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岁孩子太“懂事”,会不会是讨好型人格?
生活中我们觉得能为他人着想、照顾他人感受的人,是情商高、会来事的表现。
殊不知不论大人孩子,过多的关注别人的需要,压抑忽视自己,没有界限和原则,可能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那些过分“懂事”的孩子
微博上一个住在芬兰的博主,大清早起来,就被5岁女儿满满的爱包围 。
她帮妈妈拿纸巾,取牛奶,烤面包,抹黄油,这一切做得太行云流水。
以至于妈妈被感动之余,不免担心起女儿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压抑自己作为孩子的需要,有没有讨好的成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
我的一个闺蜜离婚了,8岁的孩子归前夫。
每次从前夫那里接孩子回来小住,孩子都特别开心,而且不断跟妈妈表达,全世界最爱的人是妈妈,姥姥,姥爷。
后来闺蜜无意中从亲戚那里知道,孩子在前夫家会说全世界最爱的人是爸爸,奶奶和爷爷。
而且孩子总是很积极的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几乎从来不问家长要玩具和零食,也不给家里添麻烦,犯一点小错都会主动认错,说自己是不乖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闺蜜一方面觉得孩子情商高是好事,另一方也担心孩子会不会慢慢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安全感,自我认同感的不健康人格。
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发展为胆小怯懦、自尊水平低、忧郁敏感的性格,对学习工作和社交生活影响巨大。
如果你也担心自己家娃有没有懂事的过分,可以对照以下几条。
讨好型人格的特征
首先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敏感细腻,特别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例如,在幼儿园和家里,孩子总会及时地发现老师和家长的情绪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说话的声音、语调。
也很容易为了不惹大人生气,立刻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给自己“加罪”。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父母吵架,讨好型的孩子总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们的身上好像装了雷达探测器,随时随地谨慎的观察环境,并小心的使自己少犯错误,看起来更乖,更懂事。
其次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很难拒绝他人。
明明自己很喜欢的玩具,别的孩子要拿走,他们也很难拒绝。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很害怕拒绝带来关系的断裂,所以对于他人的要求总是照单全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问起来他会很自然的说,这是同学让他做的。
最后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没有自己的立场、边界和原则。
有些小孩给人的感觉很少争论什么,总是很好说话,什么事情都很好商量。
实际上,这可能他们内心缺乏立场的表现。
当在课堂上老师讲错了一个知识的细节,讨好型的孩子在弄不清正确答案时,会最后跟随大多数同学的判断和老师的引导,很难勇敢的做出质疑。
讨好型的孩子,也可能会在同学提出无理要求时默默承受,因为在他内心,关系的稳定、安全是第一位的。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第一,家长的言行示范。
在有孩子在场的社交中,家长如果总是去迎合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就会教给孩子: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重要。
第二,老师和家长的严苛控制。
如果在学校和家里,孩子的主张和选择总是被否定,孩子就发展不出自己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犯错后过于严厉的批评惩罚,也会打击孩子试错的勇气。
久而久之,孩子会胆小到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第三,家庭和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故。
例如家庭内部父母关系不和睦,离异,或者亲人去世,外部环境经历自然灾害,战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内心的安稳感受,使孩子克制自己的需要、收敛自己的言行。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
第一,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庄重自强的意识。
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国家社会的宝贝,要互相尊重。
也要学会维护自己基本的人身安全和权利。
告诉孩子同学之间或者跟他人人之间,接人待物的边界在哪里,一旦碰触到底线,就要反抗。
赋能孩子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并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培养孩子的自尊感,价值感。
告诉孩子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一味的让步讨好,要努力学习和参与社会锻炼,使自己思想和能力上强大起来,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
第二,教会孩子承担责任,也给予孩子犯错的机会。
教孩子试着对面对的问题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也承担自己言行带来的责任,增强孩子对外界的掌控感。
对孩子的教育尽可能宽容,让孩子明白自己还是个宝宝,有权力犯错的。
孩子真的犯错后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把每个因素都考量进来,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总结学习,认识到犯错的价值。
这样孩子内心会越来越坚韧,不害怕犯错。也不再过于害怕和担心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第三,家校联合,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很多孩子碍于害怕老师,或者害怕家长,往往在家里和在学校两种状态。
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差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调整。
最后
为人父母,我们总想把自己最好的爱给到孩子,也期望孩子能够拥有100%健康的身心。
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小问题,家长们也要保持从容的心态。
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社交的前提下,也尊重孩子人格的发展个体差异。
有需要解决的小问题,也跟孩子一起逐一去解决。别忘了家长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给孩子的示范教育。
家长朋友们要避免对孩子小问题过于紧张,引发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参考资料 :
幼教论坛:《浅谈如何避免幼儿成为讨好型人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 年第 17 期(总第 472 期)
-END-
作者:素琪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