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观察|对华政策能否超越民族主义,事关印度长远利益
3月25日,中国外长和印度外长在新德里会面。 社交媒体截图
3月25日,中国外长和印度外长在新德里会面,就双边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两国在经历边界冲突和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双边关系长期冷淡后,双方所进行的少数高层次交往之一,在双边关系发展上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借此机会,本文试图就莫迪政府的对华关系做一简要回顾和判断,以期发现该政府任内中印关系的基本规律。
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莫迪当选印度总理后第二年即2015年就访问了中国并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显示他本人对中印关系高度重视。但2017年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双边关系迅速进入低谷。2018年,边界争议逐渐降温后,莫迪到武汉和中国国家主席进行了一次非正式会晤,使中印关系有所回暖。但后来随着边界争端再起,及新冠疫情期间印度对华投资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使中印关系又陷入新的低谷。直到最近俄乌军事冲突发生后,中印在国际问题的一些看法比较接近,这为缓和双边紧张关系并步入正轨提供了一定条件。
莫迪对华政策的民族主义逻辑
莫迪是印度教的虔诚信徒,他本人及所在的印度人民党依靠印度教徒的坚定支持而走上执政舞台。莫迪和印人党的宗教民族主义的典型案例就是在2019年推出《公民身份法》修正案,修正后的法案被广泛视作“反穆斯林法”,尽管修正法案引发强烈的国内抗议,但仍然得以通过。莫迪及印人党的民族主义色彩不仅使莫迪登上总理宝座(尽管这不是全部理由,莫迪在古吉拉特邦部长职位上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也是其当选总理的重要原因),也使印人党在2021年大体赢得地方选举。
莫迪及印人党的民族主义色彩也鲜明地体现在其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中。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印度就将之视作中国的“地缘政治扩张工具”。印人党上台执政后,莫迪政府对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相当警惕,它不仅臆想中国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正建构一条包围印度的“珍珠链”,并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作争夺和排挤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地缘政治方案。由于莫迪政府将中国与南亚的双边合作视作对印度“后院”的“侵犯”,因此中国任何与该地区关系的加强都可以被想象为是中国对印度国际地位的有意冒犯。当双方在边界引发洞朗对峙事件后,印中关系进入冬季。
在上述背景下,莫迪政府很快找到了一条抗衡中国的途径,那就是和西方合作来抵消中国的影响。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有意将中美关系置于一种对抗和前景不明的境况下时,莫迪的民族主义政策和美国的反华政策具有高度重合性和共同目标。
因此印度选择配合美国的东移战略和“印太战略”,很快成为美国在该地区的伙伴,它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共同组建了“四国集团”(QUAD),并与欧盟和英国等西方力量加强了包括安全领域在内的合作。
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莫迪政府将中印对外医疗援助视作地缘政治竞争的组成部分,反感中国对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并在对非洲等地区的疫苗援助方面开展竞争。除和我国开展所谓疫苗地缘政治竞争外,印度在疫情期间还广泛限制中国投资商在印度的活动,这使中印双边经贸关系受到极大负面冲击,但受到印度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广泛支持。
总之,当莫迪和印人党依靠民族主义上台,并只能通过民族主义内外政策来巩固其在国内政治体系中的执政地位,摒绝国大党等其他政党的威胁时,在双边层面保持对中国的敌意和通过与西方的合谋遏华就成为最好的选择。中印友好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为印人党民族主义的牺牲品。
超越民族主义的莫迪对华政策?
但莫迪不能总用民族主义来处理中印关系。印度国内政治力量并非铁板一块,民族主义也不是联结所有政党的唯一力量,也不是印度复兴的唯一意识形态。莫迪政府的政治稳定还取决于能否维护印度的长期利益,即维持印度的独立大国地位,并为长期经济繁荣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
这种内在动机将使印度找到与中国友好相处的途径。只有保持中印之间正常友好关系,印度才能摆脱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工具性地位,摆脱西方国家对印度独立的压制。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印度政策很难为印度带来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美国的印太战略侧重于对中国的军事和战略遏制,而不是促进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繁荣。与此同时,如果印度作为伙伴遵循美国印太战略中的义务,它的独立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威胁。因此,如果印度将其对华政策置于印美关系的框架下,它将发现作为印度核心和长期利益的经济繁荣和国家独立可能会受到威胁,甚至损害。事实上,美国从阿富汗迅速撤军及要求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是严重损害印度利益的典型案例。
因此,印度会发现印度与西方合作对抗中国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反之,它会发现中印良好关系的特殊价值。在南南框架内。印度将发现双方都具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身份,也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中印同为南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理念,双方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这些因素是印度缓和双边紧张局势、开展持久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基础。
这意味着,在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基础上,印度可以在缓和对华政策中找到对抗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印政治压力的同盟军,并从中恢复被美国和西方国家所贬低的独立性这一大国地位的根本属性。
中印关系的未来
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对中印施加的共同压力让中印双方重新发现了各自与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和利益差距,并重新发现彼此发展友好关系的必要性,这也是最近中国外长王毅能够在新德里和印度外长苏杰生会面的基础,或者说,这次会面是双方重新发现双边友好关系必要性的结果。
但是,莫迪及印人党固有的民族主义属性,不会让莫迪政府有充分的动力彻底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并且很难在边界纠纷中寻求共同妥协的途径。这会让莫迪执政时的中印关系随时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美西方在加紧对华遏制且这种遏制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可能升级的前景下,作为“伙伴”,印度可能会越来越多面临配合美西方遏华并选边站的压力,这一压力会损害印度作为大国的独立地位和印度长远利益。因此,如果美西方加大对华遏制,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积极配合——这符合民族主义的利益诉求,还是适当抵制美西方压力,转而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以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寻求合作共赢并保持其独立地位,这取决于莫迪政府的利益考虑和政治权衡。
无论如何,在美西方的诱惑与压力下,莫迪政府不太可能反华到底,也不可能对华友好到底,而会在反华和友华间徘徊,中印关系也将在时好时坏中向前发展。
(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