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明 | 你所怀念的,你所肩负的

2022-04-05 1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岁月」专栏 北大新青年 收录于话题 #「岁月」专栏 7个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在雨中长亭,李大钊面对即将分别的妻子,心中可能不断如此默念。

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发后,李大钊遭北洋军阀通缉,他当即决定让身在北京的妻儿返回河北老家。《觉醒年代》复刻了这一情景:李大钊夫妇二人在北大古亭内道别,也许是想到前路渺茫,他们都不禁潸然泪下。

《觉醒年代》剧照

这是这对夫妻最后一次见面。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先烈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却往往留给至亲四时不绝的想念。

他们忍痛前行,战斗的火光再次得以升华。

今天,我们在他们的墓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你所仰望的,正是我们肩负的。

“为天下人谋永福”

静园草坪北侧矗立着一块纪念碑,上书“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则题满了熟悉的名字:

李大钊 (188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邓中夏 (1894—1933.9.21) 湖南宜章人

高君宇 (1896—1925.3.6) 山西静乐人

……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96个名字,是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期间,做出伟大牺牲的北大师生。

每年清明,我们在这里公祭,重温与铭记。

纪念碑上的第一个名字是李大钊。

1918年,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向启蒙进程刚刚起步的中国呐喊: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用生命的火焰点燃了人民福祉,也照亮了无数青年的革命道路。

李大钊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部分成员合影

高君宇和石评梅便是这些青年中的杰出代表。

1920年,高君宇在山西同乡会初遇石评梅。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高君宇,以慷慨激昂的演说向大家介绍民主自由、进步解放,深深打动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才女石评梅。二人彼此欣赏,自此便时常写信探讨文艺与信仰,倾诉爱恋与衷肠。

高君宇与石评梅的故事所以动人,更在于书信跨越的遥遥之路。他们不汲汲于长相厮守,而是奋战在各自的革命道路上。

1921年,高君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石评梅也常常在《语丝》《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还与好友陆晶清一同编辑《妇女周刊》。

当时的青年伴侣,爱情不在朝朝暮暮,有共同的志向就有共同的未来。

1926年,邓中夏在广州工作期间第一次遇到李瑛,二人于同年8月结为夫妻。婚后,他教李瑛读书识字,启发她和工人们一块去读夜校,参加革命活动。在邓中夏的引领下,李瑛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旦邓中夏空闲在家,李瑛就缠着他识字念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

这位年轻的妻子,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成为邓中夏工作上的可靠助手。未来的岁月里,她与丈夫聚少离多,经历了重重危机,但选择嫁给邓中夏、选择走上革命道路,她从未后悔。

邓中夏一家

“儿女醉心救国事”

1913年中秋前夕,李大钊向妻子赵纫兰表明了赴日留学的想法。育有两儿一女的赵纫兰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太多惊讶,而是问道:“需要家里筹多少钱?”

自1899年与李大钊结为夫妻,赵纫兰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学业、事业、救国理想。对于李大钊来说,年长6岁的赵纫兰既是良妻也是长姐,在她的支持下,他得以奔走于理想与信仰第一线。

“生逢强盗秽国时,儿女醉心救国事。

此时无情似有情,两心陌陌如牵系。”

李大钊与赵纫兰

遭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打击,邓中夏曾被撤销一切领导职务。李瑛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向组织请求,要和邓中夏一块生活,照顾邓中夏的生活。她向组织申诉道:“虽然邓中夏被撤销了职务,但是只要他还是党员,他就是我的丈夫。”

1932年5月,李瑛因被出卖入狱。同年秋,邓中夏恢复了工作,被任命为全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他多方打听爱人在狱中的情况,给妻子寄去信件:

“每逢一、四、七都可送食物给你?……

衣物按寒暑另送,为切合你的牢狱生活,我当托他们买暗色的布料……”

1920年至1925年,高君宇从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走向大江南北。他与邓中夏等同志以长辛店为据点开展活动,在京汉铁路沿线创办工人子弟学校,还曾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

1923年,他领导长辛店工人参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此后,他积极筹建山西党组织、在广州率领工团参与巷战,为中共早期运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君宇与石评梅

石评梅也从未停止创作,在风云激荡的年代,发出过许多掷地有声的呼喊。从二人相识到高君宇逝世,短短五年,书信几乎是他们交流的唯一方式。身虽两地,心却不离,联结他们的是爱,更是信仰。

“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

追随你的英魂”

1927年4月29日,赵纫兰看到晨报后悲痛号泣,几次哭晕过去。

报纸上刊登了一位共产党员于4月28日被残忍杀害的新闻,而那位就义的烈士,正是她的丈夫李大钊。

李大钊就义后,赵纫兰和儿女仍不断受到敌人迫害,不得不多次迁居。这位忠贞的妻子、坚韧的母亲,生活在思念之苦和奔波之劳双重重压下,于1933年5月与世长辞。

她留下的唯一遗嘱,就是把自己葬在李大钊墓旁。

赵纫兰逝世后,中共河北省委追认她为中共党员。

李大钊与赵纫兰墓

最深刻的追忆,不止于怀念,更肩负着逝者的肩负。

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国民党特务机关对他的身份相当敏感,立即将李瑛与他一同提审。为了不牵连彼此,这对一年未见的夫妻,无比默契地否认他们的婚姻关系。庭审结束后,二人被重新带回各自的牢房,直至邓中夏遇害身死,都再没有见面。

邓中夏在给党组织的绝笔信中写道:“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邓中夏牺牲后,李瑛奔赴延安,并改名为“李夏明”。她用自己的名字,铭记邓中夏,寄托革命必将走向光明。

邓中夏

高君宇曾在照片上自题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1925年,这位将全部热忱献给党的年轻人不幸逝世,时年29岁。

高君宇过世后,石评梅哀恸不已,在高君宇的碑文中和诗一句:“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的生命,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感情上的哀苦,并没有阻断她革命的脚步,她以笔为刀,始终活跃在第一线。

1926年,她发表了《痛哭和珍》,表达对挚友的哀悼和对“三一八”惨案的愤怒。她说:“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

高君宇、石评梅像

“青松仍是风华长在,松下客更是前仆后继。”这句话出自北大师生缅怀先烈的原创诗篇《青松礼赞》。

百年来,先烈的至亲,一次次于墓碑前流下感怀的热泪。

百年来,一批批“松下客”,伫立追忆,向所来时。

永久的怀念并不足以告慰英灵,唯有有所肩负,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杨靖宇传编委会. 杨靖宇传[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6.

[2] 陈广志. 杨靖宇一生中的三次关键性选择[N]. 通化日报, 2019-06-05(A3).

[3] 姜云. “为党工作而劳累至死”的高君宇[N]. 学习时报, 2021-05-21(A3).

[4] 李淑静,彭应兵. 邓中夏:“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N]. 人民日报, 2021-05-10(04)

原标题:《清明 | 你所怀念的,你所肩负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