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险机构布局养老社区:大规模连锁店模式能否铺开?

澎湃新闻记者 胡初晖
2017-07-19 06:58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泰康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  人民网 资料图

中国2亿多老年人口的养老市场将成为保险机构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澎湃新闻梳理,包括泰康集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平、合众人寿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早已布局养老社区。7月18日,泰康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泰康之家燕园社区经过两年的运营,有望在2017年实现当年盈亏持平,2018年开始预计有现金流的盈利。

刘挺军认为,由于险资周期较长加上客群的集聚效应,保险机构切入养老社区市场有天然优势。在实际运营中,保险机构可以通过拉长养老产业链来摊薄客户成本,同时注重医疗康复和养老相结合,从而打造大规模全功能的持续护理养老社区。

不过,“大规模连锁店”的模式由于对资金实力要求较高,且回报周期长,大多数中小型险企更愿意选择和外部地产商合作,或是切入养老产业的其他环节。

养老社区“大而全”还是“小而美”?

“大而全”的养老社区或许是不少险企的理想模式。

以泰康之家为例,目前已经在北上广、苏杭、成都、武汉、三亚等十个城市布局了养老社区,总面积约合150万平米,构成15000户的连锁体系。目前北上广三家养老社区均已开业,北京上海两地养老社区入住率都在95%以上。刘挺军透露,泰康集团在养老领域的投资金额占到了整个保险行业的一半以上。

刘挺军表示,泰康之家能较快达到当年持平得益于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养老社区产业,通过大规模、全国连锁、持续护理的模式,使得泰康保险、养老、资管三大板块联动,形成产业闭环,从而打通全养老产业链。

盘子铺得广的确为险企带来了好处,一方面,由于不少险企的养老社区入住门槛是需要购买一定金额(一般在100万以上)的保险产品,这一做法对于险企吸引高端优质客户同时做大保费有着不小的帮助;另一方面,大规模连锁店的养老社区模式能够摊薄客户的销售和管理成本,加快公司盈利速度。

对于中小型险企来说,养老社区开发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收期长始终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成本端,养老社区土地性质多为居住、医疗用地,土地成本较高,加上社区所需的医疗康复配套设施,初始投入资金量较大;运营端,国内缺乏专业养老人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早在2013年,合众人寿做了一次“小而美”的养老社区探索。和多数险企面向中高端客群的养老社区不同,合众人寿的养老社区主要面向中端客群。投保人购买和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后,在保险期满时,如符合条件,即可入住养老社区,十年期每年缴费金额约为 3-5 万元;不入住养老社区的,可以选择领取现金收益。此外,客户还可以选择“候鸟式”养老方式,在不同地区的养老社区居住。

资金优势+政策扶持,险企布局养老社区大有可为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对于险企来说,寿险负债久期一般在15年左右,而养老社区的投资刚好符合险资“长债长配”的要求。此外,入住者一般需要购买相应金额的保险,这等于为险企提前锁定了现金流,能够提高经营稳定性。

从投资端来看,根据券商的测算,养老社区的年化投资收益一般在5%-6%左右,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相当于配置了一部分高收益低风险的债券,且收益率超过长期保险投资收益率假设。

从客群发展来看,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22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据测算,从2022年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由2.58 亿人增长到3.71亿人,年均增长1260万人。而从养老设施来看,2014年底中国每千名老年人约有养老床位27张,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从2007年起,上海、成都、北京等多地提出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模式,此外,部分地方政府还在用地和财政上给予养老社区以支持倾斜。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发挥商业养老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优势,遵循依法合规、稳健安全原则,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积极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养老养生、健康体检、康复管理、医疗护理、休闲康养等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和机构,为相关机构研发生产老年用品提供支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