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品27期 | Gacha带来新的创业可能
潜力 App 早知道,社交新品来报道!
这里是白鲸出海为投资人和开发者寻找产品“灵感”而专设的周更专题——《新品》。
无特殊情况下,《新品》将会每隔一周在周一或周五进行推送(出现紧急工作后延),推送内容为 5 款还未正式上线或者刚刚上线的潜力 App(包括:名称、icon、简单功能介绍、以及 App 亮点)。
文章发布后,笔者将会在下一周为文章内呼声最高的 App 出一期专稿,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测评、市场分析的深度稿件。另外,也十分欢迎和期待广大读者朋友们分享出你发现的“宝藏 App”,和我一起成为一线社交/泛娱乐产品观察者和挖掘者。
1、Stir——Match Group 继续深入单亲父母的婚恋生活
Match Group 的矩阵一直在扩大,覆盖群体从年轻人、中年到 50+;覆盖地区从北美、拉美、欧洲、澳洲到亚洲;覆盖类别更是延伸到黑人、拉丁裔、基督教、LGBTQ、高知人群、大码群体,似乎很难用某个固定的人群来定义 Match Group 的业务。
而 Stir,也并不是 Match Group 第一次向单亲父母群体的婚恋市场进军,此前 Match Group 曾在拉美市场推出“Single Parent Meet”App 鼓励单亲父母们再次踏上勇敢的寻爱之旅,但很遗憾产品在运营 3 年后基本就停止了更新,不过想来也为 Stir 积累了不少经验。
实际上 Stir 的使用并不复杂,用户只需填写出生日期、姓名、邮箱、邮政编码等非常基础的资料就可以成功注册 Stir 账户。在成功注册后,可以通过浏览其他用户的照片以及年龄等资料来决定自己是否感兴趣,当用户双方同时表达出对对方的兴趣时则成功匹配,本质上和 Tinder 没有太多差别。
但 Stir 在试图解决一个对于单亲父母来讲非常核心的问题,即“时间”,对于多数单亲父母、尤其是孩子年龄还不大的父母而言,绝大多数时间要不在工作要不就在照顾孩子,很难有大量空余时间来进行约会或者社交,而 Stir 给出的方案是让单亲爸爸或者妈妈们可以在周一到周日中自由选择方便约会的时间,而且时间细化到了早晨、下午和晚上,系统会优先为用户匹配空闲时间相近的用户。
至于一些细节设计,目前来看和其他 Dating App 大差不差,用户通过配合填写诸如寻找关系类型、身高、对浪漫的看法、美好的假期、生活作息、未来目标、消遣方法、饮酒吸烟情况等更详细的信息来帮助系统优化推荐。
另外,Stir 还会询问用户“是否和孩子住在一起”“打算多久介绍对方和孩子见面”“是否有生育计划”等对于有孩家庭来讲非常实际的问题,但是 Stir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忽视了孩子年龄和性别的问题,笔者私以为这个问题十分关键,尤其是孩子年龄,这会涉及到作息、经济压力等方方面面。
当然,除了 Stir,实际上现在海外也有不少社交创业公司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单亲父母再次婚恋的问题,这可能和全球范围内离婚率愈来愈高有关,根据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数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离婚率甚至飙到了 50% 以上...
目前来看,要想获得单亲父母的关注和使用最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解放双手获得时间,目前一些不错产品采用的方法是“和一些服务商合作”,比如和儿童服务中心合作提供约会期间孩子的免费托管服务、再比如和儿童乐园合作,更有甚者直接和家政公司合作...
总之,单亲父母在线约会仍然处于刚刚兴起状态,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也有很多机会存在,但相较于其他细分人群,约会既要照顾到用户本人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家庭需求。另外,Stir 因为 39.99 美元的高昂月订阅价格引起了众多用户的不满,致使 App Store 评分仅有 3.7 分,供大家参考。
Stir 还在官网设置了增长来源小调查,感觉不错
2、Breeze——用新的方式打开线下约会
笔者一边写 Stir 就在想,其实并不只有单亲父母时间紧张,绝大多数打工人、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打工人,似乎也很难腾出时间来谈恋爱,有没有为这部分用户设计的产品呢?
几经搜寻,笔者找到了荷兰创业公司于 2019 年推出的“反刷卡”应用 Breeze,试用下来感觉虽然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但体验很流畅、而且有一些设计还挺有趣,所以还是放在今天的新品来和大家讨论。
首先,Breeze 会让人觉得是个有趣的 App。不少 App 都会设置产品引导,方便新用户快速了解产品功能和理念,Breeze 也如是,但有所不同的是,Breeze 将产品功能、连接方法和商业模式分设三页,用户需要用擦除色块的模式解锁对应页面,有一种拨开云雾看见本质的乐趣。
其次,Breeze 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心照不宣”。Breeze 的模式是在用户填写完照片、兴趣爱好、可接受城市、Q&A、教育水平以及工作等基础信息后即可开始与其他用户进行匹配,系统每次会给用户推荐 5 个包括对方姓名和三张照片的用户资料卡。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愿意与对方匹配,不过和常规 Dating App 用“X”和“❤️”代替有所不同,Breeze 给出的方法是“not for me”和“I will go for a drink”,虽然没有哪个好坏,但是就笔者的直观感受来说,“not for me”要比“X”要舒服很多,只是我不喜欢对方的类型、并不代表人家不好。
除此之外,Breeze 提倡的不是在平台内发生无穷无尽的对话,而是鼓励用户通过线下真实的接触了解对方,因而在双方互相匹配之后,系统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日程表寻找彼此的空余时间安排约会,尽管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不需要观看广告也不需要支付会员费用,但用户需要在约会偏好中预先为本次的约会付费,这也是 Breeze 的商业模式所在,Breeze 对此解释道不希望通过出售用户数据来赚钱。
这样做的好处从用户角度来看,更容易产生对平台的信任、也会更加珍惜每一次约会机会;从平台角度来看,而且每次用户约会平台都会产生收益,提高了付费转化率。但从某种程度来看,似乎不利于做快速增长,毕竟不是每个用户都做好了为约会付费的准备。
所以,Breeze 又开了一个“口子”,如果用户可以成功邀请自己的朋友通过自己的链接注册并使用 Breeze,则双方都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约会机会。
和现在很多社交产品一样,Breeze 也出自一个年轻的团队,而且官网上的成员介绍做得很有趣,看起来是一一张“正经”的形象照,但实际上点击成员头像则可以解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 TA,如第一排左 1,越来越多的社交团队正在尝试让用户有更真实的人物感知。
3、Superfy——把你从人工智能中解放出来
不知道大家在家的无聊日常是怎么样的,我的日常是同 Siri 和小度斗智斗勇,尽管大多数时候他们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但偶尔也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它们很难持续性地和我进行深入交互。
而 Superfy 正在做的事情是让用户从 Siri、微软小冰/小娜或者 Google 浏览器中解放出来。
用户可以通过 Superfy 获得任何问题的答案,但是和知乎、Quora、Reddit 这种又有所不同。用户获得的不是内容很详实的离线答案,用户得到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实时反馈。用 Superfy 的描述来说就是“无需询问认识的人是否知道答案,而是一定能找到知道答案的人”。
比如,笔者在注册成功后问出的第一个问题“谁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在 1 分钟内获得了 5 个回答,有人回答“贝索斯、马斯克”这种相对靠谱的答案,也有人说是上帝,还有人打出了自己的名字...
总之,还挺有趣。而后笔者又尝试问了一些有趣的傻问题,也都在 1 分钟内获得了答复,莫名其妙地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因为 Superfy 的模式是自动为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用户建立聊天窗口,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愿意的话,还可以和对方就自己提出的问题继续展开沟通,这就使普通的问答产品有了社交的功能。
另外,用户还会不时收到其他用户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地球何时灭绝、新冠疫情何时结束等无法给出答案的发散问题,也包括如何告诉妈妈自己谈恋爱了、如何逃出学校、如何消除痛苦等现实问题。
从 2017 上线至今,Superfy 已经存活了近 5 年时间,用简单的产品模式至今仍保持不错的活跃度,而且最近还登上了美国社交下载榜 Top40,Superfy 有一手的!
另外,将 Superfy 的模式引入社交产品或者社区产品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4、Obimy——让远方所爱不再遥远
以前遥远的是路程,一封加急的信可能会累死一匹马才能送到,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去地球的另一端也不过 24 小时,可疫情的出现让我们更加理解比路程更难的是时间,笔者工作在北京、家在唐山,高铁不过一小时的距离,可不是北京疫情就是唐山疫情,有将近半年未能回家。
但我又算幸运的,至少我和家人都平安,吃穿不愁。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被迫和家人亲朋分离,甚至就算疫情结束,也时常面临这种情况。而 Obimy 的出现就是希望能够使用户即使身在远方依然能了解亲友的动向。
Obimy 传递出的连接包括情绪和感觉。
用户可以向用户绑定的亲友发送亲吻、拥抱、咬、拍打等诸多动作,和文字有所不同,Obimy 会自动将这些文字/情感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动作,从而表达出更丰富的情感,可以简单理解为“emoji”,但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动作仅会传递给那些和自己真正亲密的人。
另一方面,用户还可以实时获取到对方的步数、心率以及情绪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捕捉对方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及时的关心可以减少很多遗憾的发生。从某种情况上看,Obimy 提供的功能有点像苹果健康+微信状态,并配备了强提醒。
前段时间笔者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国内和海外仍有不少创业者大胆入局熟人社交,对于用户而言在微信
/Facebook/Snapchat/WhatsApp 等传统社交媒体之外,是否真的还需要另一款社交 App,说实话因为样本数据的原因笔者没有办法找到客观的答案。
但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我需要。我需要一个只有亲友的通讯 App,这样在每天忙完乱七八糟的事情的时候可以看看他们都发布了什么内容、今天身体怎么样,可能需要如此高密度关心的人不超过 10 个,但是也很难在每天都能关注到这 10 个人的感受和动态,可若有一个产品能帮助我们归类,那便极好了,不过这个需求背后似乎又很难诞生一个大体量的产品,确难取舍。不过 Obimy 能进入美国 Google Play 社交下载榜榜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积极信号吧。
愿我们都不孤独,也不给别人带去荒凉。
5、Picnic——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圈子
2020 年 12 月才上线的 Picnic,截止目前已经进入了 63 个国家和地区的 Google Play 社交榜榜单 Top100。
和今天的其他新品有所不同,Picnic 是一款以兴趣为导向、以圈子为连接的社交产品。设有首页、搜索、发布、消息以及个人主页等 5 个一级菜单,主要包含查看图片视频信息流、参与群聊讨论和与自己感兴趣的用户私聊等功能。
从内容上来看,在某种程度上 Picnic 有点像 TikTok 版本的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滑动的形式切换兴趣类别、通过上下滑动的模式切换同一类别的内容,而内容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 3 种形式,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点赞、评论、收藏、转发。
而用户可以选择的兴趣种类多到笔者无法进行具体的数字统计,涉及运动、生活方式、宠物、影音、星座、游戏等方面,但实际上以笔者两天的使用体验来看,Picnic 更像一个 Gacha 乐园,大多数用户创作的内容和选择的头像都以Gacha 为基础。
从圈子来看,用户每选择一个兴趣类别,系统就会将用户拉进与之对应的圈子,用户可以在圈子社群中与其他用户聊天,也可以查看圈子其他用户、圈子内的所有帖子。除了官方推荐的,用户还可以在搜索里直接搜索或者加入推荐圈子。
从用户数量来看,虽然未能找到确切的用户数据,但从信息流内容的观看次数、圈子活跃程度来看,应该已经在全球有不小的用户覆盖。
在海外,Gacha 和 Roblox 在青少年的群体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但如果只是找好友,似乎又有点单薄,而 Picnic 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