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展三千年青铜全形拓影,共赏秦地与楚地青铜文化
全形拓,又称“器物拓”、“图形拓”、“立体拓”,是使用宣纸和墨汁,辅以素描、剪纸等技术,将青铜器等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原到纸上的传拓技法,在所有传拓类别中难度最高。
《吉金墨影·“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形拓精品展》于2017年7月29日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由河南与浙江两省文化厅主办的此次展览反映丝路萌芽(先秦时期)秦国立国之初与中原楚国春秋时期,秦地与楚地青铜文化的发展、交融,并以金石全形拓片的形式集中展示。
《吉金墨影·“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形拓精品展》展览分《大秦·创世纪》、《中原·青铜器》、《楚风·春秋器》、《楚风·战国器》四个篇章,102幅反映丝路萌芽时期(先秦时期)秦、楚青铜器文化的全形拓展品惊艳西湖。
这是一场国内极为罕见的全形拓大展,也是河南、浙江两地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对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形拓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策展人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戴家妙介绍,全形拓出现在清嘉道年间,由马起凤、六舟等创始,后由陈介祺加以发展,民国后周希丁、马子云等名家在吸纳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将这门技术推向极致。晚清以来,由于西方石印、珂罗版、照相等复制技术的传入及广泛应用,传统传拓技术急剧走向衰退。近几十年,这门技术不仅鲜为民众所知,更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窘境。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在国家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机遇下,金石文化、传拓技艺、全形拓艺术又再次焕发活力。此次“吉金墨影·“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形拓精品展”反映丝路萌芽(先秦时期)秦国立国之初与中原楚国春秋时期,秦地与楚地青铜文化的发展、交融,并以金石全形拓片的形式集中展示。此展共展出全形拓作品一百余幅,共分为《大秦·创世纪》、《中原·青铜器》、《楚风·春秋器》、《楚风·战国器》四个篇章,其中多组展品以套系形式展出,涉及鼎、簋、钟等器物,在国内较为罕见。此展对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形拓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春秋浴缶·全形拓大秦 · 创世纪:秦早期青铜器全形拓
近代以来,关于秦人族源,学界流行“西方戎狄说”和“来自东夷说”。《史记》载,秦先世出自颛顼,商代晚期已经“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叶封邑于秦。
秦西垂陵区墓葬位置示意图上世纪90年代,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和圆顶山出土属于秦公室之文物,由所出青铜器多有“秦公”铭文,结合器物、形制、纹饰判断,“秦公”应不出秦襄公、秦文公的范围,属秦开国初期阶段。从这些青铜器的元素可知,嬴秦世代虽与戎狄通婚、杂居,但秦的主流文化,却无疑应属于华夏文明体系。
此展秦早期文化青铜器全形拓,文物多出土于甘肃礼县。通过全形拓,可感知嬴秦早期在西垂地区成长、壮大的历史。
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对凤纹方壶及全形拓展品
龙纹繁纽秦公镈及全形拓展品
窃曲波带纹列鼎和瓦棱纹列簋,全形拓展品
中原 · 青铜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青铜器全形拓
蟠虺纹鼎全形拓展品
楚风 · 春秋器:西周春秋楚文化青铜器全形拓
春秋时期,一位流着申国之血的楚国贵族在中原丹淅之地入殓下葬。长眠于此的楚国申公之孙——彭无所当然无法想象,2500年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人正以赞叹的目光,通过全形拓来欣赏他生前用以彰显尊贵身份的青铜器。
一尊青铜繁鼎的盖和腹部内侧饰的铭文拓片,清楚表明了彭无所的身世:“申公之孙无所自作繁鼎,以正以行,永保用之,眉寿无疆。”此展楚文化青铜全形拓系列真实展现了这批青铜器的年代、形制、规格以及纹饰、工艺,对研究青铜文化的发展演变,为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交汇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
彭无所汤鼎及全形拓展品盖中环饰铭文:“彭公之孙无所,自作汤鼎,眉寿无疆,永保用之”。
肩部环饰铭文:“彭公之孙无所。择其吉金,自作汤鼎,眉寿无疆,永保用之”。
环带纹方壶及全形拓展品
彭子射飤簠及全形拓展品
簠盖和底内各有铭文:“彭子射儿,自作飤簠,其眉寿无期,永宝用之”。
楚风 · 战国器:战国时期楚文化青铜器全形拓
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