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媒:看到东亚日趋紧张局势,德国正扩大与日韩军事合作

参考消息网
2017-07-29 11:17
全球速报 >
字号

参考消息网7月29日报道 德媒称,德国正在扩大和中国在东亚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军事装备工业合作。

据德国外交政策网站7月28日报道,因为与中国争夺权力,日本武器市场不断扩张,而德国也在扩大和日本军队的合作,不久前,德国国防部和日本方面签署了“深化防务技术合作”的协议。此外,德国和韩国军队的合作现在也得到加强,首尔是德国军火工业最重要的客户之一,目前它也让在非洲之角参加打击海盗斗争的韩国军舰参加欧盟的行动。

报道称,德国从多年前起就致力于扩大和日本的军事政策合作及军备经济合作,其背景是东亚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美国和欧盟也与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展开争夺影响力的权力斗争。日本是美国在该地区最紧密的盟友并和北约展开合作,在东亚日益加剧的冲突中被视为西方的关键伙伴。

与此同时,日本正大幅加强军备,安倍已经连续第五次增加本财政年度的军费预算,他想废除禁止海外军事行动的宪法条款,而且也推行强烈的民族主义路线,德国权势阶层原则上欢迎并鼓励这一点。

报道称,德国联邦政府系统性推进的军事合作目前涉及多个领域,德日两国海军保持经常性的互访联系,有时还进行联合战术演习,并相互派遣士兵到对方国家参加训练,在非洲之角打击海盗的斗争使得两国扩大关系变得更容易。

此外,多年来两国也谈论扩大陆军合作,但迄今为止似乎没有取得显著进展。两国在空军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紧密合作至少已经启动。今年7月初,汉堡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和东京统合幕僚学校一致同意在军事培训方面进行定期交流,并将通过互访使之稳定下来,德国联邦安全政策学院也和日本防卫研究所加强接触——例如在“指挥力量研讨会”框架内。

除此之外,德国军火企业从多年前起就致力于更好地进入日本武器市场。鉴于日本的军事预算不断增加,该国武器市场意味着能带来有吸引力的利润。迄今为止,德国对日本的武器出口还很少,虽然德国企业取得了一点成就,但德国对日本的武器出口一直停滞在每年几千万欧元的水平。德国武器生产商早在2011年就敦促德国为它们的产品打开“传统上封闭的日本市场”,但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成就。2015年初两国政府就相关协议启动谈判,2017年7月17日签署了该协议。德国国防部说,该协议为“防务技术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框架条件。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尤其感兴趣的是在其偏远岛屿上使用更快的装甲运兵车。

报道称,与日本不同,也为大量美军提供基地且是美国紧密军事伙伴的韩国多年来属于欧盟和北约之外德国武器的最重要买家之列。仅在2001年至2012年,德国对韩国武器出口总价值就达到44亿欧元,自那以来每年出口额在2亿欧元至5亿欧元之间。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厂的214级潜艇在韩国购买的德国武器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9艘——在德国设计和提供部件基础上——被许可在韩国造船厂组装。此外,韩国还从德国获得了“爱国者”巡航导弹并从德国购买“金牛座”空对地导弹。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在2012年至2016年这5年间德国是韩国大型武器系统的第二大供应商。此外,韩国还大量购买德国的射击武器和弹药,例如黑克勒-科赫公司制造的全自动步枪。

报道称,德国现在显然也追求更紧密的军事合作。韩国军官现在就参加汉堡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的陆海军参谋人员培训课,韩国大田市的联合部队军事大学每年都派遣一个较大规模的代表团到那里进行一次专业交流。作为回访,驻守萨尔路易的德国第一空降旅代表团今年6月17日至24日访问了韩国。德国代表团团长于尔根·奥魏勒中校随后说:“通过专业人员的共同培训交流,既包括在德国培训机构也包括在韩国培训机构的交流,两国军队的关系能够继续得到深化。”他还称赞韩国士兵的纪律“无与伦比”。

目前,韩国海军甚至还参加欧盟的军事行动。这么做的法律基础是首尔在2016年11月3日批准的《参与欧盟危机管理行动框架协定》。韩国外交部说,今年3月该国“让在非洲之角执勤的军舰参加欧盟的亚特兰大行动”——把“崔莹”号驱逐舰编入欧盟海军部队。布鲁塞尔通过这一步骤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战争潜力。

(原题为《德媒称德国正在扩大与日韩军事合作》)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