,但父母却倾尽一切抚养照顾他。

不料在他长大后,本应独立讨生活,却选择啃老,甚至还以父母不肯继续养他为由状告法院。

安徽一渔民儿子,挥霍家里仅有的200万后,再次索财无果,直接抡起拳头暴打父亲。

看,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

别以为把一切的最好给孩子就是爱,事实上这份爱带着“毒”,终究反噬到自己身上。

孩子的三观

源于父母给出的模板

反思一下,为什么顾昕会错得如此离谱呢?

归根溯源,跟父母所传递的三观有关。

顾昕妈,堪称剧中最势利的女人。

开口闭口都是“我家昕昕多好多有能耐”,初次见到未来儿媳葛玥时,满脸嫌弃。

觉得对方一个子矮小,二长得也不漂亮。

结果一听说葛玥爸爸是局长,态度立马360度大转变,不停在亲戚面前夸耀。

后来葛玥爸爸落马,身份地位一落千丈,她丝毫不顾儿媳的死活,一直替儿子委屈喊冤,觉得儿子受到牵连。

对着儿媳说话,永远夹枪带棒,有多难听说多难听。

至于顾昕爸,从头到尾都不发表意见,像个隐形人一样。

生在这种妈妈尖酸刻薄、爸爸毫无作为的家庭里,顾昕自然而然不懂得真心为妻子着想。

更担不起一家之主的重担。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有一段名言,值得千万父母反思: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都挺好》中,一向对妈妈深恶痛疾的苏明玉,在大声责骂和数落爸爸后,看到满脸充满恐惧的爸爸,猛然发现:

“我努力了这么多年,居然变成了我最恨的人。”

曾经她气愤妈妈的强势、刻薄苛刻,而妈妈走了之后,她面对爸爸,却采用了相同的态度。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宿命。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如果不幸养出了不懂得知恩图报的“白眼狼”,父母别急着怪罪孩子。

请想想,是否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他的所作所为,映射出自己的教育。

很多时候,一个不美好、不健全的原生家庭,只会催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悲剧。

从这个角度来说,顾昕远比葛玥可怜,因为他背后负重的,是父母的错误示范和指引。

完善孩子的人格

关键在这3件事上

育儿专家兰海说:

“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每个做父母的,都想养出三观正、人品好的孩子,不愿一手造就孩子的不幸。

帮助孩子成长,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言。

只有父母不断提升自己,正确地爱,好好陪伴和引导,才能完善孩子的人格。

1、教育孩子前,先做好自己

朋友在一所中学担任心理教师多年,提出这样的结论:

那些优秀的孩子,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来自父母自律、品行端正的家庭。

别人总觉得这些孩子特别省心,不需要怎么教,都能赢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和喜欢。

可谁又知道,是他们那些平时注重自我修养,懂得管好自己的父母给他们做出最好的示范。

想要培养出懂得感恩,不自私自利的孩子,父母只需要在行为上大度,为人和善。

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模仿,一点点要求自己和完善自己。

2、不知道怎么教时,带他见一见生活的真相

现在的生活,不像过去那么辛苦。

尤其是孩子吃好喝好,物质享受又丰富,根本不理解别人赚钱有多难,生活有多累。

与其跟孩子讲大道理,要他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感恩拥有的一切。

不如带他去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地方,比如菜市场、工地、医院,让他真实感受到什么是生活的真相。

只有他眼里见识过世界的真实一面,才能不过分沉浸在“我很好,但还要更好”的索取中。

知道别人怎么生活,看到人间百态,孩子才能换位思考,懂得理解别人,珍惜生活。

3、最重要,是培养他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在家和儿子一起时,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使唤”他。

“儿子,妈妈现在有点忙,你去晒一下衣服/洗一下碗/倒一下垃圾……”

并不是说我做不来,而是我发现,父母过分包揽,不但会破坏孩子的责任心,还会让他觉得父母做的一切理所应当。

相反,我一放手“用”他,让他多参与家里的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务,他变得更贴心和温暖。

看到我拎重物,会主动过来帮忙;见我下班回家累,直接递来一杯水。

每每看到他这些表现,内心总有说不出的感动和幸福。

再爱孩子,都别忘了培养他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只有他理解父母,才会以同样的情感和言行来回馈父母的爱。

结语

有人说,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如果不想将孩子培养成没心没肺的“白眼狼”,就请不要过分牺牲和付出。

真正爱孩子,并非把一切最好的给了他,或整个生活重心都围着他转。

而是父母自己先树立好榜样,多让孩子见识生活的真相,与此同时,引导他懂得感恩,学会付出。

唯有这样,孩子才真正能健康长大,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未来。

-END-

策划:长今

作者:哎呀妈

编辑:雪梨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