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六盘水师范学院被指强制学生去富士康实习,学校教师否认

赵建琳/中青在线
2017-07-26 16:43
教育家 >
字号

“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到山东烟台富士康实习,说不去就没有学分,拿不到学位证,不能毕业,这样是否合理?”来自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2014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李伟(化名)给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打来电话反映说。

6月19日,该专业47名学生根据学校安排来到山东烟台富士康集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据李伟和同学王海(化名)介绍,去年年底时,教研室主任江伟在给他们上课时说毕业实习可以去山东烟台富士康,“当时跟我们说的是可以自愿去”。

李伟随后跟江伟老师说明自己想要自主实习,江伟老师说,“到时候再说”。今年三月左右,江伟在课堂上说:“本学期期末考试要提前一个月。”江伟告诉学生必须要来山东烟台富士康实习,并且将为期一个月的大三下学期常规的生产实习与大四上学期的毕业实习合并到一起。

出发前,班里陆续有同学向老师表达想要申请自主实习的意愿,但都被回绝。6月12日,江伟老师在“14级机械电子”QQ群中统一回复:“大家说的实习问题,我给做个统一说明:不能自主实习,这是必须的教学环节,这学期不参加的同学需要下学期跟着15级机电(机械电子专业——记者注)的同学一块儿去。”

对此,江伟和带队老师朱广勇都回应称:“在培养方案里,实习是必需的教学环节,它有必需的学分,如果你不服从学校的一些安排,那肯定修不完学分,修不完学分就拿不到学位证。”

当被问到为何学生如果今年不去明年就要跟着2015级学生一起去时,朱老师说:“它(实习)是教学环节,你不实习,就肯定要重修。但明年是否真的要和下届学生一起实习,就要看到时候的安排和领导的意思了。”

而学生则认为,学校这样做剥夺了他们对实习的自主选择,“每个人想法不同,有的已经联系好了实习单位,并且有希望可以确定工作;有的则想毕业回到家乡,想回家实习。”李伟说道。

学生对实习安排处处疑惑,老师认为要从大局考虑

让李伟疑惑不解的是,此次实习不仅不允许自主实习,还把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绑定在一起,占用了他们的暑假。而“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文件下发,都是口头通知的。”甚至没有开动员会,只是“出发前在班级里召开过一个短会,说了一下组织问题。”

记者也到学校的官方网站上进行了查询,没有找到关于2014级机械电子专业到山东烟台富士康进行实习的通知。

对此,朱老师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实习的事情让老师和学生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对外公开。这次主要就是以口头形式讲给学生的。书面文件可能是由学校高层来弄吧,我具体不太清楚。”

他补充说:“实习计划都是根据培养方案拟定的,具体的实习时间和地点要跟企业进行对接才能确定。我们也是第一次来富士康,关于一些具体的细节,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负责填写审批表的江伟说:“实习的事情,我们是通过口头通知的,没有文件,我可以很明确地讲,任何学校(对于这样的实习)都是没有文件的。”

而对于多名同学请求自主实习的问题,江伟认为,不允许自主实习是有原因的,“本来上届机电学生也要来这里的,但因为实习时间太短,企业不同意,就让他们自主实习。但实际上,有很多学生都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就完事了,没有真正得到锻炼,今年就统一安排了实习。”

在江老师看来,统一安排既是为学生的安全考虑,也为真正达到学习目的,“纯粹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六盘水本身就比较偏远,到大企业实习的机会非常难得。”

根据老师和学生的介绍,和山东烟台富士康的合作属于校企合作,“因为学校现在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有实践环节,这就要跟企业合作。今年先带一部分学生过来看看情况。”朱老师说。他认为,出于对专业技能要求的考虑,很多高校都会和企业建立这种产学研合作机制,帮学生找实习单位。和富士康的合作也是校领导在去年暑假进行考察后建立起来的。

但来到企业后,大家就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我们到了人家的企业,不是说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两位老师颇有些无奈。

考虑到企业的具体要求,学校决定把中间隔着一个暑假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到一起。“你站在老师的这个岗位上,不得不从大局考虑,如果学生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话,该怎么管理呢?”江老师表示,他也跟学生讲过,老师们就是想把该具备的能力给他们培养锻炼起来,也多次在群里做过学生的思想工作,“很多时候大家应该相互理解一下”。

实习期间加班问题师生沟通不畅

让李伟和王海等同学不满意的是在富士康学不到任何东西,并且强制他们加班。

“我们专业对口的岗位是机械制造、设计等,而现在就是在流水线上工作,有些人在前面加锡膏、放电路板,我在中间上物料,后面的人负责检查元件是否偏移、缺漏。这跟我们专业完全不相关,学不到任何东西。”李伟介绍说。还有同学在QQ群里表示不满:“我们所接触的都是机械的操作,只需要别人告诉你,你照做就好。”

朱老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生产实习就是让他们进企业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设计等等。我们是要和企业进行沟通,但岗位也要看企业的安排,不可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考虑到毕业设计,朱老师说他们也会跟企业协调,让学生能针对性地做某一部分,把工作范围再缩小一点。

江老师则认为:“生产实习就是要让你去看生产岗位是怎么生产的。进入社会后,比这个要残酷的多得多。而且班里的女生还说要是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还能干啥?”教研室里的老师也都在群里安抚学生们的情绪。

学生们对连续的加班也颇有微词。全班被分成白班与夜班,一个月调换一次。根据李伟的说法,“我们的工作模式是‘8+2’,即工作8小时,加班2小时。”

多名学生证实,他们刚到富士康,就被要求在自愿加班的单子上签字。王海回忆:“搬到E区后,人资管理部门让在这个上面签字,当时有一个女生说‘我不想加班,我不签’,对方就说最好还是签一下,到时候不想加就不加。而我后来和线长(生产线管理人员——记者注)申请不加班时,线长说不行,人手不够。”

李伟则说,自己当时不愿意就没签那个单子,但后来他一样被要求加班。

学生们将这样的情况反映给了带队老师。但朱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学生们签字的事情:“那几天,有一个学生晚到,我就带他去办相关手续了,过后才有学生告诉我。后来企业说因为最近是生产高峰,希望大家能加班就尽量加班。”

而江老师刚开始说,“‘8+2’是企业的一种生产模式,那2小时加班是自愿的,没有强制。”但在记者向其说明学生反映与线长沟通无果后,江老师说:“可能刚开始去确实存在沟通问题,但我们在学生加班的第二天就跟企业联系了。”

朱老师表示,“学生向我反映后,我就找到当时与我对接工作的后台(负责学生实习事务的富士康管理人员——记者注)到现在为止,共沟通过两次,最近一次是昨天(7月20日)回复我的,还没来得及通知大家。”

但截至记者发稿,李伟和王海等同学反映他们仍然要加班,李伟向线长申请周日不加班,“线长说不行,周日只有一个上料员”。王海说:“当意见反映到人资,人资再反映到线上,落实到每一个组长、线长时,可能就不太能起到作用了。”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还体现在实习三方协议上。

多名学生表示他们在来到富士康之后签署了实习三方协议,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三方协议需要实习单位、校方、学生方各执一份。但在填写完相关个人信息并签字后,协议书就被收走了。

关于这份协议,两位老师并不知情。朱老师说:“他们签的好像不是三方协议吧,好像就是一个实习承诺书,学校没有要求要签什么协议。”江老师也说出发之前,学校没有这个安排,企业也没讲过。

老师回应:我们没有强制实习

对于学生怀疑学校强制他们来富士康实习的事情,两位老师均表示:“我们没有强制实习。”

朱广勇认为:“还是要看学生的意愿,如果实在适应不了这个环境,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强留下来。我们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们也会和企业进行沟通,看能不能满足我们学校的实际要求。”

江伟在接受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后,在班级群里发布了通知:经院领导沟通,一个月的生产实习任务已经完成,下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可以在富士康,也可以在盘江煤机……需自行解决住宿。

根据江伟的介绍,与盘江煤机(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记者注)的校企合作是在6月底谈下来的,目前只达成了口头协议,因此在学生出发前,只有富士康一家实习合作单位。

7月1日,面临学生的疑惑与不满,江老师在群里回复学生说:“如果你们想回来去盘江煤机,我可以安排老师带你们去,那里只需要你们自己解决住宿问题,没那么辛苦,但人家不给工资哦。”

江老师随后在2015级机械电子专业群做了一个调查,但在调查中,并未提及毕业实习。

截至记者采访结束,学生们还在讨论,一开始有十几个人都决定要离开,目前人数在不断减少。由于企业承诺完成三个月的实习后,可包来回交通费。若现在有学生提前回去,就需要自己支付这笔费用。考虑到来回1000多元的火车票钱,有些学生产生了动摇。

“其实大家对这次实习都不满意,但有些同学是在观望,如果走的人多就跟着走,如果少就不走。而且盘江煤机那边没有工资没有住宿,也可能有人会畏惧。”王海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决定留在富士康的学生还要继续接下来两个月的实习,决定离开的学生需要在开学后的四周时间内前往盘江煤机进行实习,两部分学生即将面临实习时间不统一的情况。

对此,江伟说:“这也是个特殊情况。已经实习完成的就回到学校后完成实习报告和实习笔记,还在实习的就边实习边完成报告和笔记。”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江老师也表示,他会好好思考实习的问题,也希望学生能够给予更多理解,能有更多人关注这里的教育问题。

(原题为《六盘水师范学院学生指学校强制实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