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手造 崂山好品】崂山面塑,崂山人500多年的生活智慧

2022-04-12 18: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崂山脚下有一种大馒头,一口咬下去,丰满舌尖的清甜,带着浓浓的麦香,满满的儿时的味道……”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 董志刚

崂山面塑,又名王哥庄大馒头,是崂山地区特有的面食产品,因其产地而得名。自明代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经过多道手工工艺加工而成。

数百年来,王哥庄及其周边居民不断改进工艺,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特色,又持续创新,总结提炼了一整套崂山面塑加工工艺,有较高的独创性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崂山面塑加工包括配料→和面→发酵→二次和面→成型→醒发→柴烧→冷却→包装等操作要求。其加工工艺特点是“专供粉+崂山水+手工揉+木劈烧”。

崂山面塑系列产品主要有“福禄寿喜”、烤包、豆包、萁馏、糖三角、卡通馒头、养生馒头等,具有鲜嫩松软、口感甜美、造型多样、寓意吉祥、制作精细等特征,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更是招待宾朋、馈赠亲友的极好礼品,享誉海内外。

作为乡土食俗符号,崂山面塑擅长以简单工具配合多种捏塑及描绘技法展现出万千姿态,现存枣山、鱼花、元宝、喜饽饽、面虎、面燕、寿桃等四百余个品种,制作精细,寓意吉祥,是中华传统文化、胶东地区民俗文化和崂山沿海渔家风情的鲜活载体,具有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王哥庄,人们用铁锅为容器,木柴为烧火原料蒸出的大馒头具有特殊的麦香味,这种香味被很多人称之为记忆的味道。在时代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延续过去的方式制作馒头,也是通过美食来保留下人们最珍贵的记忆。

崂山面塑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技艺一样,靠的是心口相传。村中逢年过节,或者有喜事,就会有村民来捏面塑。经过崂山面塑技艺人的传承与创新,面塑的图案从最初的二三十种,逐渐创新到目前的上百种花样。

正如《舌尖·1》总导演陈晓卿说的一样,好吃的不是美食,是美食背后的“人”。在崂山,每一个大馒头的背后,都是一群朴实善良,心灵手巧的崂山人民,是她们对技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才使得大馒头成为了崂山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

大馒头,更是一口麦香味的乡愁,这源于自然的人间至味。或许,来到崂山游山玩水,配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大馒头,就着地道的崂山美食,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原标题:《【山东手造 崂山好品】崂山面塑,崂山人500多年的生活智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