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葛饰北斋领衔,北京呈现“江户绮想曲”
澎湃新闻获悉,作为2022年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季的重要活动——“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日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呈现,展览展出浮世绘从草创初期到衰退式微的三百余年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作品,并以此讲述日本民族特有的自然观以及江户时代的市民生活场景、娱乐消遣和审美时尚。
展览现场
展览举办之时,也是樱花盛开之季。展览举办地中华世纪坛与北京赏樱胜地——玉渊潭公园一街之隔,樱花元素也体现在展览作品和展陈设计上。据悉,此次展览通过“花未眠”“江城”“百美图”“和之境”四个章节呈现140组浮世绘作品,其中包括了《富岳三十六景》和《东海道五十三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力、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荒井经担任学术顾问,为增加沉浸式的体验,观展者可以在门口领取灯笼,挑灯看浮世绘。
展览现场,配合着喜多川歌麿婀娜的美人,展厅中走廊两旁以投影勾勒女性舞蹈的姿态。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领衔
展览从布置在落英缤纷中的《富岳三十六景》开始,这组作品是日本浮世绘最重要的作品系列,葛饰北斋以富士山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绘周边生活、生产状况。此作初版时绘制36景,因而得名。因为推出后大受好评,葛饰北斋又追加了10景,不过仍沿用原来的标题。是以名为“富岳三十六景”,实际上共有46幅作品。
其中,《凯风快晴》与《山下白雨》以富士山占据画面出名。《凯风快晴》因为画面中红色的富士山形象,也常被称为“赤富士”。关于这幅画描绘的时间和地点,有一种观点认为,从画面中鳞片状的云彩和清爽的天空,以及山脚下大片的植被判断,这是在夏秋季节的清晨,从河口湖附近看到的富士山。黎明破晓前,山顶仍处于黑暗之中,但山坡却被晨曦染红,夜色在轻柔的微风中逐渐明朗。这稍纵即逝的时光,却在北斋的画笔下定格成了永恒。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赤富士)
和《凯风快晴》被称为“赤富士”相对,《山下白雨》又名“黑富士”。夏季的乌云将富士山的山脚层层包裹,闪电在地面上跃动,这是大自然的活力。和“赤富士”的静态相比,“黑富士”则充满了动能。标题中的“白雨”即夏天的雷阵雨,画面上山顶晴空万里,还能看到蓝天,和山脚下乌云密布的雷雨形成强烈对比,描绘出超越气象的富士山。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之山下白雨》(黑富士)
《富岳三十六景》是葛饰北斋晚年的作品之一,这些作品的创作也与“普鲁士蓝”的引进有关。普鲁士蓝英文称为“Prussian blue”,是18世纪时德国一名颜料工人无意中发明的,因为能表现出以往使用的植物性蓝色中所没有的深色,所以大受人们喜爱。“普鲁士蓝”十分厚重,适合呈现天空及水色,葛饰北斋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外国颜料的巨大潜力,开始将“普鲁士蓝”应用在浮世绘风景画上,新的颜料创造出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富岳三十六景》的各种细节中,可以看到普鲁士蓝精彩的表现。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之五百罗汉寺》(局部)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之砾川雪旦》(局部)
《富岳三十六景》涵盖了各个季节的风景,其中,《青山圆座松》描绘的是江户的著名景点,位于青山龙岩寺中的一棵笠松——圆座松。在笠松的后面,虽然画着与实际大小不同的富士山,但通过山腰间的霞云,使之具有视觉上的距离。另外,尖尖的富士山和圆圆的笠松的对比,非常符合北斋风格的表现。仔细观察还可以在支撑笠松的支柱中发现打扫松叶的人,而松下闲坐饮酒者,恬淡自由,颇有生机,是有很多看点的作品。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之青山圆座松》细节
《相州七里滨》是从相模湾也就是现在的镰仓稻村崎看到的富士山。前景是镰仓山,中景是七里浜的村落,后景是白雪皑皑的富士山,并巧妙地构成镰仓山和富士山类似的形状。与众不同的是这幅画是没有人物的纯风景,这在北斋的作品中很少见。后景中纹样化的积雨云让安静的画面有了动感,画面基本是只用蓝色的浓淡描绘的蓝拓作品。
葛饰北斋,《相州七里滨》(局部),其中可见蓝色丰富表现。
这一部分,也展出一件《上野游园樱花盛之图》,《上野游园樱花盛之图》表现的上野公园今天依然是樱花胜地。作者杨洲周延(1838—1912)是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的浮世绘画师,作画期长达约45年,以美人画见长,擅长三联风俗画。从这幅画面上还可以看到明治时代浮世绘的典型特征——使用一种进口的红色化学染料,鲜艳而不易褪色,被称为“明治红”。
杨洲周延,《上野游园樱花盛之图》
从百美图看江户的审美时尚
美人画是浮世绘的最大题材,也最受广大江户市民的欢迎。美人画的主角大多是色情区的花魁。17世纪初幕府在江户建政后,为了整肃泛滥的色情业,在江户东北部的吉原开设集中管理的红灯区。花魁不仅容貌姣好,还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可谓才色兼备的明星。由于花魁身价高昂,普通民众难得一睹芳容,为浮世绘提供了巨大商机。有些出版商就将自己的作坊设在吉原周边,签约画师干脆就住在吉原,专事美人画的制作。画中的花魁都是真名实姓,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
花魁和花魁道中的盛大场面(图片来自于网络)
18世纪末是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套色精美的浮世绘风靡江户。幕府政权推行的重视商业政策,促进了江户的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的空前繁荣,使浮世绘的美人样式进一步理想化。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喜多川歌麿(生年不详—1806)是浮世绘美人画成就最高的大家,由他开创的美人半身像在极力渲染女性魅力的同时,通过服饰、道具和细微的形象差异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态,达到了浮世绘美人画的最高境界。
喜多川歌麿,《当世踊子揃 鹭娘》
下面系列描绘的是普通人家少女的一天生活,日语汉字“娘”意为“少女”。沿用了以“时刻”的推移来表现的手法,原应为十二幅一组系列,目前只有从辰时(上午8时左右)到申时(下午4时左右)每隔一个时辰(约2小时)五幅。这组系列的最大特点在于采用了双人半身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略去了脸部和口唇的墨色轮廓线,依赖满幅的背景衬托出人物形象。利用纸面的微妙色差与黄色背景形成对比,简约而生动地表现了女性的滋润肌肤。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巳时(上午10点)的情景。画面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和一位年长的盘发师。年轻女子边照着镜子,边在听盘发师说着什么。这份再日常不过的场景,在歌麿的画笔下细腻地呈现了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口鼻线条突出,有学者认为是受到中国的饾版拱花技术的影响。
人物的口鼻使用了饾版拱花技术
喜多川歌麿描绘平民少女的浮世绘,是当时除了花魁之外贴近江户平民的日常生活,大家争相一睹芳容的对象。《高岛屋阿久》(约1777—卒年不详)江户后期广为人知的美女,经营茶馆。她在1793年17岁时作为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画模特儿而出名。画面左侧是赞美高岛屋阿久的狂体和歌,大意是“少女和清茶一样含苞待放,高岛屋如新年的吉祥初梦”,作者署名唐花忠纹。当时,和高岛屋阿久齐名的美少女还有几位,喜多川歌麿据此制作了数十种浮世绘,这幅堪称其中的上品。
喜多川歌麿《高岛屋阿久》(局部)
浮世绘美人画的特征之一是形象趋于模式化,几乎千人一面。喜多川歌麿细致描绘脸部特征,并题写不同人物的名字。将以往浮世绘侧重于女性的风俗介绍和姿态与服装的描写转向对女性自身美的理想化表现,突出微妙的心理与表情差异,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类型。面目全新的“歌麿美人”一经推出就获得空前成功,确立了喜多川歌麿在浮世绘界的领先地位。
江城:市民生活图景
歌川广重(1797—1858)是幕末时期的浮世绘风景画大家。
歌川派是19世纪中期席卷幕末江户浮世绘界的最大流派,直系画师多达一百五十余人,几乎涵盖了浮世绘的所有题材。歌川丰重有着沉稳的性格和细腻的画风,擅长用诗化的意境渲染平凡的生活,,唤起人们浓郁的乡愁和对传统的怀念,由此歌川广重被人称为“乡愁广重”。
歌川广重于1832年(天保三年)8月随幕府官员上京,向皇室进贡骏马和战刀,对于幕府来说是仅次于正月新年的重要仪式,歌川广重受命随同往返作画纪录。往返东海道只是夏秋两季,为了表现一年四季的景色,他参考了当时出版的许多带插图的旅游资料,并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创作性地表现了沿途景致和季节、气候变化。这就是歌川广重在1833年(天保四年)发表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是他的成名作。
歌川广重是第一个在画面中强调季节感的浮世绘画师,一如日本人对自然与季节的敏感,他十分善于在风景画中表达对四季变化的主观感受,使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抒情品味和文人意趣。不仅生动表现了日本的阴晴雨雪和山川风物,更多的是可以看到对自然的依恋情怀。
歌川广重,《蒲原 夜之雪》
《蒲原 夜之雪》是歌川广重所有雪景作品中最精彩的一幅,画面描绘的是大雪的寒村之夜,有三个沉默的行人,四周一片寂静,似乎只有踏雪的脚步声在耳边沙沙作响。东海道地处太平洋西岸,气候温暖。蒲原位于现在的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现实中并见不到这样的大雪。因此,这幅作品是他出于对整个系列画面变化的虚构之作。事实上,歌川广重在任何一幅作品中都没有完全的写实,画的都是自己的心象风景,雨雪月色星斗下的宁静夜景是他的拿手好戏,能领略到典型的日本风情和纯粹的乡土感觉。
歌川广重,《庄野 白雨》
《庄野 白雨》是与《蒲原》齐名的杰作,也是歌川广重最重要的代表作。“白雨”即阵雨。斜雨如梭中的路人低头疾步,虽然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刻画,但背景上层层叠叠的竹林幻化成灰暗的阴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情怀。无数条斜穿画面的细线,细腻地表现出雨的方向和气势。斜坡、冷雨和竹林相互构成了不稳定的三角形,折射出阵雨中人们不安的心理状态。下坡的两人为了不被逆风吹走,收起雨伞,朝着驿站跑去。伞上写着“五十三次”和“竹のうち”,五十三次即本系列的标题,“竹のうち”的汉字为“竹内”,是江户后期的出版商保永堂的老板竹内眉山(1781—1854),他也是浮世绘画师,以出版《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广为人知。
歌舞伎与江户时代
歌舞伎是江户时代城市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之一,歌舞伎町是江户市民消遣的主要去处。随着剧目的人气高涨,促进了相关版画种类的发展。一方面是演出海报、日程表、附有解说文的节目单,另一方面是描绘演员形象的版画也大受欢迎,逐渐形成歌舞伎画的主要形式。
展览学术顾问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力介绍,鸟居派是主要从事歌舞伎画的浮世绘流派,创始人鸟居清信(1664—1729)在元禄年间后期(十七、十八世纪之交)首创以单幅版画表现歌舞伎演员像。他还依据歌舞伎演员全为男性的特点,独创了“瓢簟足”和“蚯蚓描”的个性化画法。即以粗壮有力的造型配以变化多端的墨线勾勒,成为鸟居派歌舞伎画的样式。《中村源太郎之舞女》这幅作品虽然没有落款,但勾勒运笔由粗细变化有致的墨线交织而成,是鸟居清信的典型样式。从服饰的图纹来看,是描写中村源太郎(生卒年不详)扮演的舞女。中村源太郎江户时代前期的歌舞伎演员。鸟居清信以他为模特画过多幅作品。
鸟居清信《中村源太郎之舞女》
丰原国周(1835—1900)是江户末年到明治初期的浮世绘画师,主要从事歌舞伎画。
他首创在大版联画上表现演员半身像,构图饱满,视觉效果强烈。当明治初年潮水般涌来的新文明对传统浮世绘产生极大冲击之际,他笔下的江户末期浮世绘样式却坚持到了最后。《劝进帐》是江户歌舞伎的人气剧目之一,剧情是平安末期取得政权的源赖朝欲诛杀立下赫赫战功的同父异母弟弟源义经,源义经与家臣们乔装成劝募重建烧毁的东大寺的苦行僧逃到加贺国的安宅关。源义经一行被获悉情报的守将富樫左卫门所怀疑,他要求检查源义经的劝进帐(募款帐册)。随行家臣武藏坊弁庆(生年不详—约1189)胆大心细,瞒过了富樫左卫门。但疑心重重的富樫左卫门不断向弁庆发难盘问,双方斗智斗勇,最终源义经在弁庆的掩护下顺利脱身。该剧情节高潮迭起,脍炙人口。
丰原国周,《劝进帐》
丰原国周作品
下面这件浮世绘画面取材于歌舞伎《有职镰仓山》,两个人物分别是市川左团次饰演的僕勇助和坂东志调饰演的源左卫门妻子玉笹。
《有职镰仓山》
据悉,“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获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支持。展览将持续至6月5日,展览同期,“江户物语——日式创意市集”也在中华世纪坛举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