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刊文评“互联网+政务”:该多些刷脸证明“我是我”

佘宗明/光明网
2017-08-09 14:30
舆论场 >
字号

10秒钟,一次刷脸,就能完成个税查询。据报道,8月8日,江苏省地税局在全省正式上线支付宝刷脸查个税服务。至此,全国已有40个城市都开通了“刷脸政务”,覆盖的服务类别包括查询公积金、缴纳交通罚单、个税申报等,近三个月已有超过875万用户体验尝鲜,坐在家里靠刷脸完成政务办理。

什么叫“系统升级”?这就是——证明“我是我”,只用在家刷脸,而无需来回跑路;只需手机屏幕,而不用去服务窗口;只要10秒,而不必走繁缛流程。套用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再造”概念,这也是政务服务层面的流程再造。

对公众而言,这无疑是巨大利好:人在“证”途成为社会的痛点和槽点,已非一日。不单是那些可砍掉的奇葩证明,还有很多非多余的证明,程序也煞是繁琐,来回折腾民众成了其服务低效的明证。

而刷脸证明“我是我”,就将这些麻烦“一键清除”,它通过“一加一减”——用流程减法做便民加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民众的办事成本,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生活的便利度。对于那些腿脚不便却要办证明的老人、残疾人,或是苦于身在异地难以到场验明身份的人,手机一点能替代线下跑路,更堪称贴心。对整个社会来说,其利好则体现在减少了包括物力与精力等资源的损耗上。

刷脸证明“我是我”,用人脸识别技术简化了办证程序,也合乎增量改革内涵:它“利公众”并非建立在“损一方”的基础上,而是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给社会带来福利增量,以期达到改善的效果。乍看上去,刷脸办政务,只是搭了互联网技术的快车,但能刷脸办理还是只能到窗口办理,能否顺应改革诉求,却是公共服务高下的重要标杆:它代表着两种理念和路径选择,这边是“互联网+”思维和民本立场,那边则是全靠人力的偏原始化管理和“方便管理者”的思维惯性。

从公共治理与时俱进的角度讲,刷脸证明“我是我”,当成为政务服务新标配。当下“奇葩证明”已饱受诟病,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自然是不可少的解题思路,而用互联网技术支撑“让信息多跑路,让技术多反哺”的局面,也是对清剿“奇葩证明”、简化繁琐证明的有力助攻。

不只是办理证明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新技术都可以解决很多民生痛点与治理难点。像杭州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眼下也到了从破题向纵深、从倒逼到主动的关键卡口,除了放管结合,这也跟“互联网+政务”紧密相关——当地都加快推进深化了基层办事窗口的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应用,刷脸等技术也让网上办理证明更便捷。“互联网+政务”走在全国前列的武汉,其公安系统运用刷脸等技术在全国首个上线“电子身份卡”后,让交通违法缴罚、身份证预约、出入境预约等数十项细分服务都能线上轻松办理,就收获了好评一片。

让新技术增益于整个社会,增加民众的获得感,也契合互联网技术、资源最终得指向普惠的诉求。哈耶克曾说过:商业是最大的公益。而今,此处的“商业”二字有时也可被置换成“科技”,当然“公益”也是广义上的造福社会、裨益公众。

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新材料技术等疾速发展,新一轮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但新技术形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提升人们的便利、改善人们的境遇为旨归,要本着“解决民生痛点导向”。民众的获得感应与互联网的发展同频共振,而不是找不到契合点。

“互联网+政务”,自然也该多加载“刷脸办政务”之类的新技术,对接民众的善治诉求和公共服务改善的期许,让公共治理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原题为《“互联网+政务”,该多些“刷脸证明‘我是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