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网暴“学术媛”的中国女孩,得罪了谁?
原创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在刚过去不久的三月,牛津大学数学博士朱雯琪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关注”。
她因一条微博被扣上了“学术媛”的帽子,“牛津数学系美女学霸“成为热词。
不少人以揭秘的口吻评论着“牛津根本没有数学建模专业”、甚至给出本科水平的数学题要朱雯琪解答以自证清白。
舆论场上,人们对于这位牛津数学女博士的恶意与追捧并行。
她被质疑学习经历、学术能力、家庭条件,甚至遭遇“人肉搜索”,手机号、住址等大量个人信息被曝光;
与此同时,她也正成为着不少女性的“精神偶像”。
然而脱离舆论场,朱雯琪究竟是怎样的女孩?她因何成长为如今的面貌?在这场网络暴力之前,她过着怎样的生活?
赶在三月的最后一日,我们和朱雯琪聊了聊。
朱雯琪的体重常年保持在46公斤以下。
她作息规律,保持着每日晨练的习惯。如今个子小小的朱雯琪,已经可以轻松完成20个标准俯卧撑。但这一切自律的指向,并非是为了所谓“小女生的爱美之心”。
相反,她渴望强大和力量。
八九岁时,朱雯琪迷上了《水浒传》和《岳飞传》。她爱书中的每一位人物,尤其是岳飞。
这位一千多年前的抗金英雄,是她长久以来的人生偶像。
朱雯琪的牛津硕士毕业视频
在小小的朱雯琪心中,岳飞隐忍、坚毅,是甘愿为了巨大的社会理想,长时间忍受现实磨难、且永不放弃的人。
她强烈地被这样的特质吸引。她渴望自己也能找寻到,一个固若金汤、愿以毕生追求的信仰,有敢于与现实对抗的勇气,过纯粹而理想主义的一生。
如岳飞当年那般。
朱雯琪对牛津的感情很深。
牛津大学所在的牛津郡,是英国最具学术气质的城市。“津”意为渡口,英国的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随水流而聚集的是人才。
牛津的街道和建筑仍保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气韵,斑驳的墙面昭示着这个城市过往的辉煌。
浓厚的学术氛围覆盖着整个牛津,也庇佑着处在这一方水土上的师生、居民。
盛名在外的牛津大学,令无数人心驰神往,不少人从小便树立志向,以上牛津为第一目标。
牛津的街道
但对于朱雯琪来说,牛津大学实在更像是命运给予的一场意外之喜。直到第一次去牛津面试之前,她对牛津大学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好大学”的印象。
实际上,在12岁之前,朱雯琪和“学霸”这样的标签并无半点关系。别提日后进入牛津读书,当时的朱雯琪,就连小学顺利毕业都成问题。
10岁之前,朱雯琪就读于深圳的一所公立小学。那时候,她的成绩并不好,英语和数学总是不及格。
朱雯琪对于当时所教的课目提不起什么兴趣,反而总在思考一些“闲篇”。她想不通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要穿得一模一样、为什么老师的办公室有空调而学生的教室就只有风扇。
这样的事,是容易在同学之间引起讨论的话题,但只有朱雯琪会“轴”到直接跑去校长办公室抗议。
少时朱雯琪
可谁会把一个十岁都不到的孩子的“抗议”当真呢?
同学们笑她是神经病。因为鼻炎和当时比较胖的身材,朱雯琪还被叫做“鼻涕虫、病菌和猪”。
朱雯琪曾写投诉信、甚至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举着一瓶冻成冰块的水摇晃,以唤起学校的重视,但等来的却是奚落。
校园生活的种种不快让朱雯琪对于上学越来越抵触,常找理由请假缺课。
朱雯琪性格中这种有些坚硬的部分很像母亲。
朱雯琪的母亲自小聪慧,十六岁便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对于教育的本质有一套坚定却另类的判断标准。
当校长当着所有人批评朱雯琪“把学校当菜园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时候,母亲选择了站在女儿这一边。
朱雯琪的妈妈了解女儿不是任性无理的人,而校长的做法完全是忽略问题本质只抓“违反规则”表象的懒政。
幼年朱雯琪
看着闷闷不乐的女儿,朱雯琪的母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
既然无法在学校里获得儿童该有的快乐和知识,那不如不读。
这是高知家庭的底气,同时也承担着背弃固有教育系统的风险。朱雯琪的母亲承担了这一切。
二十一世纪初的深圳南山,不少工厂林立,其间穿插着各种美味的米粉、早茶餐厅。
因为家里不做饭,朱雯琪每顿饭都要在外面解决。每到放学的时候,各个餐厅里全是身着校服的学生,朱雯琪是唯一的另类。
印象中,光是给店家解释为什么没穿校服、为什么没上学都要花费好长时间。
除此之外,退学的那两年,堪称是朱雯琪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朱雯琪的父母为她制定了在家学习的计划,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学习英语,下午的时间则全部属于数学,其余时间朱雯琪可以自由支配。
和传统教育不同,朱雯琪的父母辅导功课,并不以应试为目的。如同大学导师制一般,母亲会抛出问题、指导思路,至于具体的解法则需要朱雯琪自己探索。
朱雯琪的父亲是计算机领域的博士。对于女儿退学,他并不感到担忧。他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探索欲,只要探索欲不丢,学习就不会懈怠。
几何、方程式、鸡兔同笼问题、微积分等,都是朱雯琪在那两年接触到的知识点。
显然,这其中有很多内容,都超出了中小学的教育大纲,但在朱雯琪的父母看来,学习本就不应该固定在某种条框之中。
朱雯琪曾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推导“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这一高等数学范畴的重要定理,父亲曾经给她写过十多页草稿纸来讲解。
这种能够从笔尖纸张上推演出来的思维火花让朱雯琪深深着迷。她终于发现,原来数学并非是小学教授的那样刻板无聊。
也正是在家那段松弛的学习时光,使她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且愈发沉浸其中。
从10岁到12岁,在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知的喜悦中,朱雯琪快速掌握了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六年的课程。
那段纯粹得只有学习的如梦一般的经历,像是平行于现实生活的一个理想国。
四年后,在牛津大学,她再度感受到了那种纯粹。
在读牛津之前,朱雯琪和校园的关系很难说算得上和谐。
小学时被退学的经历让她折磨,12岁之后就读国际高中的四年也并不太平。
第一天报到时,朱雯琪还穿着一身粉红色童装,在十六七岁的大孩子之间,她是百分之百的异类。
那时候,朱雯琪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成绩上,她开始想“考第一”。在读高中之前,她本不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母亲形容她“自由散漫”,但十几岁时,一个留着蜷曲长发的男歌手深深影响了朱雯琪的内心世界。
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
她永远记得第一次听到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时的震撼,那是一首集性感与力量于一体的歌曲,节奏感极强。
朱雯琪开始了解这个男歌手背后的一切,她发现迈克尔·杰克逊经历了远比她更为糟糕的童年,在那样的苦难之中,他却成长为了一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
迈克尔·杰克逊对于音乐事业的极致追求,让她再次想到了小时候最爱读的《岳飞传》。这样两个全然不同时代和空间的人物,身上却有着一样的英雄主义:将理想扎根现实的执着、逆着荆棘向前的不畏惧。
她再不是那个会为了逃避流言将自己躲起来的小女孩,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理想。
15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收到了牛津数学系的面试通知。
学校和专业都是朱雯琪自己的选择,但是母亲最初并不支持。那样遥远的国度,再加上朱雯琪如此小的年龄,母亲认为选择牛津是十分冒险的举动,如果面试失败,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更是一种打击。
但朱雯琪很坚定,穿着一身童装西装,她第一次坐上了跨洋飞机前往牛津参加面试,一如士兵出征。
牛津数学系面试,主要就是做题。朱雯琪兴致盎然,感到数学是如此公平,无论在多么遥远的国度,多么陌生的环境,数学的标准不曾更改,真理可以从任何人的笔尖和纸面上绽放。
而牛津,更像是童话中的古堡。到处都是宛如中世纪般的建筑,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她感到安定。
她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让她将身心完全交付的乌有之乡。2010年,年仅16岁的朱雯琪正式入读牛津大学数学系本科,成为当年入校年龄最小的中国学生。
初到牛津,朱雯琪就成了学院里的“名人”。作为学院中唯一一位未成年学生,她被禁止出入酒吧。
学院的老师甚至将她的学生卡照片放大,展示在学院酒吧的前台,作为一种提示。
与此同时,很多新生活动都在酒吧进行,好几次为了混进派对之中,朱雯琪都要乔装打扮。酒精,是朱雯琪在牛津大学的重要陪伴之一。
她喜欢那种一点点微醺的感觉,许多解题的灵感都是在喝酒期间迸发出的。相较于很多年轻人喜欢喝酒社交,饮酒更像是朱雯琪与自己独处的方式。
不能出门的疫情期间,她有时开一瓶小拉菲,对着一道数学题做上一天。不过,她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喝得起拉菲的。
本科期间,除了纯数学,朱雯琪的另一个专业是金融数学。良好的学科背景之下,朱雯琪自17岁起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行实习生涯。
为了在职场中“像个大人”,她将自己的衣服整体更新了一遍,第一天报到,她专门去outlet买了一件打折的普拉达的裙子和高跟鞋。
匆匆挤进大厦电梯的角落,17岁的朱雯琪努力不让自己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力。她用余光看着周围神色紧张的投行前辈,像是电影镜头映入现实。
林立的高楼宛如一个个魔盒,无数个青涩的年轻人走进去,沉浮数日后,将彻底改换面貌。
18岁时,母亲给了朱雯琪最后一笔钱,数额是18万,像是一份庆祝她即将正式独立的生日礼物。
18岁之后的十年,朱雯琪在英国读书、生活开销再没跟家人张过口。
牛津本科毕业时,朱雯琪以一张泳装毕业照宣告了自己的人生新阶段,面对未知,她望自己报以毫无保留的努力。
朱雯琪牛津本科毕业留念
20岁开始,朱雯琪先后就业于摩根大通和高盛,任职投资分析专家和投资产品资深经理,日常接触客户的年龄常常要比她大上一倍不止。
那几年,朱雯琪在成年人世界里极速奔跑。她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逐渐成为人们眼中年入200万的“成功人士”。
在资本市场,跳动的数字关乎着人们的财富与梦想。许多人能从中获得巨大的职业满足感,但对于朱雯琪来说,那种沉浸在数学之中的纯粹快乐却再难从一个个资本案例中获得。
“整个大的生命框架里不知道自己的意义是什么,不知该如何选择。”
职涯中的迷茫,让朱雯琪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她看心理医生、频繁喝酒,都无济于事。
直到一次崩溃后,她的注意力被桌上解了一半的数学题吸引。倏然间,进入数学世界中的朱雯琪,感到一股强大的心流。
她的信仰回来了。
2017年到2019年的两年,她一边工作,一边在研究数学。这期间,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回牛津继续攻读。
五六年的工作经历,已经让她有足够的底气自己支付硕士期间和未来可能的学费。
重回牛津的日子,朱雯琪感到了莫大的享受。她每天六点起床,就进入数学的世界,日子单纯而快乐,“一点一点活回自己喜欢的样子”。
朱雯琪本科和硕士阶段的牛津学生证
2021年10月,硕士毕业成绩揭晓。朱雯琪以本专业本项目第一名的成绩为自己的硕士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那时,她尚不知道,半年后她会在“国际数学日”当天遭受一场“学术媛”之辱。
毕业典礼,承载着一个学校最大的仪式感。
因为需要校长逐一授予学位,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分批次进行,朱雯琪被排在今年三月。
有些遗憾的是,因为疫情原因,原本计划出席毕业典礼的家人并未来到现场。朱雯琪请朋友帮忙,记录下来了当天的画面。
2022年3月14日,国际数学日。
朱雯琪选择在这一天将自己的毕业典礼视频发布。
朱雯琪的毕业照 摄/Valler
微博的文字内容写着:“今天我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专业毕业了。学海无涯,未来的我,还会继续在牛津,攻读数学博士。虽然,拿到了牛津两个的奖学金博士offer。可是,依旧不得不承认,华人女性在数院真的是,少数又少数群体……”
在这之前,她刚把视频发到家里的长辈群,收获了一众“毕业快乐”的祝福。
然而在微博上,一场疾风骤雨正在酝酿之中。
“数学建模系”成为了第一个靶子。
英国时间3月17日的早上七点左右,朱雯琪打开手机发现了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的恶评。
除了对牛津是否有数学建模系的质疑,更多的是对她个人的人身攻击。
“牛津、数学、美女,学霸”,每一个词似乎都在挑逗着舆论神经。最集中的骂声便是“学术媛”。
见惯了炒作套路的网友,会下意识将其归为网红营销的标签。网络暴力,将她推上微博热搜。
但当“标签”成真,网暴她的人似乎又没准备好面对一个这样的真相:她漂亮、她爱展示、她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牛津优秀毕业生、准数学博士。
一个“媛”字,以“污名化”的方式,将刻板印象中的恶意高度浓缩。
似乎只要扣上“XX媛”的帽子,就可定性为欺诈性质,否认掉实际的成绩。
似乎只要一个女性乐于展示且善于展示,就能以“别有居心”的罪名被讨伐。
复盘整个朱朱事件,能从一条微博到引发全网争议,无非是其个人经历极大挑战了“女博士是恐龙、女生在科学学术方面弱于男生、当网红的女生都是虚有其表”等等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爱情公寓》剧照
2011年播出的《爱情公寓2》中的女一号“胡一菲”考上博士后,陈赫饰演的曾小贤曾吐槽:
“与生俱来加上后天努力,一菲正在向着不孕不育的最高境界冲锋啊。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女博士的传说吗?这个世界上有3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剧中的“胡一菲”在得知自己考上博士后,第一时间也并不是兴奋,而是不敢告诉朋友,怕朋友们笑话,“没有男人敢要女博士”。
这部剧折射着当时社会对于“女博士”的偏见,然而十一年过去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并未更新多少。
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说,她见识过太多的女性,包括她自己,都害怕太过优秀,以至于失去了很多机会。
因此,她鼓励女性,要勇敢向前一步,正视自己的软弱与不足,同时也要正视且敢于展示自己的优秀与强大。
强,不应该是罪过。现代社会,应当敢于正视女性身上所昭示的野心。
这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打乱了朱雯琪的生活,却也让她被迫再次思考自己一路以来的选择。
作为女性,她太庆幸也太感激自己有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受教育让她打开了数学的世界,也是受教育让她有了在现实世界追求理想的资本。
她对《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主人公塔拉有种强烈的共情。
作为一个在十七岁之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的大山女孩,塔拉却通过自学考取了杨百翰大学,随后获得剑桥奖学金、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又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
在书中,塔拉说,“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时代更迭,女性已经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甚至在男性主导的领域大放异彩,不必只拘于屋塌灶台。
但与此相对的是,很多人还没有对这样的改变做好准备。
朱雯琪所遭遇的一切即是证明。
这场风波的矛头,实质指向的是仍生活在刻板印象之中的千万女性。基于此,这样的“风波”未免不是好事。
当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拥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被看见、被讨论,被思考,才有望建立起足以与旧的刻板印象相对抗的“新印象”。
采访过程中,牛津郡突然落雪。
朱雯琪一时兴奋起来,惊叫出声。在英国多年,她从未遇过三月飘雪的牛津。
细小的雪花,摇摇曳曳,飘落在窗外盛放的樱花树上。
那刻,对于这半个月来所经历的一切,朱雯琪蓦地感到释然。微雪恣意,好似答案。
原标题:《被网暴「学术媛」的中国女孩,得罪了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