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顶流基金经理周应波“奔私”:创立上海运舟,自然人股东6名
“顶流”基金经理周应波去向正式曝光。
天眼查显示,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运舟”)已在3月31日成立,并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公司法人代表为周应波,正是此前从中欧基金离任的“顶流”基金经理。
“我们下一步工作主要是等待疫情后,推进到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工作,其他的包括产品发行等工作,都在这个之后才会逐步安排。”周应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式“奔私”
上海运舟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周应波,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可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股东方面,上海运舟现有股东均为自然人股东,共有六人。周应波出资940万元,持有47%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陆文俊出资640万元,持股比例为32%,为第二大股东;刘磊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为15%,是公司第三大股东;翟鹏、吕一闻、符旻三人分别出资40万元,出资比例均为2%,并列第四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陆文俊此前是中欧基金绝对收益策略组投资总监,2013年9月加入中欧基金,曾任银华基金副总经理,同时兼任A股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副主席、A股基金投资总监、银华核心价值优选股票、银华和谐主题混合基金经理。
此外,刘磊则是2007年前后的市场第一代交易高手,2014-2015年期间,他曾在宏流担任首席投资官,未来将出任上海运舟的交易总监。
吕一闻、翟鹏均是资深研究员,曾经在华夏基金任职,吕一闻之后转战中欧基金担任电子行业研究员,两人将会负责上海运舟的研究工作。
符旻则是资深风控总监,曾在嘉实基金、银华基金、中欧基金工作,具备10年风控体系工作经验。
期待解决三大痛点
关于未来,周应波表示,新公司将聚焦成长股投资,努力朝着投资方向清晰、业绩表现卓越、投资者与团队共赢的“一流的成长股机构投资者”这一方向发展。
此外,周应波进一步透露,未来,上海运舟私募基金将提倡“平等、分享、共赢”的理念,以合伙人体制为公司的治理基础。强调“客户第一、团队第二、积极回报社会、受限的股东回报”的战略目标,通过基本面研究投资成长股,为客户创造回报;通过勤勉合规的努力工作让团队获得成就、股东获得受限的合理回报;同时积极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周应波还希望新公司能解决资管行业中存在的部分痛点。
一是,投资风格漂移、“大而全、全而弱”——坚持聚焦成长股投资、注重企业长期价值的理念,走投资精品化路线,力求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稳定、高水平的资产管理服务。
二是,人才激励机制欠缺,优秀的机制难以持续——建立以合伙人机制为核心的长效激励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提倡“受限的股东回报”理念,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投入有利于长期做好业绩的领域,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投资服务。
三是,行业盈利巨大,但客户损失惨重,社会口碑较差——市场渠道策略以持有人盈利体验为核心目标。追求资金属性、持有期等客户属性与投资团队属性的匹配、协调,将“持有人盈利=产品净值增值”作为公司长期市场渠道战略中心。
“成长派基金经理”
周应波是目前业内口碑最佳的“成长派基金经理”之一,也是中欧基金一手培养起来的“顶流”。他是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历任平安证券研究员,华夏基金担任研究员,2014年加入中欧基金,2015年11月起正式担任新基金——中欧时代先锋的基金经理。
2016年,也就是中欧时代先锋基金成立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周应波一战成名,中欧时代先锋全年以15.06%的收益,位列同类基金第4名。
历经牛熊变换,截至2021年12月16日,中欧时代先锋在周应波管理的6年多时间里,净值增长34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9.02%;该基金2021年三季度末的规模增至235.88亿元,周应波个人管理基金规模则在2021年三季度末达到576.34亿元,跻身“顶流”基金经理阵营。
在总结去年四季度A股市场时,周应波认为,指数分化的背后体现了市场的“无奈”。
他认为,按照季度视角来观察市场或者预判风格是比较短视的,如果回顾看2021年全年,行业景气的分化格局是很清晰的,电力设备和新能源、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是五个2021年涨幅超过40%的行业。
此外,周应波进一步表示,2021年确认成为“能源革命时代”的启动元年,光伏、电动车本身产业技术成熟推动了大规模推广,“双碳”的全球性一致诉求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这样的过程,资本市场的反应预示了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在总结港股投资时,周应波表示,在投资策略上,已经将港股配置的重要性在基金组合中放低,并希望在未来几年更扎实地积累港股公司的研究经验。“查理·芒格说过‘确定自己能力的边界是最重要的事’,现在看来,香江还是我们一条挺重要的能力边界。”
展望2022年,周应波的观点是“耐心等待经济筑底、细致甄别新能源泡沫、积极寻找新生动能”。
在最后,他也不无感慨地表示,复盘过去六年多的基金管理,记忆最深的还是在投资中犯过的错误和教训。“广阔的资本市场里有长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尘,我们常将自己的投资框架假想为‘能粘厚雪的圆形滚石’,但无数次发现只是‘滤过砂砾的漏斗’”。
周应波继续写道,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查理·芒格说过“确定自己能力的边界是最重要的事”,多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长、做不好的事。展望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内生持续价值成长的公司越来越多,这是做好成长股投资的基础。希望能够继续求真务实,在长期看好的新能源、TMT、高端制造业、医药创新中寻找好的“差异化成长股”,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