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战时"猪队友"意大利不参战是不是对德国更好?

[英] 伊恩·克肖 著 顾剑 译
2017-08-01 15:15
来源:《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翻书党 >
字号

意大利的投机取巧之路

6月10日傍晚6点钟,在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宫法西斯党部的大阳台上,墨索里尼面对匆匆被召集来的大批群众发表演说。这些群众大部分是法西斯党的狂热支持者。墨索里尼用惯常的歇斯底里的风格向全国宣告,命运注定了意大利要加入这场战争。国家的利益、荣耀和未来都迫使意大利投身战争。这将是一场“反抗西方寡头政治和反动民主的战争,西方的民主 制度多次阻碍了意大利人民的前进,甚至威胁到意大利民族的生存”。

他声称,为了国家的自由,一定要打破西方民主国家的封锁,因为它们妄想阻挡意大利的扩张的道路,将意大利的权力限制在狭窄的地中海范围之内。他把意大利的战争描绘成“贫苦民族反抗列强想要把持全世界的黄金和财富的行动,并置我们于饥饿境地的斗争”。

当时看起来,墨索里尼做了个稳赚不赔的选择。意大利可以从德军在西欧的成功当中分一杯羹,而且还是不劳而获。实际上,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场巨大的赌博将以灾难性的结果告终。

多年以来,墨索里尼痛感意大利被德国牵着鼻子走。意大利曾经是希特勒的老大哥;在 30 年代后期,随着德国领土扩张和外交政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双方的角色反转过来。墨索里尼对自己的从属角色暂时忍气吞声。现在,德国军事力量令人目眩的成功更加彰显了意大利的从属角色。

意大利参战的主要动机是确立它在轴心国内部独立自主的权力地位。但是几个月之内,这个目标就被证明是遥不可及的。意大利根本无力打一场自己的战争,很快就沦为德国征服欧洲进程当中的一个打杂的小伙计。在这条自取其辱的道路上,最关键的里程碑是墨索里尼在5个月之后所做的第二个关键决策:1940年10月决定入侵希腊。10 月 28 日早晨6点,意军从被自己占领的阿尔巴尼亚越过边界进军希腊北部。他们根本不认为希腊军队会给自己制造什么麻烦。胜利一定会像德国在1939年9月碾压波兰军队一样来得轻而易举,墨索里尼已经在想象自己在雅典举行胜利阅兵的场面了。如果能征服希腊,意大利就向长久以来建立巴尔干和地中海帝 国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这次战役很快变成了一场溃败。希腊军队作战英勇,而且组织有方,熟悉复杂的地形,为了反抗外来侵略而战,所以士气高昂。在两周之内,意大利非但没有大获全胜,战争反而变成了一场对墨索里尼政权的羞辱。

入侵希腊的决定被证明是个巨大的错误。这是当时看来战无不胜的轴心国军队的第一场大败。而且,墨索里尼为了希腊而忽视了北非战事。北非沙漠战场在当时是最关键的战场,墨索里尼为希腊而削弱了那里的兵力,招致更大的灾难。如果当时兵力很弱的英军被赶出埃及和苏伊士运 河地区,战争的进程可能完全改变。可是北非急需的部队被源源不断地投入灾难性的希腊战役。意大利再也无法从北非和希腊这双重灾难当中恢复元气。到了 1941 年春季,德国被迫接手墨索里尼在巴尔干造成的烂摊子。意大利独裁者曾强烈反对德国染指巴尔干,现在他自己的行为导 致了德国的干涉。墨索里尼在巴尔干冒险所犯下的错误影响深远,不仅在于军事后果,而且之后他又损害了法西斯政权在国内的威信。意大利独裁者的支持率不仅在平民阶层,而且在统治阶级当中都在迅速下降,这是墨索里尼倒台的开始。

意大利最初只想投机取巧,结果却加入了一场后来证明是艰苦卓绝、给国家带来巨大破坏和惨痛经历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1943年法西斯政权被推翻,意大利在当年秋天向盟国投降,德军野蛮地占领了北部地区。直到第三帝国彻底崩溃,意大利才最终摆脱了这场梦魇。对于墨索里尼个人来说,他在1940年6月决定参战,几个月之内又决定入侵希腊,这些决定最终导致他个人倒台。之后他又戏剧性地被德国人营救出来当上傀儡政权头目。他将在 1945年4月于科莫湖畔和他的情妇克拉丽塔•佩塔茜一起被捕并被游击队处决,最终为自己的错误和罪行付出了代价。他们俩的尸体后来被悬挂在米兰一家加油站的支架上,任由群众讥笑和侮辱。

贝尼托·墨索里尼

“一个伟大的国家如果长期中立一定会很丢脸”

德国在波兰胜利之后,墨索里尼认为自己很快可以以调停者的身份出马斡旋欧洲和平。墨索里尼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及时和德国并肩作战。其实由于当时武装部队内部无可救药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意大利对战争 完全没有准备。到 9 月中旬,总共 67 个作战师当中只有 10 个师适合作战,基本补给品还极端匮乏。 意大利民间的反德情绪强烈。墨索里尼却认为, 一个伟大的国家如果长期中立一定会很丢脸,它必须随时准备干预。可是他只能沮丧地等待和准备。他对德国取得最终胜利的前景偶尔也会丧失信心。他甚至在私下说过,如果德国和西方国家的战争陷入僵局,让意大利渔翁得利,这是最好的结果。直到1940年春季,他还预期德国对法国 的进攻将演变成代价高昂而僵持不下的长期冲突。他嫉妒希特勒的成功, 如果希特勒碰了钉子,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可是,如果事实恰恰相反怎么办?希特勒10月1日在柏林会见齐亚诺的时候明白指出,德意两国的命运无可挽回地系在一起。德国的失败就意味着意大利称霸地中海的美梦成为一枕黄粱。尽管希特勒对意大利暂时不参战表示理解,但是进一步补充说,“未来一旦时机有利,意大利一定 要抓住机会加入战争,并将从中大大获益”。墨索里尼担心德国的胜利 来得太快,意大利还没来得及从战争中获利就结束了。他知道意大利最早也要到1942年才能准备好。他告诉希特勒,意大利打不起一场长期战争。但是他会努力让意大利加入战局。齐亚诺在当年秋天的日记里写道:“他觉得自己被舍弃了,而这让他感到痛苦。”

即使在没有完全做好军事准备的情况下参战,意大利也将获得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达到墨索里尼多年梦想的目标,在地中海地区终结英法 的统治地位,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并打开意大利走向世界强国的 海洋通路,还要将巴尔干地区置于意大利控制之下。他所要的是一场平行战争,大战之中的小而独立的战争。

尽管英美在 5 月份强烈呼吁意大利不要参战,他们的诉求被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丘吉尔和罗斯福写给墨索里尼的信被轻蔑地退回去。绥靖讨好的政策早已不起任何作用。5 月最后几天,墨索里尼做出了决定,他通知希特勒说意大利已经准备好将在 6 月 5 日以后向英国宣战。实际上,这个日子根本不合希特勒的需要。他认为为了支援意大利参战,德国需要向法国南部调动空军,这将会打乱德军全力空袭法国机场的既定计划。墨索里尼不太高兴,但还是把宣战日推迟到6月11日。

法西斯党宣传员鼓动起来的群众掌声

宣战前一天6月10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的阳台上向群众发表演说。在场的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墨索里尼“像玩偶匣中的小丑一样跳起来”,向拥挤在广场上的10万群众宣布意大利参战。“他收到了可能是自从宣布埃塞俄比亚战争结束以来最热烈的掌声。 看起来,他用最小的代价和法国打了一仗,是做了桩聪明买卖。他们觉得法国已经被打败了,英国的形势也很绝望。这么打仗太容了。”当然,这场演说不过是安排好的宣传伎俩而已。教育部长波塔伊记载说,有组织的法西斯党宣传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鼓动起那些安静的群众欢呼。巴多格里奥后来回忆:“那是场可笑的作秀。群众像羊群一样夹在当地官员和法西斯党的宣传员中间。他们得到命令是要对讲演的每一个句子欢呼鼓掌。但是结束的时候,人群完全鸦雀无声地散去。”齐亚诺的日记没有说得那么直接,但是也提到除了狂热的法西斯党徒以外,普通人群的反应冷淡。“战争的消息没有震惊到任何人,也没有激起太多热情的反响。”

在墨索里尼看来,意大利肯定别无选择。对他来说唯一的问题不是是否参战,而是何时参战。墨索里尼在史书中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一个在意识形态方面毫无信仰的独裁者,只想找投机取巧的机会,一个只懂得博取名声、个人荣誉和权力的人。但这太低估了他。虽然在参战 时机的把握上存在严重问题,但参战本身,对于墨索里尼来说不仅仅是投机取巧。如果想要实现他在英法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地中海意大利帝国的伟大梦想,让意大利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事实上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的话,参战是唯一的途径。这是他 20 年前掌权以来怀有的野心的必然结果。 在这 20 年当中,墨索里尼对意大利的控制越来越强大。到 1940 年,整个 政治系统已经被分化和侵蚀,除了国王本人之外,再也没有一个宪法实体 能够限制墨索里尼的行动自由。意大利没有一个像内阁那样的机构可以集 体做出决策。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国家只能服从墨索里尼的个人统治。 当他在 1940 年 5 月做出参战决定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和他的顾问们做过长 时间的讨论——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讨论。当时意大利的各派政治势力 全都清楚领袖的意志是什么。既无人阻挠也没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意志。战争的决策是他一人做出的。

后来丘吉尔提出了另一种乐观得多的假设。“墨索里尼如果等等看战争往后的进程如何发展,然后再加入获胜的一方,那样就谨慎得多。”

当然,没有人知道,如果当时决定把参战日期无限期一次又一次拖延,在实际上会有什么效果。但是齐亚诺和其他一些人相信这种政策有可能成功。很明显,意大利将会受到来自双方的压力。这种压力在它参战之前就已经有了。早在 1939 年 12 月英国就试图用大量意大利急需的煤炭供应来贿赂意大利。意大利可以用出售军火来换取煤炭。齐亚诺对这项建议很感兴趣。但是墨索里尼不会向英国出售军火。几周以后另一项英国试图讨好意大利的建议也被墨索里尼否决掉了。希特勒也不甘落后地提出了他对 意大利经济上的优惠。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重要的煤炭不能沿海路从德国运到意大利,但是可以从布伦纳山口用铁路运过来。如果意大利不参战的话,毫无疑问这一类压力和讨好不仅会持续,还会变本加厉。而意大 利可以玩弄外交手腕,一直和双方周旋,维持中立的优势地位,避免被卷入任何一个阵营里。在1940年5月,德国各界都向墨索里尼施加压力要他 有所行动。但是,他并不是被迫参战的,他是完全自愿的。如果意大利不参战,德国不太可能会对意大利施加任何惩罚举措。1940 年夏秋,意大利保持善意中立对于德国的好处可能和加入战团一样大。其实,后来的事实表明,意大利如果保持中立,德国少了个猪一样的队友,对德国可能更好。

本文节选自[英] 伊恩·克肖 著  顾剑 译,《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后浪/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