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梁小民︱6月读的三十本书

梁小民
2017-07-29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夏日炎炎,什么也不想做,只有读书了。读着一本本有趣的书,忘掉了一切,包括炎热,也是夏日偷闲的一种方式吧。这个月读了三十本书,可说是日读一书了。

1.《芝加哥经济学派》(蓝尼·埃布斯泰因,中信出版集团)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就是现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这个学派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本书全面、清晰地分析了芝加哥学派从形成到今天的历史、线索,以及不同代表人物的贡献。许多人认为,这个学派是主张自由放任的,其实并非绝对如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参与了罗斯福新政,以后的弗里德曼、科斯等人还是主张国家有限干预的。他们不同于完全反对国家干预的米塞斯、哈耶克的奥国学派。与另一本同样内容的《芝加哥学派》(约翰·范·奥夫特瓦尔,中国社科出版社)相比,这本书内容简单了一些,但译文水平强了许多,且线索简单而清晰。

2.《东山再起:美国的新经济繁荣》(查尔斯·R.莫瑞斯,浙江大学出版社)

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页岩油)的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繁荣。但作者指出,美国要把这种繁荣保持下去,一定要加大基础设施与医疗服务的投资。此书对美国的当前经济做了分析,但颇为简单,全书仅十三万四千字,不过还是抓住了美国经济成功的关键与存在的问题。

3.《经济学家的人生:经济学史中的自律与他律》

一本论文集,主要内容是评价经济学家写的自传,以及其他人为经济学家写的传记,内容比较生僻,又很专门,读的人想来会相当有限。这是“经济学家思想译丛”中的一本,但本书离经济学家人生与思想远了一点,读罢颇有后悔之感。

4.《巨富:全球超级新贵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没落》(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中信出版集团)

从副标题和前言看,是写贫富对立问题的,其实读后才知,内容全是关于富人的,而且是顶级富豪。具体来说,讲的是,这些巨富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合法、非法的手段,乃至在灰色地带的操作来致富的。书的重点并不在于谴责富人,描写甚至略含赞赏之意。

5.《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路易·杜蒙,浙江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社会学名著。卡斯特体系指一种社会人分层,每一个卡斯特是一个阶层的社会体系。阶序人就是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一阶层。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人的出身决定了他属于哪个阶层。作者以印度的种姓制度为例,分析了卡斯特体系,说明了这种社会形成与存在的某种合理性。现在看来,人只有在法律和权力上是平等的,但这种平等的结果是形成财富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人人平等是一个彻底乌托邦的幻想。作者的分析全面而深入,每一个希望平等的乌托邦主义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这也是一本学术水平相当高的著作。

6.《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伊恩·布鲁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认为,二战后是世界新的开始,因此把二战胜利的1945年称为“零年”。当然,世界新的开始是从旧的混乱而来的,因此,二战结束并非带来新秩序,而是战争带来的混乱。这里既有战胜者与战败者情欲的释放、食欲的满足,又有原始的报复的猖狂。这些都是人性的释放。不过新世界正是在这种人性混乱之中开始的,人们回到家乡,恢复法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这样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它既有冷战中新的对立,也有世界和平秩序的建立、经济发展,乃至今天的繁荣。应该说,二战后也有对立,有局部战争,但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本书用许多生动的事例来写1945年及以后的一段历史,极有可读性。

7.《昨日之前的世界》(贾雷德·戴蒙德,中信出版集团)

写传统社会的生活,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现代社会建立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基础之上,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保障人权,这些的确是巨大的进步,但作者更多强调了传统社会也有许多优点,值得现代社会学习,诸如养育儿童的方式、对待老人的态度、重视家庭的价值,等等。我们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之中,也失去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可见这个过程也并不是绝对进步的,而是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我们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也正面临着这个问题。道德沦丧就是表现之一。作者给出的对比与思考,值得我们重视。

8.《海洋与文明》(林肯·佩恩,天津人民出版社)

从海洋角度来写的一部世界史,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七,不仅是人类许多生活必需品的来源,而且也是人类相互交流的桥梁。以海洋为中心就可以构建一部世界史。本书描述了不同时代人们通过海洋建立的贸易与往来关系。当然,这种关系也包括在海洋上的战争。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有通过海洋与国外的交往,如海上丝绸之路。但正如黑格尔说的,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陆上国家,并不重视海洋,这也正是郑和下西洋,有能力而无欲望来发现新大陆的原因吧。世界史方面的书已经出了许多,但这本海洋世界是独具特色,读来也颇有趣。

9.《意大利人:一个民族的优点和缺点》(路易吉·巴尔齐尼,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国人写自己的国度,或者歌颂、赞扬,或者揭批、曝光,往往两者择其一而从之。这本由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写的《意大利人》是全面的,正如副标题所说,优点与缺点都涵盖在内。但我觉得最值得称道之处,是他抓住了意大利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重视家庭的传统。这正是意大利黑手党存在的社会基础。正因为作者深深地了解意大利人,加之文笔优美,这本书读来极为有趣,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这个民族。

10-12.《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创造者: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历史》《探索者:人类寻求理解其世界的历史》(丹尼尔·丁·布尔斯廷,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也是一种世界史的写法,不过,是以那些在科学、人文方面为人类有着重大贡献的为人为中心,并非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政治史,或商业活动为中心的经济史那样。发现是找到或认识客观存在的东西,《发现者》就是写那些发现自然与社会规律的伟人的。创造是创造出世上本没有的东西,如哲学、戏剧、文学、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等。《创造者》就是写在这些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思想家、艺术家的。探索是寻找新思想,《探索者》侧重于人文思想,写这方面的先驱者。这三本书的作者布尔斯廷被称为文学派史学家,他的另一部名著《美国人》也久负盛名。本书资料丰富,写法生动而有趣,尽管厚重,但读来并不困难。当然,因为写作时间较早,有些内容已过世,不过仍然值得一读。

13-14.《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大卫·戴,商务印书馆)《南极:“忍耐号”历险记》(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商务印书馆)

两本书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又都写南极,就放在一起介绍。前一本书介绍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南极探索与征服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人类不断深化对南极的认识,又围绕南极展开竞争。这是一本从人类认识的宏观角度来介绍南极的书。后一本书则是从微观角度来写某一次探险历程,主要讲述了“忍耐号”的船长尝试穿越南极时遇险、获救的经历。

这两本书角度不同,但写得都很好。前一本书让我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后一本书则得知南极探索的艰难。如今去南极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之前看看这两本书是有益的,增添了旅行的趣味。没条件去南极的人,读了之后,也相当于精神上去南极旅行了一次。

15.《中国历史故事》(汤芸畦,中华书局)

用故事形式介绍中国史的书不少。这本近七十年前写的书,今天仍值得一读。一是本书用四十个故事,概括了从远古到民国的几千年历史,所选故事都抓住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二是故事写得有趣,文字也通畅,读来轻松,且能大体上掌握中国史的要点。中华书局在七十年后重印此书是有道理的。

16.《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休·昂纳,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可·波罗游记和以后传教士的零星著述,让西方人对中国好奇但又不了解。这就先有了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然后又有排斥。但无论对中国文化抱有什么态度,通过贸易或其他方式进入西方的中国艺术品的风格,影响了西方的日用品、家具装饰和园林建筑。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成为中国艺术品的粉丝。甚至风行一时的洛可可风格,也受到中国风的影响。本书就是介绍中国艺术风格对西方的影响,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是相当好读。

17.《御窑千年》(阎崇年,三联书店)

历史上价值连城的瓷器,几乎都是御窑出品。因为御窑可以不计成本,只求质量。本书讲的就是宋代以来御窑的历史,对各代御窑的精品作了介绍。本书不仅内容好,而且还有各种名瓷的图片,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使读者得以对名瓷有更深的了解。

18.《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卜正民,三联书店)

明代中晚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活跃,思想解放运动亦拉开序幕。可惜这一切都在清军入关之后终止了。这本书以商业为中心,写明代的这些变化。本书研究明史,但完全不像国内学者的著作,写法上有点类似《万历十五年》。看似浅显,实则富于学术深度,经得起细读。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享有盛誉,绝非徒有其名。

19.《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西嶋定生,社科文献出版社)

这本秦汉史著作,重点在于西汉。我认为,秦虽统一中国,但奠定了中国后来制度基础的,还是西汉,包括以郡县制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专制和以儒家学说为主的意识形态。直至清亡,这种政治体制都是中国政治的基本形态。秦的历史太短,专制制度只是萌芽,到了西汉,才长为参天大树,不可动摇。我想,作者也是从这种角度来安排本书内容的。

20.《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社科文献出版社)

从明到清到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本书为“大世界史”丛书的第十一卷,重点在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可以补充其他明清史的不足。译者前言中指出的本书的问题,如明清时西藏、新疆、蒙古等民族地区的地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值得阅读时留意。

21.《说扬州:1500-1850的一座中国城市》(安东篱,中华书局)

写扬州从明中期(1550)到清中期(1850)三百年的历史。这一段是扬州最辉煌的时期,以徽商为主的两淮盐商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造就了它的繁华。不仅在经济上富有,而且文化上也昌盛。此书写了当年扬州的方方面面,内容详实,极为可读。

22.《江右商帮兴衰: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贺三宝,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江右商帮就是明清时期的江西商帮,在中国十大商帮中,这是一个小商帮。据我所知,学界对这个商帮的研究并不多。这本书是作者研究江右商帮的博士论文。他千方百计地收集了不少资料,对江右商帮的历史以及该商帮对所在地与西南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有开拓作用。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今后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23.《漫话圣经》(房龙,三联书店)

这是三十年前“文化热”时出的书,至今我仍然认为,它是有关《圣经》的通俗著作中最好的一本。因此,有朋友想读《圣经》,我推荐他先读这本书。为了告诉他这本书好在哪里,三十年后,我又重读了这本书。作者的评论相当精彩,如“《旧约》是一本犹太民族的剪贴簿,它包含历史、传说、宗谱、爱情诗、赞美诗,经过分类整理,再分类再整理,但是完全不按编年次序,文字上也不加修饰”。我没读过《圣经》,对它的认识,即来自房龙这本书。

24-25.《为食物辩护:食者的宣言》《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迈克尔·波伦,中信出版集团)

这两本书属于“迈克尔·波伦饮食觉醒系列”(该系列另两本《烹》和《吃的法则》我还没读)。波伦被称为“食物之神”,不过他写美食,不是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而是关注如何吃得更健康。

在《为食物辩护》中,波伦指出,吃的原则是“只吃食物,别吃太多,以植物为主”。吃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但以营养主义科学为名的合成食品往往适得其反,使人类肥胖症激增。西方社会工业化的食物远不如天然食物健康。人要健康,就必须逃离现代西方社会的事物,回到自然。

《杂食者的两难》主要目的在于批评西方的食物,波伦把这些食物分为三类: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合成食物,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有机食物,以及田园化农业生产的食物。他认为,只有最后一类食物才是健康的。现代社会讲究科学性,让营养师指导人们如何吃,其实工业化的食物破坏了原生态食物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微量元素,这正是现代社会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普及的原因。

我在北大的老师陈岱孙教授活了九十七岁,无疾而终。我曾请教他吃什么有利于健康,他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就说明你需要。他也是不相信营养师的指点的。他的这种养生之道,在这两本书中也得到了体现。

26.《生命的起源》(弗里曼·戴森,浙江大学出版社)

生命起源涉及化学、生物学、遗传学、地质学等广泛的学科,在科学界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这就使得这门学科尤其具有吸引力。本书作者是大科学家,他对这一问题的介绍全面而深入,且关注的都是该学科的最前沿问题。也许是这门学科本身太过深奥,也许是因为作者本人学术水平太高,本书虽然科学性十足,但是普及性欠奉,尤其第三章的玩具模型,我没读懂。我想,像我这样科学水平低的读者还不少,普及读物毕竟是给我们这些外行看的。好在,译者对作者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位科学家及其贡献。

27.《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冯其庸口述,宋本蓉记录整理,商务印书馆)

冯先生是著名的红学家,他的一生在他那一代人中颇具代表性。年轻时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向往革命,通过自学,达到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甚至留学西方的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平。从这本回忆录中,可以了解到那一代人和那个时代。

28.《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戴燕,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出的其他三本访谈录我都读过,这本书是过去发表在《书城》杂志上的访谈的合集。这十一位学者,都是当代各学术领域的大专家,读这些访谈,可以了解这些行业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个人经历,相当有趣。

29-30.《纸上情怀》《书中岁月》(陈艳敏,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是一位颇具文化修养又爱读书的女士。这两本书是她读书的感受心得,也可说是随性写就的书评。陈女士爱读文学、艺术类书籍,她读的书,许多我都没读过,对我颇有启发。对她的评论,我或有不同想法,无论如何,与书友交流阅读心得,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月推荐《零年》《中国风》与《为食物辩护》,尤其想让更多的人读《为食物辩护》,知道如何吃,不上骗子的当。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