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强迫症,真的无药可救吗?
©《生活大爆炸》截图
爆米花们都知道,谢尔顿有着严重的强迫症,他习惯把身边的一切事物规范化合理化。
周围的所有物品都要打上标签,包括标签机上都有一个写着“标签机”的标签;
身边所有物品都要按顺序排好,例如早餐麦片要按照纤维素含量依次排序;
洗完的衣服要用折叠板整理整齐,无法忍受杂乱无序的物品摆放;
敲门时习惯节奏性地连敲三下,同时每敲一下要喊一声对方的名字,最经典的是“penny, penny, penny”;
有一份一丝不苟的谢尔顿日程表,每天不同的固定工作和固定活动,每天穿不同的固定睡衣;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灾难应对训练,卧室里永远准备着应急物品包,对每位初次在公寓里过夜的客人都要进行一遍紧急救生演习……
谢尔顿的这些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轻易阻挡或改变,身边的朋友无可奈何时也只能摇头,用“古怪”来形容他。
强迫症真的不可以被治愈吗?
弗兰克·拉马涅尔
Franck Lamagnère
法国强迫障碍领域知名专家、精神科医生弗兰克•拉马涅尔,在《走出强迫症》一书中告诉我们,强迫障碍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障碍,你并不是唯一的患者,走出这一障碍的方法是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
©《走出强迫症》实拍图
01
我是得了强迫症吗?
总是担心门没锁好、水龙头没拧紧;
纠结桌面不够干净、书本摆放不够整齐;
睡觉前一定要上个厕所、经常怀疑自己做过的事情……
感觉自己得了强迫症,好慌,怎么办?
冷静。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癖好或小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得了强迫症。在做判断之前,首先要划清边界,学会识别哪些行为与强迫症类似但并不是强迫症。
与癖好或习惯不同,强迫仪式则是折磨的代名词。它具有一种侵略性的强迫特点,令人丧失自由,且往往影响到职业和个人生活,与癖好或习惯全无可比性。
同时,之所以成为强迫症患者,还必然具备此六大特征:高估潜在危险、高估责任、不容置疑、完美主义、高估思维的重要性、控制自己思想的重要性。
©《生活大爆炸》截图
咱还来说典型的谢耳朵强迫症,他无法忍受莱纳德拒接朋友打来的电话时的反应。通常我们不想接的电话的就不接,但谢耳朵做不到,他会联想到,朋友打这个电话是因为唱片店着火而打来的求救电话,如果不接就会对朋友造成生命危险。
而当他看到莱纳德不看语音信息时,又反复要求必须看,理由更为离谱——留语音信息是社会契约的一半,而另一半要由查信息来完成,如果这个契约被打破了,整个社会的契约就坍塌了,而我们就堕落到无政府状态……
这便是高估潜在危险和高估责任的典型。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还有疑问,那不妨再这样问问自己:我是否拥有换一个做法的自由?因为强迫症患者在“强迫性软件”的入侵下,完全没有这种的自由。
02
强迫症软件怎么来的?
患上强迫症的人,总是错误地担心那些缠绕他们的念头、画面、冲动和侮辱便意味着和他们的真实本性相关,或错误的以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但事实上,他们会有这些思维和行为,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出现了可逆性的机能障碍,这与“强迫症软件”有关。
欲治其病,需寻其因,但是在医学中,往往没有线性因果关系,尤其对于强迫症这样的精神性疾病来讲。究竟是什么在你大脑中制造了“强迫症软件”?即使通过绝大多数的案例可以发现,基因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强迫症的病因至今仍是个迷。
©《走出强迫症》实拍图
大量的遗传学研究、神经解剖学研究和神经药理学研究最终告诉我们,强迫症是多重的和概率的因果性。可能是基因、系统发育 、教育、神经、生物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无可争论的基因
尽管某些强迫症并非遗传而来,但人口研究学中涉及的基因领域显示出,在同一家庭成员中,强迫症的患病率曲线是一致的。
曾有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一致性达到87%,而在异卵双胞胎中为47%。这意味着如果同卵双胞胎之一患上强迫症,那么他兄弟同样患病的概率为87%,而若是异卵双胞胎之一患有强迫症,他兄弟患病的概率仅仅为47%。
©《走出强迫症》实拍图
精神分析模式
弗洛伊德所构建的理论通过“一些忘却了的精神创伤之外,再出现的、转变后的非难,且与童年时代的某次性经历有关”解释了强迫思维的存在。
强迫思维是一些为了获得自我平衡而产生的、更容易接受的替代性想法,它替代了那些没那么容易接受的想法。纠缠的念头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机制,从而连带着一些强迫仪式对于自我的平而言就成了绝对必要的。
©《走出强迫症》实拍图
在强迫症患者身上,认知理论观察到处理信息时,是一种偏颇的、不正常的模式。
基因因素、过早的学习、生活中的现象促使一些认知方式活跃起来,那是一些或多或少有意识的信念,打造出了我们称之为“强迫症软件”的东西,继而以一种武断的、错误的方式处理信息。
基于高估危险性、高估责任、完美主义、不容存疑、高估思维的重要性、高估信念在控制思维时的作用这些强迫症的认知方式,这一强迫症软件得以构建。
而当面对一个作为活化剂的事件时,强迫症软件将以一种偏颇的方式处理信息,并制造出一种错误的评估思维,从而便引发产生强迫性的自动思维和强迫性行为。
03
走出强迫症
我想要为处于慌乱中的病人和他们的亲人写这本新书。
—— 弗兰克·拉马涅尔
本书作者凭借自己30年治疗强迫症患者的经验,在书中系统地揭示了这种“普遍却隐秘”的病症,阐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告诉大家,强迫症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障碍,你并不是唯一的患者。
©《走出强迫症》实拍图
为什么说强迫症“普遍却隐秘”?
首先是因为强迫障碍所涉及的人群非常广,每50个人中,就有1名是强迫症患者。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还在不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这种障碍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然而,我们对其却所知甚少。
并且,这一障碍往往是隐藏的、潜在的,被患者错误地看作有罪又令人羞耻的秘密,他们会以为自己之所有会出现如此种种的强迫性仪式,是出自他们本性。
事实上,他们出现这些念头、画面、冲动、侮辱和必须要做的事,绝不意味着这些强迫仪式就和他们的真实本性相关,他们只是单纯地患上了强迫症。获得这种认知,将是一种很大宽慰;得知自己并不该对这些不自主的精神现象负责,亦是一种极大解脱。
©《走出强迫症》实拍图
作者在本书中,用了六章的篇幅告诉我们如何打败强迫症,讲解了强迫症的认知行为疗法、EPR疗法和双重束缚疗法、分散焦点策略、质疑并改善你的认知图式、责任占比评估法、药物疗法等等。
虽然这些听起来都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医用术语,但是《走出强迫症》一书完全没走晦涩的理论化路线,作者更没有令人厌恶地卖弄渊博学识。
01:07
©《走出强迫症》宣传视频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为强迫症患者及其亲人、治疗师,以一种人性化又不失科学严谨性的方法来提供信息,进而希望可以借此帮助纠正大家对于强迫症的错误看法,更加希望可以帮助强迫症患者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迈向轻松自在的生活。
正如作者开篇说的那句话:我想要为处于慌乱中的病人和他们的亲人写这本新书。
《走出强迫症》
作者:(法)弗兰克·拉马涅尔
译者:解婷
出版品牌:光尘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原标题:《《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强迫症,真的无药可救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