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继中国之后,美国迎来第一批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胚胎

澎湃新闻记者 王盈颖
2017-07-27 21:00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美国迎来本土第一批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胚胎。澎湃新闻编辑 秦盛 实习生 于依凡(01:06)
对人类胚胎动用“基因编辑技术”这把手术刀,这似乎不再是那么大逆不道的事了。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继中国3个研究团队之后,美国迎来本土第一批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胚胎。这些胚胎原带有严重遗传病基因,经基因编辑技术后得到修复。

基因编辑指的是人为地对特定基因进行插入、剔除、替换等改变。

几乎在精子和卵子授精的同时,研究人员注入用来操作基因编辑的物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来修复精子所带的遗产致病基因。据称,该技术可以减少此前在胚胎基因编辑中看到的脱靶问题和嵌合现象(mosaicism)。

所谓脱靶问题指的是,基因编辑可能“误伤无辜”,编辑非目标基因。嵌合现象则是出现胚胎中的部分细胞遭“遗漏”,没有被编辑的情况。这都构成了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安全性担忧。而这一次,研究人员声称可以减轻这两个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胚胎只会存活数天时间,也不会着床培育。

完成这一实验的是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健康和科学大学的俄裔研究员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团队。路透社援引该大学一名发言人的话称,该实验成果将在近期发表于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

谈起米塔利波夫,他曾在2007年完成全球首批克隆猴子胚胎,还在2013年,通过向剔除细胞核物质的卵细胞内植入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

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

让米塔利波夫目光转向胚胎基因编辑的是今年2月,原对基因编辑技术持有保守态度的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医学院开始“松口”,发表报告称,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应可用于对人类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编辑,但仅限于双方均患有严重遗传疾病的父母,想要健康的孩子却别无选择时。

在美国,关于人类胚胎的相关研究因被涉及伦理问题,无法得到联邦经费的资助。对胚胎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时,若该胚胎发育成人,其后代将延续这一人工改动。不少伦理学家和社会团体担心,这会引向“设计婴儿”,加剧社会不公平。

世界上第一例对人类胚胎基因的编辑修改由中国科学家完成。2015年,中山大学教授黄军就发表论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的一个致病基因。这一突变的致病基因会导致严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症。

黄军就所使用的胚胎来自当地医疗机构,为减少伦理争议,都是无法发育成婴儿的缺陷胚胎。当年,黄军就被《自然》期刊评为十大年度科学人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