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蚂蚁搬家式盗采、借修复名义非法采矿,采矿乱象缘何屡禁不止
在兴隆县帅宝矿业公司水泉甸子石灰岩、铝土矿矿区一处作业场坪,露天堆放着部分矿石余料。贺鸣 摄
采矿证早已过期却继续盗采盗挖矿石数十万吨;近4年多次越界开采花岗岩,非法占用破坏林地和耕地近70亩;早该修复的矿区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时仍没有任何实质进展……这些矿山开发和整治中的乱象,出现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一些矿区现场。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北省督察时发现,一些地方非法采矿屡禁不止,肆意侵占自然保护区及林地,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1 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频发,蚂蚁搬家式盗采问题严重
承德市兴隆县地处京津冀三地结合点,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3月28日,记者来到兴隆县帅宝矿业公司水泉甸子石灰岩、铝土矿矿区。沿着山路盘旋到达作业场坪区后,只见露天堆放着部分矿石余料,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黑亮。
记者查阅其采矿许可证发现,该矿区面积0.0946平方千米,年开采规模26万吨,许可期限是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去年就应停产。“我们通过调阅生产记录、现场查看开采面,发现了比较新的凹槽状刨拉痕迹,初步判定矿区存在无证开采行为。”督察人员介绍说。经核查,截至今年2月,该矿区非法开采矿石共计24万吨。
在河北铸合集团兴隆县矿业公司麻地村建筑用花岗岩矿区,记者注意到,矿区作业平台东侧修建了一堵灰色矮墙,作为矿区边界标识。矮墙外东面的一座山包上,却存在明显的施工痕迹。据该矿区一位负责人介绍,这是为修路而进行的必要建设。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山包南侧的山体破损严重,形成了高陡边坡,地表大面积裸露,山体下方大大小小的碎石散落一地。
督察人员通过卫星云图比对、无人机全景拍摄等方式,确认其存在多次越界开采行为。经核查,该矿区在未办理占用林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于2018年至2021年底,越界非法开采花岗岩,非法占用破坏林地40亩、耕地29亩,原有植被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除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私挖盗采问题也比较严重。记者从督察人员提供的卫星图片中看到,在兴隆县挂兰峪镇三拨子村小杨树沟、羊鼻子岭,八卦岭满族乡三道川村麻子峪正沟、江湖峪村大西沟等地,均出现大小不一的深色矿坑。“这些标记地点基本上都是盗采盗挖的非法采矿点,其面积较小、分布零散,一些人蚂蚁搬家式地挖一点就卖一点,丝毫不顾及生态环境影响。”督察人员说。
据了解,当地非法开采行为多发生在偏远山区、偏僻林区、浅层矿露头区等,导致山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影响正常的矿产资源管理秩序。
2 重开采、轻修复,有的甚至以修复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
督察发现,兴隆县生态修复治理问题突出,有的甚至借着修复的名义进行非法采矿。唐山市一家公司中标该县八卦岭乡、挂兰峪镇32家废弃无主危险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个别项目不仅没有按要求开展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反而在原开采面上继续开矿。比如百砬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020年8月的卫星云图显示需要治理面积为30亩,但因持续开采破坏,目前受损山体面积已超过57亩。如此“治理”令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记者查阅了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新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其中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虽有明文规定,兴隆县当地一些矿山仍然存在重开采、轻修复的问题。记者从督察组提供的有关材料中看到,帅宝矿业早在2015年就编制了为期5年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但督察时发现,该公司两矿区未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生态修复治理,2021年应建设900米废石堆场的挡土墙实际仅建设180米,要求种植1000株松树和2号平台3600平方米覆土均未实施。
同样,兴隆县泽华矿业公司三拨子铁矿大东北沟综合治理项目自2017年启动,原计划到2020年10月完成,但修复治理方案几经更改,一再延迟,没有任何实质进展。
记者在当地部分矿区看到,开采过的许多矿山地表裸露成了“白茬山”,矿坑及周边支离破碎,严重破坏自然生态景观。有的矿区虽然进行了表土覆盖和植被重建,但走近后发现,这些绿植大多是半米左右高的松柏树幼苗,树坑的浇水痕迹清晰可见,明显系刚刚栽下;还有部分带营养土的树苗未来得及栽种,仍倒放在地上。据了解,这是相关矿区被督察组指出问题后,才在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开展修复工作。
3 矿山开发乱象屡禁不止,相关职能部门存在失察失管问题
督察人员介绍,矿山的开采经营、修复治理等涉及到自然资源、发改、生态环境、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具有项目审批环节多、监管周期长等特点。此外,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利润高,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进行非法开采,违法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从而加大了监管难度。
面对矿山开发乱象和复杂监管态势,有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不能缺失空转。但督察发现,部分单位监管缺失、“走过场”的问题并非个例。
比如在审批监管方面,记者了解到,延续采矿证的前置条件包括矿区没有违法行为,履行边开采、边治理任务,矿区有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然而,铸合矿业因越界开采、侵占土地先后受到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3次行政处罚,在生态修复并未完成的情况下,当地审批部门仍为其延续采矿手续。在检查验收方面,兴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0年11月组织验收帅宝矿业两矿区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所出具验收意见为“治理效果较好,同意通过验收”,与督察组发现的事实不符。在行政处罚方面,针对铸合矿业越界开采问题,有关处罚措施除了处以1.5万元罚款之外,就只是“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开采”,存在以罚代管问题。
督察组认为,兴隆县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不到位,对矿山开采和生态破坏监管不力,任由非法采矿侵占自然保护区和林地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长期存在。
近年来,河北省等地陆续出台有关矿山综合治理、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制度,明确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标准。兴隆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现场表示,要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对督察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目前有关生态修复工作正在推进中。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4 综合施策提升违法成本,防止利益驱动私挖乱采
据统计,2018年以来,兴隆县共查处违法采矿案件72起。虽然采取了行政处罚等措施,非法开采行为却屡禁不止。比如,挂兰峪镇三拨子村羊鼻子岭铁矿2021年3月因非法开采5.5万吨矿石受到行政处罚后,当年11月又非法开采矿石15.4万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2020年开始,铁粉价格一路上涨,带动矿价持续走高。一些不法分子受到利益驱动,私挖乱采行为自然多发。
现实中,非法采矿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并不算高。督察组在问询谈话中了解到,去年初部分执法权下放后,违法采矿案件就由乡镇负责立案查处,处罚措施通常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比例的罚款。在确定违法所得数额时,主要依据为第三方机构测绘结果。
记者查阅当地数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非法开采矿种均被认定为市价约1.5元每立方米的砂石,甚至一些矿权范围显示采矿类型为铁矿、金矿的矿区也是如此,罚款数额相应也就低。如其中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对非法采矿企业“没收违法所得砂石料17250元,并处以违法所得5%罚款862.50元。”
“整治矿山私挖乱采行为,只靠行政处罚还不够。”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侯佳儒受访时表示,行政处罚仅意味着涉事企业承担行政责任,并不代表其可以不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这一民事责任。如果涉事企业在接受行政处罚外,还要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有关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
对此,侯佳儒建议,应进一步增强制度刚性,建立健全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机制。“比如,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单位和个人,由行政机关责令其修复受损生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请求惩罚性赔偿,将有效起到惩治、震慑和遏制作用。”
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失职失责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该办法共规定了25种追责情形和4类责任主体,突出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同时规定了监管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组织人事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以完整的追责链条确保对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零容忍”。
(原标题 采矿乱象缘何屡禁不止 河北兴隆非法采矿破坏生态问题调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