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究揭秘:遍布人体血液的微塑料,究竟有哪些危害

2022-03-29 0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Succy 国际科学

塑料我们大家都已经很了解,这是一种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无法被人体的肠胃消化吸收,并且埋在地下也要好几百年才能腐烂。

微塑料与塑料虽然是同根生,但二者的“性格”却迥然不同。

微塑料通常指直径小于 5mm的塑料碎片,这一概念在2004年由英国科学家首次提出。

后来,人们经常在各种海洋生物组织中发现微塑料。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将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视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2018年,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直径小于0.3mm的微塑料,证实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

据统计,全球至少有25万吨的塑料目前正漂浮在海洋中,废弃塑料的总量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普通塑料在短期内很难被生物降解,只能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而这些正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由于现代人类经常使用塑料瓶、塑料袋、塑料杯等塑料制品,还喜欢吃外卖、喝瓶装水。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微塑料会进入人体也是在所难免。

曾有研究表明,直径小于10μm的微塑料能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进入人体的其他组织。如果体内微塑料含量过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肠道疾病。还有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胎盘对直径为50、80、240nm的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微塑料均具有渗透性。

甚至有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被证实存在微塑料颗粒,这说明微塑料或已遍布人体的各个器官,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这项研究于今年3月份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环境国际)期刊上。文章名为“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中文译作“人体血液中塑料颗粒污染的发现和量化”。研究团队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和癌症中心。

研究人员使用静脉穿刺从22名健康志愿者体内采集全血样本。经过专业的检测和量化分析发现,有17名志愿者的血液中都存在微塑料颗粒。

此外,该团队还鉴定出四种应用于塑料的高产量聚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苯乙烯聚合物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些物质常见于各种塑料饮用水瓶,食品包装袋,外卖餐盒,甚至是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中。

关于这些微塑料是如何进入血液的,研究人员表示,潜在的接触途径包括空气、水、食物,甚至是一些个人的日常护理产品、聚合物药物颗粒等。

论文作者还补充道,微塑料已被证实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引发炎症,而这项开创性的人体生物监测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人类接触的一些微塑料颗粒的确具有生物可利用性,它们能被人体血液吸收,甚至会进入胆道、肾脏等器官或者组织中。

不过,微塑料颗粒是否存在于血浆中并由特定细胞(例如免疫细胞等)携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项研究切切实实地提醒了我们,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必须承受科学进步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2001258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18.05.047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10.08.007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file?id=10.1371/journal.pone.0236838&type=printable

编辑 | 马老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