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傣族织锦告诉你,为什么小卜少的服饰辣么美~

2022-04-08 16: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走进荷花镇的“水美傣乡”——坝派

古老的村落

错落有致的房屋

掩映在翠绿的芭蕉林间

在这里

一间小巧别致的“傣族织锦坊”

讲述着一个传统手工艺人

对傣锦的坚持与热爱

傣族织锦,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反映了傣族农耕社会的面貌。常用红、黑、绿、翠几种颜色结合,成品被用作筒帕、桌旗、窗帘、围巾、衣物,相较于一般的手工织布,工艺较为复杂,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

传统的挑织方法,使经纬线浮沉均匀,结实耐用,光泽持久不败。设计一幅傣锦,需几百乃至上干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细线,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可见傣锦的要求极严。

据坝派当地的小卜少介绍,从前的傣家姑娘,幼时便要学习织锦,嫁妆需要自己织造,这是衡量姑娘能干持家的主要标准。过去的傣家妇女劳作之余,还要为一家老小织造日常所需的衣物,她们的一生,无数个夜晚是在老旧的织布机前度过的。

工业时代的来临衍生出了机器织布,机器织布不像手工傣锦一样工艺繁琐、效率低,慢慢地,手工织布被一台台花样精美、简单易操作的机器取代,掌握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坚持下来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坝派的李加莲是附近几个傣族村寨中,唯一还在坚持手工织锦的人。受疫情影响游客减少,之前在景区工作的她,得知家乡坝派正在发展乡村旅游业,就毅然辞职回到家乡,把自己家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傣族织锦坊。

在吱吱呀呀的织布声中,她告诉我们:“手工傣锦花纹复杂,制作时间长,花样少,已经不再是能够赚钱的手艺了,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也干过别的行业,只是,织了这么多年对那台老旧的织布机都有了感情,舍不得丢下。家乡现在越变越美,干净整洁的环境和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开始‘活’起来了,各方都在为我们这个小村子的发展努力,身为坝派一员的我也不能落后,我会把这门手艺坚持下去,让大家认识傣锦,了解傣锦,让更多人看到傣族手工织锦的魅力。”

游客余大哥听后感慨:“来坝派游玩,偶遇一些傣族妇女,她们背着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的‘筒帕’,走在竹篱笆围成的小道两旁,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手工工艺被机器日渐取代的今天,愿意学习复杂工艺的人不多了,那些还在坚持传统工艺的更是屈指可数。也许每一份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吧!傣家姑娘朴实的话语中,一字一句都是对自己坚守这门手艺的热爱。”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正因为有李加莲这样的传承,千年的机杼声才能始终打响着,傣族织锦的技艺才可以继续焕发出它的绚丽光彩。如果有时间就到坝派来看看吧,傣乡一隅,惬意安详,在岁月静好的慢时光里,看一看孤独的手艺人对傣锦的热爱与坚持。

文图 | 江海蓉、王顺益

编辑 | 官智钦、彭蕾、刘尚娇

责任编辑 | 屈晓丽、彭蕾

值班总编 | 黄荣华 审核 | 王韬

推荐阅读

腾冲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疫情防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共筑疫情防控安全线

原标题:《傣族织锦告诉你,为什么小卜少的服饰辣么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