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灵魂画手细说新冠筛查之Ct值
原创 应急科普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对“Ct”值充满困惑呢?下面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Ct值吧。
主笔/漫画: 李宜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0级临床八年4班
指导与审核: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级实验师 邱红玲
什么是Ct值?
“大白”在采咽拭子时,会从喉咙中取下一些细胞,病毒就躲在这些细胞中。通过这些细胞我们能检测究竟有没有被病毒感染以及病毒有多少。
眼花了吗?到底有还是没有呢?其实我们对付它们还是有办法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病毒内部的遗传物质——RNA,通过一系列技术让病毒破裂。
捕捉到这些“马脚“(核酸RNA),对核酸RNA中的N基因和ORF基因进行大量复制扩增,我们就能发现它。
主角出现!!!
Ct值是指达到能检测出病毒片段的最小信号值所需要进行的扩增循环。通常,扩增总循环数为40,如果超过40仍未检测到信号,则认为样本中没有目标核酸片段。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有A和B两个含有病毒的样本,A样本的核酸需要扩增39次才能检测到信号值,B样本的核酸只需要扩增20次就能检测到信号值;那么A的Ct值为39,B的Ct值为20。
那么,哪个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浓度大呢?很显然:
Ct值越大,原样本中的病毒核酸浓度越小
Ct值越小,原样本的病毒核酸越大
从感染到恢复,人体内的新冠核酸浓度变化会经历“过山车”(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1],如下图所示。
举个例子。在隔离治疗的14天后,小明的核酸检测结果Ct值为37。
恭喜出院!!!
那这时候又有新的问题啦!
这样科学吗?万一小明出来后还具有传染性怎么办?
放心,大量研究报告显示,当Ct值大于35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就丧失了传染能力。
新版《诊疗方案》的这个改变对患者和社会来说都是大好事,被隔离的人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幸福感满满,而对于社会来说,也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为什么不能把Ct值=35作为诊断入院的标准呢?
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用Ct变化曲线来说明啦!在感染初期,Ct曲线上行,如果我们减小判断确诊的Ct值,就不能在感染的第一时间将感染者隔离,从而大大增加病毒传播的危险!
而在隔离治疗后期,Ct值会慢慢增大,曲线慢慢下降,病毒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在Ct值大于35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地让患者出院啦。
[1] Peeling RW, Heymann DL, Teo YY, Garcia PJ. Diagnostics for COVID-19: moving from pandemic response to control. Lancet. 2022 Feb 19;399(10326):757-768. doi: 10.1016/S0140-6736(21)02346-1. Epub 2021 Dec 20. PMID: 34942102; PMCID: PMC8687671.
版面编辑 | 张舒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