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台北故宫“巨幅书画”换展,看民国名家墨迹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历代巨幅书画名迹,此部分展品因超大尺幅平日无法在一般展柜中陈列,因而馆方选择馆内202陈列室作为专用展厅,长期陈列巨幅书画作品,并不定期更换展品。
澎湃新闻获悉,3月29日,台北故宫推出的“巨幅书画”迎来换展,展览呈现民国时期李瑞清、庄严等名家的书法作品。
民国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屏
民国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屏》之一
民国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屏》之一
民国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屏》之一
民国时期 李瑞清 《李太夫人七秩寿序八屏》之一
李瑞清(1867—1920),清代官员、教育家、书法家。清亡,居上海鬻书谋生。 此八联屏书于1919年,由李宗黄(1888—1978)先生捐赠,原是为其母幼兰女士七十大寿而作。此因李宗黄曾为连系“护法之役”奔波云南、广州,故唐绍仪(1862—1938)等人代表广州军政府前往上海议和时,请李瑞清作书祝寿,表达对李宗黄及云南方面的重视。其书融和《郑羲下碑》《张猛龙碑》风格,宏篇巨制,一笔不苟,足见精心。
民国 庄严 临好太王碑
庄严 《临好太王碑》之一
庄严 《临好太王碑》
此册为庄严于1976年临写之《好太王碑》,由庄因、庄喆、庄灵昆仲捐赠。书体、字形与原作相仿,但作隶如篆,多用中锋圆笔,逆入平出,藏头护尾。又增加线条粗细与墨色润燥的变化,笔趣横生。上下字距宽,左右行距紧,间有破格、相侵的章法,流露反璞归真的潇洒意象。
庄严(1899—1980),艺术史家、书法家,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书法二王,善写瘦金书,推重赵松雪,喜汉隶、魏晋石刻,对好太王碑鉴研极深。1931年在北京时,曾与王福庵、台静农等人组创圆台印社。
庄严 《临好太王碑》之一
庄严 《临好太王碑》
从1933年开始,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工作的庄严就带着家眷,跟随故宫文物一路南迁,最后护送60余万件文物抵达台湾。文物抵达台湾后,在台中雾峰乡的北沟停留了15年,庄严也在北沟陪伴了整整15年。尽管条件艰苦,他和一同赴台的专家们依然保持了中国文人乐天知命的精神传统。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细节是,那时庄严领头组织了一些活动,类似于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自制一些道具,在溪水边作诗饮酒。
从护送文物抵台到退休的20年间,他始终与文物不离不弃,从主任、古物馆长,一直升至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一篇自传文章中,他写道:“自从宣统出宫,我便入宫,当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维护民族文物国家重器的老宫人……从民国十四年(1925年)跨进故宫当事务员那一天开始,一直到1969年由副院长职务上退休为止,前后45年,始终不曾离开故宫一步,自嘲是‘从一而终’,亦不过甚。”
1980年,庄严在台北过世。他的儿子庄灵在接受采访时称,“他说父亲临死时有两个遗愿,一个是三希堂,有一帖(《快雪时晴帖》)在台北,两帖(《中秋帖》和《伯远帖》)在北京,他希望这‘三希’有朝一日能重归一处……”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台湾地区知名书画家、美术史家张光宾(1915-2016)的《幽梦终南》等六幅。据介绍,此六幅皆作于2008年,由画家本人捐赠。在狭长画幅中,描绘山峦层叠,林泉飞瀑,人家幽谷。先以中锋、渴笔勾勒物象轮廓,再用墨点铺排其中,形塑山石的立体和重量感,映衬云水的洁净与灵动。远观有传统水墨画的诗意,近看有抽象、理性的现代气质。单幅具千里绵延之势,并观则如鸟瞰大地,气象浩荡。
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自推出“巨幅书画”陈列展以来,已经先后展出了明《太祖坐像》、明戴进《春酣图》、北魏《写华严经》、明蓝瑛《画雪景》等书画名迹。此次换展将持续至6月26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