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柔宇的至暗时刻仍在继续
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柔宇科技的“至暗时刻”,一个接着一个。
清明节前,有媒体报道,柔宇科技已经“欠薪半年”左右;清明节后,又有媒体报道,柔宇科技有大量员工“从4月开始休假3个月”;欠薪还导致大批员工纷纷离职,柔宇科技OA系统里的人数已经从1800人迅速缩减至700人。
另一方面,柔宇科技已有22个月未获投资,投资人似乎对这家公司的“风险性”早已达成某种隐秘的共识。
然而这家坠入低谷的企业,亦曾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4 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上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仅为0.01毫米。凭借这项未来感极强的技术,一个“把世界掰弯”的梦想呼之欲出。
投资人也愿意为这份梦想买单。截至2020年5月,柔宇科技8年时间累积获得超过86亿元人民币融资。2020年,公司还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
一个屡见报端的小故事是,徐小平曾透露:“2012年我去硅谷,有一个年轻人(指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给我一张名片,说要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屏。当时就看了他给我的那个产品,看不出有任何激动人心的地方”,而且刘自鸿提出A轮要3000万美金时,他也觉得太贵了。这次错失,让徐小平颇为遗憾:“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
然而十年之后,“心如刀绞”的却换成了别人。
挥舞着“民族之光”的大旗,柔宇创立之初,宛若众星捧月,一众资本期待它能上演一部国产柔性屏“硬刚”国际巨头的热血剧,但故事的发展却越走越歪,这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司,为何滑落至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抛去财务层面的问题不谈,在很多人看来,原因恰恰出在柔宇最引以为豪的地方:技术路线。
简单来说,全球最主流的制造柔性屏的技术路线,是基于三星研发的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这项技术降低了对基板的温度要求,易于制取,同时还具有低功耗,低电磁干扰,高清晰度和高开口率,且能将驱动电路集成于基板之上,系统集成度大幅提升。
而让柔宇科技倍感骄傲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在官方介绍中,这项技术的制程温度比LTPS低200-300度,使用非硅材料,无需高温脱氢,激光退火,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不仅缩短了制备流程,且大大节约了产线的设备投资额。
然而,另辟蹊径往往意味着要独自承担创新风险——更何况,关于这项技术的争议一直存在,据媒体报道,柔宇一位前工程师就曾告诉界面新闻,刘自鸿口中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本质是IGZO+蒸镀OLED工艺,很早就有人在做,柔宇并非独家。
更重要的是,新型显示产业属于重资产投资,规模效应显著。柔宇科技的第六代柔性AMOLED产线耗资110亿,数额貌似不小,但相较于其他主流面板厂商的投资,这种体量的投资规模明显偏小。譬如,京东方2017年建设一条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耗资为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90亿元),是柔宇生产线耗资的4.5倍。
不止于此,恰如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ULT-NSSP的技术路线过于封闭,其技术细节并不被业内完全了解,你很难看到柔宇科技在公开的知识产权或论文中更为详细地解释该技术路线。
因此就像《经济观察报》在一篇文章中所言:“这导致了柔宇的显示屏,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之中,从上游材料,面板,乃至下游整机设备和解决方案,都需要自己完成,制约了柔宇技术的普及度。哪怕ULT-NSSP真的是一种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在这样的模式下,亲力亲为地开拓客户,甚至向下游延伸做手机,也会遇到不小的推广难度。”
市场不相信“独门绝技”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产业界的创新逻辑,早已不再欢迎“孤胆英雄”式的异军突起,更是对任何突如其来的“独门绝技”,都抱有有罪推定式的本能怀疑。
更多时候,创新是一张生态之网,你与他人的“节点”越多,获取的利益才可能越多。
换句话说,全世界只有柔宇科技一家用ULT-NSSP技术,或许并非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它可能导致供应链成本的高企,以及来自合作伙伴的质疑。
嗯,在折叠屏大火的这两年,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没有和柔宇合作,截至2021年,大概只有中兴一家手机企业与柔宇达成战略合作。
市场订单的匮乏,让柔宇只能自己想办法,这就是为什么与京东方,TCL和华星等巨头面板供应商相比,柔宇还要在C端发力,推出手机和手写本等产品。
在分析人士眼中,这与其说是柔宇想要打造“柔性宇宙”,毋宁说柔宇是被“逼上梁山”,只能自己“消化”自己的产品。
但遗憾的是,柔宇的折叠屏手机FlexPai销量惨淡,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品牌存在。柔宇畅想的其他落地场景,亦没有如期落地,诸如智能手写本和智能会议显示终端等产品,有多少是真需求,有多少是不确定性的伪需求,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自己确定性的答案。
嗯,柔宇的野望,是把“世界掰弯”,奈何他们却笔直地撞上了南墙,委实令人唏嘘。
在深圳宝安机场到达层,曾有一棵5米高,挂满500余片8英寸蝉翼柔性屏的“巨树”,这棵树叫“柔树”,是柔宇辉煌时期的象征。如今,这棵“柔树”已不知去向。
但愿柔宇的未来,不要像这棵“柔树”那般黯然离场。
作者:李北辰(微信公号:鲸落商业评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