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记疫|封控后,他们分享了自家冰箱里的菜和解封后的愿望

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2022-04-01 16:20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编者按:2022年3月27日,上海宣布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封控,通知一出,许多人在微信群里互相询问各自的食物储备情况,有人则分享了自家冰箱的照片,展示着几日的储粮。澎湃新闻邀请了一些人拍下自家冰箱,分享了这几日采购的物资以及疫情困境缓和后的愿望。

李女士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李女士,31岁,设计师,家住闵行区联航路

“小区从三月中下旬开始封控到现在,通过APP买菜比较艰难,家人是打电话给菜场或者水果摊来补充物资的,他们会把果蔬送到小区门口。‘足不出户’的这几天我们吃的有点拮据,主要蔬菜储备不充足,肉是够的,今天从箱子里翻到一小包巧克力饼干,像挖到了宝藏。疫情缓和后,我想去吃湖南菜,唯有爱与美食是真实的,哈哈哈。”李女士说。

葛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葛先生,38岁,公务员,家住浦东新区锦和路

“今天是封控的第13天了,之前靠抢购团购等方式,囤了些鸡蛋、青菜、白菜、酱菜等食物。小区预计还会封控一段时间。”葛先生家住浦东,他说,“疫情缓和后,最想出去喝杯咖啡,点个松饼,这段时间天天在家吃中餐,很想出去吃吃大厨做的西餐。”

许女士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许女士,年龄保密,电商从业者,家住闵行区七莘路

“我们是浦西里面的疫情重点区域,小区从3月17号一直封到24号,25号解封了一天,26号又开始新一波封控,这次要到4月5号。其间,我在美菜平台上买过一些菜,这个平台的菜量比较大,适合家庭,社区团购也是我买菜的渠道。然后在京东买菜、饿了么上面买到过一些水果,25号在线下超市又补充了一些米面零食,目前我家里面的物资足够五口人吃上七天。”许女士说自己的愿望很简单,“一切恢复正常状态就是最幸福的事,自己正常上下班,孩子正常上下学。”

蔡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蔡先生,31岁,美食写作者,家住闵行区罗秀路

“我是个北方人,做餐饮媒体经常会外食,嘴很刁,但手很笨,我们小区从3月12号一直封控到了现在,其间经过社区团购和自己的捡漏抢菜,陆续囤了一些食材,冷冻层塞的满满当当,饺子和包子都管够。面对新一轮的封控,相比前几个周的慌忙,我也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并且有计划了很多,不会大囤特囤,并且前两天收到了政府投喂的物资,挺安心的。这段时间我会学习一些新菜式,希望糊锅的新闻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提及解封后的期盼,蔡先生只是感叹,“好好活着就好。”

吴女士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吴女士,42岁,教师,家住徐汇康健地区

“我家有三个冰箱,两个用来冷冻,一个冷藏。但我感觉还不够,因为我有‘囤积症’。”吴女士笑称,2020年,她新添置了两台冰箱,说自己已经有应对疫情的经验。

林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林先生,46岁,自由职业者,家住徐汇区宜山路

“从2020年疫情开始我就有了储备东西的习惯,一般有大量的罐头,比如午餐肉、红烧猪肉罐头、金枪鱼罐头,这次封控期间,我其实没有很紧张,买了一点卷心菜、娃娃菜、土豆、豆腐、面包、麦片、猪肉、鸡肉之类的东西,都和平时的生活状态没什么区别,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买菜也就是这么买的,大概是被买菜软件影响和控制了吧。现在的情况,我估计支撑十天左右应该是可以的吧。”林先生说,“抢菜的行为还是非常可怕的,这种行为基本上不是对病毒的恐惧,是对人的恐惧,我们担心的是人对人的挤压和掠夺。如果大家保持正常心态,照常购买,就算封控,也便于居委会、街道统筹安排,既不用恐慌焦虑,生活秩序也能维持正常。”

“我个人的愿望很简单,只希望能恢复疫情前的状态,能自由出行出国。”林先生说。

林小姐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林小姐,24岁,公司职员,家住长宁区虹桥路

“我和两个室友合租住在一起,他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职员,昨天他们才宣布居家办公,然后从公司提了一袋子菜回来,又买了一些。我们都不太会做饭,不过吃的也少,一天吃一点点就够了。”

“疫情结束后,我想回家,回泉州。”林小姐说。

严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4月1日,严先生,42岁,自由职业者,家住普陀区长寿路

“之前小区只封了两天,我可以在社区菜场准备些菜,小区也发了五块猪排和若干蔬菜。现在,冰箱里有番茄、萝卜、青菜、芹菜、土豆,肉有牛肉、猪排,一些冰箱里放不下的菜就只能放外面。食物可支撑一周左右,我胃口不大。”严先生说,“解封的话,最想上街逛逛。”

Tacon 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4月1日,Tacon 先生,45岁,自由摄影师,家住徐汇区嘉善路

“我没在网上买任何东西,冰箱里所有的这些都是步行就能买到的。也许吃一周是够的。”Tacon 先生来自澳大利亚,他说自己储存了很多罐头食品,“所以,即使我没有新鲜蔬菜,我也可以做些食物:汤、意大利面酱。只要我有洋葱、大蒜、姜、香草。这些东西比绿叶蔬菜保存的时间更长。”

谈及解封后想做的事,Tacon 十分直接地说他得出去赚钱:“我靠拍项目为生,我的大部分工作都被推迟或取消了,2022年到现在,我基本上都是靠我的积蓄生活。”

邓女士家的冰箱

2022年4月1日,邓女士,77岁,退休,家住长宁区茅台路

“我们小区没有封控过,明天开始起封四天,菜的话足够支撑一个星期,女儿昨天又寄来了食品快递。我家冰箱比较小,里面原本就塞满了东西。我不想把蔬菜放在冰箱里,洋葱啊,洋山芋啊,我都放在厨房外窗台上的一个篮子里,通风情况下不太容易坏。而且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吃馒头、大饼这些,放冰箱里还要加热,不方便。”

虽然当下身处困境,但邓女士还是心怀希望:“今天我们小区首次被封,载入史册,深感疫情严重威胁,寂静里透着不安,很宅很宅的我,瞬间向往鸟群的自由,我们进行第二次核酸筛查,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做了二次核酸筛查,二次抗原筛查,后天要做第三次核酸筛查,我们风雨同舟,迎接黎明。”

马小姐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马小姐,35岁,摄影师,家住闵行区古龙路

“我和我爸一起在上海,因为小区楼里有密接,封锁了挺长时间,最近是自由的。我前两天骑自行车出去透了会儿气,买了一些酸奶、面包和蔬菜,冷冻区里也有一些物资,足够我和我爸两个人吃一周。”

“疫情过后,想出门旅行。”马小姐说。

薛女士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薛女士,30岁,编辑,家住闵行区合川路

“我们小区封控得比较晚,并且中途解封过三四天,去家乐福也补充了一些吃的,手气好的时候,在叮咚上买到过两次蛋肉水果和蔬菜,加起来够一周所需。目前我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家里有很多卷心菜,除了卷心菜炒饭、炒面、炒粉丝与糖醋卷心菜之外,诚征其他的各种吃法。”薛女士说,“疫情缓和后,想堂食一些垃圾食品,裹满脆皮,一口爆汁的那种,然后和一直封控见不到面的朋友去野餐。”

许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4月1日,许先生,53岁,摄影师,家住长宁区姚家角地区

“很幸运,我们小区至4月1日前一天都没封,很安全。这可能跟我们小区密度低、老年人多有关,也可能和周边早已经采取的防控有关。自3月18日第一次小区集体核酸以来,我没能通过网上成功下单买到菜,都是附近菜场集中买一大堆回家,容易坏的菜放冰箱,不容易变质的放外面通风,比如山芋,土豆之类食物。非常时期,荤素搭配不讲究,烧饭的时候上面放一根香肠,饭熟了,香肠也好了。简单炒个蔬菜对付。昨天生日,给自己做了红烧小排、番茄炒蛋、鲫鱼汤,这是18号以来吃得最好的一天。目前冰箱里储存了辣椒几只、牛排四块、鸡蛋20只,鸡腿一包、肉糜一包,榨菜4包,青菜一包,西兰花两颗,卷心菜半只。”

“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疫情最坏的时候即是迎来好的开始,新冠疫情总归会过去的。疫情后我想出去远足一次,近的就在苏杭散散心,远的地方想去福建泉州马尾一带。疫情也让手里工作落下很多,想到它们,开始头疼。”

刘先生家的冰箱

2022年3月31日,刘先生,31岁,互联网从业者,家住徐汇区斜土路

“我几乎不在家做饭,所以我的冰箱一直比较接近日咖夜酒小食铺,日常都是水果和酒水,最近才切换成烧饭模式。鲜奶眼见着也囤不了太多,咖啡豆倒是够1个月。0度保鲜层为了存蔬菜把前年囤积的胶卷转移到了干燥箱。前些天瞥见某篇讲冰箱存储知识的公众号文章,把所有不必放冰箱的食材都挪了出去,地面、架子上堆得满满当当,可以存活大半个月。”

刘先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不论按照什么标准什么方式,宣布‘结束’就好。”他说,“然后我想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好好装修一下自己的房子。”

刘先生家冰箱里的胶卷

    责任编辑:许海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