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瑞金专家说 | “大白”是怎样炼成的?

2022-03-28 1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党委宣传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人类和新冠病毒已经打了2年多的交道了,新冠病毒一般以体液、血液和飞沫等液体以及气溶胶中悬浮的微颗粒等作为载体,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具有高度传染性。随着新冠病毒病毒株的不断变异,我们也切实见证了近距离接触新冠病毒传染性尤为猛烈。

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和传播途径决定了用于抗疫一线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结构和材料要有好的密封性和阻隔功能,这样才能保证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防护服多为“白色”,人们习惯性称呼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为“大白”。事实上,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白”并不简单。

首先,医护人员配备的主要是隔绝式和半透气式防护服,几乎完全不透气;其次,除了防护服以外,“大白”的标准配置还包括护目镜或面屏、N95口罩,双层橡胶手套以及长、短两种鞋套。

上述防护装备可以尽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防止“病毒”的入侵,但同时会在医护人员体内形成了一种极度潮湿且缺氧的微环境(夏季还会存在高温环境),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容易感到潮湿、憋闷以及疲劳。

此外,“大白”们无法饮食、难以排泄,高强度长时间工作会引起身体严重不适,存在诱发疾病和医疗事故的风险。“大白”们工作一定时间,容易出现口干、头昏、视物模糊以及皮肤水肿等不适。

据统计,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的工作平均时长为194分钟,其中,感觉不适的时间为127分钟,换而言之,超过65%以上的时间,大白的“自我感觉”并不良好。

研究发现,身着“大白”的医护人员防护服内温度显著高于防护服外的环境温度1~2℃,此外防护服内相对湿度可以达到80%。长期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大白”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改变,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视听觉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受累,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精神不振、反应迟钝、记忆力,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

体温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人体体温也会持续增加,劳动强度越大,体温升高越快,直到升至一个平台期,受试者中最高体温达到38.7℃,较起始体温上升3.6℃。此外,在高湿环境重,经皮肤排除的汗液无法及时蒸发,人体难以通过出汗方式有效降温。

心率

当人体出于缺氧环境下,包括神经研究进一步发现即便从事轻度劳动强度的大白,心率随着工作时长增加而增加,最快心率接近个人可耐受的最大心率值(即,人类正常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

呼吸

人们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同时呼吸运动有助于散热降低体温。人类正常的呼吸频率大约为每分钟12-20次,但身穿防护服,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呼吸频率会快速攀升,最高可以达到每分钟40次以上(增长率为200%)。由于N95口罩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可能会导致长期身着防护服工作的医务人员缺氧情况进一步加重。

血压/血糖

身着防护服,在轻度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医护人员的收缩压先降低后升高;而在重度劳动强度下,多数人会出现收缩压先升高后降低。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心输出量达到稳定,收缩压逐渐恢复基础值。此外,穿戴防护服工作结束后,所有医护人员的血糖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成为“大白”,医护人员的身体状态并不轻松。但对于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而言,“大白”更像是一件白色的战袍,成为“大白”的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TPRBP”,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无比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开展了那一幅幅令人震撼的“抗疫”画卷,向所有“大白们”致敬,让我们一起竭尽全力守“沪”这座城!

作者简介

周剑平

瑞金医院医疗队(援老年医学中心救治点) 领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瑞金专家说 | “大白”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