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刊文谈反转新闻:避免被打脸,必须冷静客观
老实说,能在这些极富刺激性的新闻面前保持冷静客观心态的人是少数,只有具备丰富社会经验和媒体素养的人,才会在事件发生之际问自己“这是真的吗?消息的来源是哪里?有谁去核实过?”绝大多数读者恐怕都按捺不住发言的冲动。之所以如此,是这些新闻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大多数发生反转的新闻都涉及教育、医疗、警务以及城乡差别、贫富分化等敏感领域,是最能挑动大众情绪的话题。如同用一块红布在公牛面前抖动,网民们一旦看见这样的话题,很容易情绪化,而顾不得思考事件本身是否为真。
事实证明,任何人都不宜对超出自己经验的事情表达愤怒。在你根本就不知道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时候妄加评议,很可能与事实相距甚远。网络舆论频频被“反转新闻”打脸,和许多人在没有了解到事情真相前就急于发言有直接关系。这一特点在互联网兴起后更突出了。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参与新闻事件的门槛,但也导致参与者缺少“沉淀”的时间。你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论,但几天后新闻反转,你的评论就会因基于虚假的事实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自媒体兴起后,这种未掌握确凿事实就大肆发言的风气愈演愈烈。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基本丧失了实地采访调查的能力,作为个人,他们也许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和不凡的见识,但这并不能代替实地的采访,不能代替与当事人的直接交流。正因为对事实掌握不充分,许多自媒体在热点新闻中倾向于用观点代替事实,用价值判断替代事实判断,用道德判断替代是非判断。其结果不但损害了自身的信誉,也破坏了舆论环境。
在反转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网络大V的作用不容小视,往往他们的一条评论就能引发数万人跟帖,甚至数十万次转发,造成虚假信息大范围扩散。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难,在自知之明”,人特别容易高估自己,比如有七成的司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而这是绝不可能的。与此类似,大V们往往有一个错觉,以为自己的认识水平高于别人,对不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话题也敢发言。其实,即使是在某专业领域知识渊博的权威人士,在面对大众话题时,其认识水平也未必就比别人强。但他们会认为,既然自己掌握的知识比大众多,那么指导社会如何运转、人民如何生活就是他们的责任。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觉罢了。不少大V因此在反转新闻中被频频打脸。
避免被打脸,必须因智而强,冷静客观地看待热点新闻,在事实尚待核实的情况下“一慢二看三通过”,更要避免情绪化,以免被人“带节奏”带进了沟里。
(原题为《“反转新闻”打了谁的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