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夏季容易腹泻?饮食要“温、软、淡、鲜、少”
炎热的夏季,普通人常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现象,甚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季之所以容易罹患胃肠疾病,就是古人所观察到的“暑多夹湿”这个特征,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江南所称的“疰夏”。盛夏时节不仅气温较高,而且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故暑邪易夹湿邪侵略人体,致病多为暑湿搀杂证,表示为发烧、烦渴、四肢困乏、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苔黄腻等。
为什么夏季容易腹泻?为什么夏天就容易腹泻呢?一是细菌污染,高温下细菌容易滋生,剩饭剩菜或熟食不加以适当贮存就容易被细菌污染,使胃肠道感染。同时夏季也是蟑螂、苍蝇最为活跃的季节,有了这些虫媒的助纣为虐,病原体更是容易散播。
二是夏天饮水多,胃酸被冲淡,其效率被迫降低,不能有效分解食物。此外,胃酸是一种强酸,PH大约在1~2左右,这使得它具有“屏障”功能,大部分伴随食物进入胃腔的病原体都会被杀灭,而被稀释的胃酸其灭菌能力就必然会下降。
三是生食蔬果。夏季时鲜蔬果大量上市,与其他季节相比,人们生食蔬果的机会大大增加。生食之所以比熟食更容易诱发胃肠疾病,除却果蔬上细菌污染这个因素以外,还有农药残留这个问题。
四是冷饮的刺激。寒冷会刺激胃肠黏膜收缩,胃酸分泌减少,影响消化。肠道壁上的平滑肌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过多地食用冷饮,低温刺激下平滑肌收缩明显加强,甚至发生痉挛,造成疼痛。寒冷也会造成肠运动增快,正在进行消化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会造成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出现腹泻。
其他因素还有如空调房的影响等等。许多人喜欢贪凉,空调温度开得较低。人进入寒冷空间后血液易分布到肌表以御寒,胃肠道血供相对减少,黏膜修复受到影响。此外,炎热导致睡眠不佳,抵抗力下降也会诱发胃肠疾病。
防病五原则
那么,在夏季如何预防肠道疾病呢?
第一、饮食上要遵循“温、软、淡、鲜、少”的五字原则。
温,就是说不要过分贪食冷饮,室温的食物对胃肠刺激小,比较容易被消化。
软,就是食物要柔软,烧烤、煎炸类食物不容易消化,清蒸或水煮的食物反之。
淡,即“清淡”,减少高脂食品的摄入,如动物内脏、五花肉等等,而新鲜蔬菜、瘦肉、鱼、鸡蛋等则比较可取。
鲜,当然是指饮食要新鲜,既然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那么还是少碰为妙。
少,少量多餐之意。控制好进食量,不宜过饱等,使得胃肠工作不要超负荷,这样才能使每次的工作都能及时且优质地完成。
第二、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劳累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休息不足则使得胃肠修复时间欠缺,胃肠的屏障机制受损,容易引发胃肠炎。空调环境是个双刃剑,较低温度会改善睡眠质量、增进食欲,但可能会降低抵抗力,影响消化。如果遇到睡眠不足的情况,不妨吃过中饭打个盹,补充一点睡眠。
第三、适当的运动。许多人视夏季运动为畏途。高温下出汗多,心肺功能受影响,难以持续且容易受伤如中暑、脱水等。停止运动固然会减少这些问题,但得不到锻炼的身体其机能势必下降。推荐在温度合适的环境内运动,比如清晨或傍晚运动,或者在恒温的健身房内运动等。游泳被认为有很多优点,不仅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利于塑形,同时可以消暑,是夏季运动的首选。
第四、平和的心态。心理问题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健康问题。夏季炎热潮湿,工作生活节奏本来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热带来的烦躁、汗流浃背的体感等都会使得负面情绪滋生。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IBS(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病会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诱发,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者便秘等等,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该类疾病的缓解。
除了上述的运动能够改善负面情绪外,还推荐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适当参加社交活动等等,以培养平和健康的心态。
第五,夏季要避免暑、湿二邪。
中医将外感邪气归纳为“六淫”——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而夏季为“暑”、“湿”二邪所主导。暑邪致病有显明的节令性,特点有三,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多夹湿。这三个特征基本囊括了夏季好发病的特点,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中暑、胃肠道疾病等等。
“暑多夹湿”说的是暑邪喜欢夹杂着“外湿”侵犯人体,而湿邪又比较喜欢困脾,导致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又容易生湿邪,即“内湿”,新产生的湿邪又进一步困脾,导致脾气更虚……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夏季应当设法避免“暑”、“湿”二邪的侵扰,以及适当健脾等等。除了上述建议以外,中医食疗上建议使用鲫鱼、黑鱼、淮山药、莲子、扁豆、薏苡仁、绿豆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