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画廊新势力:成熟商业体系中如何生长?

2022-03-28 12: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家丽 雅昌艺术网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已经逐步拥有丰厚的艺术收藏土壤,及健全的艺术市场体系。与之同步的是画廊群落的逐步成熟,从老牌艺术街区M50,到后来崛起的西岸,上海画廊行业逐渐步入集群化/专业化轨道,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资深国际画廊的入驻。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态新生力量的加入,也在情理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之后,上海的画廊新秀们在传统画廊模式之外,逐渐形成了更为多元的运营模式和艺术活动形态,成为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基于此,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特别发起“新画廊系列”,第二期“上海篇”聚焦近几年来新晋入场的新画廊,去探讨,疫情当下,这些新画廊呈现出的全新特点和趋势。

上海画廊群落之一——M50

上海画廊群落之一——西岸 图为西岸艺博会外景

主动“去中心化”

更为松散的空间布局

尽管仍然有部分新画廊选址在M50、西岸及外滩这三大艺术群落之中,但我们也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新画廊更偏爱隐匿在上海弄堂及老街区里,其中不乏一些在国外拥有多年运营经验的专业艺廊。

这些画廊以更为亲和有力的姿态,和上海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这样的布局特点使得新晋创立的画廊在上海画廊版图中呈现散点分布的特色,而由此特点带来的画廊与生活的联动、融合特质,大多是新画廊主理人的主动选择。

WE SPACE画廊首展“康好贤:游泳池与鸽子蛋”现场

创立于后疫情时代的WE SPACE画廊,坐落于黑石公寓36室,致力于为新一代年轻艺术家提供表达和实验平台。黑石公寓位于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1924年刚落成时,是当时上海最为高级的公寓之一。这里东临伊丽莎白公寓,西接克莱门公寓,对侧便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浓郁的时尚和生活气息,使得黑石公寓历来被戏称为“老佛爷路(复兴中路)上的三剑客”之一。

这样的选址与WE SPACE画廊的理念不可分割。在画廊公布的简介中,有这么一段话格外引人注目——在WE SPACE,我们可以共同探索艺术、建筑、设计和有关领域的最新趋势,因为WE SPACE是“我们共同的空间”。

Gallery Func外景

无独有偶,2021年由Cherry Xu创办的Gallery Func,坐落于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富民路的老洋房中。Gallery Func闹中取静,在繁华时尚,艺术气息本就十分浓厚的静安区,悄然隐藏在弄堂里。在日常运营中,Gallery Func也在模糊着画廊与生活的界限。虚掩的大门,预约的人流确保里画廊内安静惬意的观展体验。在社交媒体上也被连连评价“连工作人员都不会主动介绍展览及画作,观展体验一级棒!”

Objective Gallery内部

此外,坐落于黄浦区四川中路老洋房内的Objective Gallery(2020年创立),徐汇区古宜路181号的量子画廊(2019年创立),复兴中路弄堂内的何顿画廊(2019年创立),乌鲁木齐南路上的赛麟空间(2019年创立),绍兴公园内的叶美术(2018年创立),乌鲁木齐中路弄堂内的Gallery Vacancy(2018年创立)等等,都不约而同的避开“艺术闹区”,为所在社区注入了鲜活的艺术力量。

小巧而精致

更为舒适的空间感受

如果说上海成熟画廊更倾向于选择“白盒子式”的空间,空无一物的屋子是艺术品陈列的载体,那么,这些新晋创立的画廊则十分重视空间本身的营造。剥离开艺术展览不谈,单是建筑与街景的辉映,已然是一件绝妙的艺术品。

在展览策划中,除了注重作品间的逻辑,新画廊们也十分重视空间策划,以营造出与作品本身相合的格调。在这里,街景与空间,空间自身,空间与作品交相辉映,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磁场,给观众更舒适、松弛的空间感受。

HABITAT艺术空间 图源:上海文艺青年

2021年,已在法国家居设计行业深耕半个世纪的HABITAT艺术空间落地上海。上海空间由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设计,黑色大门内是日式庭院,院内栽一棵枫树,旁边是黑色外观的独栋艺术空间。

独栋艺术空间共分三层,一层是咖啡厅,内设阶梯式座位,和一棵树。二层和三层才是艺术空间的主要展厅。其中,二层空间有一面落地玻璃, 外面是马路和大片绿植。顶层露台、建筑外墙及院落用来定期举办公共艺术项目。整个空间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时间变换的光影洒落在整栋建筑之上,静谧而有力,使人不觉静心凝气,安心敛神。

Objective Gallery内部

在空间的整体营造之外,创立于2020年的Objective Gallery则将人的情感纳入其中。不同于传统设计艺廊对设计品的强调,Objective Gallery意在从生活的本质思考,以可接触物为主人公,以空间为载体,以人为轴心,讲述空间、人与家具的故事。Objective Gallery不会止步于对感性的美学探寻,而是找寻人与空间的情感契合。画廊的窗户本身就是取景框,视线穿越对侧的老洋房,便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画廊常常采用“借景”的空间营造手法,将窗外的景致纳入画廊空间之中。画廊也会常常使用多媒体等手法,更好的营造与设计品调性相符的空间。

同样位于老洋房的Gallery Func,房屋的面积虽然不大,却格外优雅舒心。走在木质的楼梯上,或是站在不华丽的窗前看着半开窗的外景,绿树成荫的梧桐,很生活亦很有味道。

鲜明的主理人气质

更为多元的运营模式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新晋创立的画廊拥有更为朴素日常的特性。艺术日渐贴近生活,而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物。这一方面与中国画廊行业乃至艺术行业的历史发展休戚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画廊的主理人成长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

10多年前,刚刚起步的上海画廊行业亟需的是专业化、集群化,并逐渐摸索出一条较为成熟的艺术交易链条和市场规则,以培养藏家,开拓市场。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市场规则相对成熟,画廊集群内的高租金和高运营压力,以及艺术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向集群外发展,探索更为多元的运营模式,扩张新的利益增长点,是新画廊的较优选择。

弄堂里的何顿画廊

更为根本的是,新画廊的主理人们大多出生于1980年代后,且多有跨文化的教育背景。成长于经济迅速腾飞的时代,相对优渥的家庭条件,使得这个世代的人更为自我。TA们朝气蓬勃,极富勇气和分享精神,没有前辈们那么强烈的政治抱负、家国情怀,TA们的驱动力更多来自于实现自我,践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新晋创立的画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主理人气质和风格,且创立初衷大多出于兴趣。它们往往不拘一格,并在传统画廊模式之外,塑成着各式各样的新奇玩法。

何顿画廊最新个展“希拉里·约翰逊个展

我们的水域”展览现场

2019年,邹一智创立了何顿画廊。她不希望何顿画廊变成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因此,不断摸索之后,在传统画廊运营模式之外,她决定作出新的尝试,旨在维护何顿画廊的独立与纯粹。无论是艺术作品的挑选,还是策展语言,都带有非常鲜明的邹一智的个人色彩——松弛、细腻、共情能力很强,以未被定义的人性为核心,以内观的方式展现关于心灵思考的不同侧面,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包裹锐利的思考。

眼糖画廊“郭冰心个展”现场

“A HAPPY FAMILY(?)”周末涂色工作坊

同样创立于2019年的眼糖画廊,创立初衷亦十分纯粹。在一家国际品牌的市场公关工作五年后,刘玮妍逐渐对艺术产生兴趣,后辞职到英国中央圣马丁进修了策划硕士,回国后便创立了眼糖画廊。跨行业的履历,塑造了刘玮妍不同的艺术观。她认为艺术从来都不应该是曲高和寡的,也不应该是一小部分精英的智力和金钱游戏,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接触艺术的方式,在其中获得乐趣。

眼糖与陈彧君和陈建伟授权自己与生态相关的作品参与「迁徙与共生」公益展览

因此,创立之初,她便结合了自己多年做大众传播、品牌策划的职业经历,以“艺术”结合“内容”和“策划”两个方向作为眼糖画廊的起点。在画廊运营模式上,刘玮妍制定了4个C的业务方向:Curation策展;Communications艺术自媒体;Collaborations艺术跨界;Community Programs艺术社区,基本上把她能涉及的点都结合在了一起。

此外,画廊与图书出版、影片制作、数字管理、学术研究等的联动模式,也日渐变得不再新鲜。

主打青年艺术家

不断涌入的藏家新秀

在对新画廊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大多新画廊都选择代理/合作青年艺术家。当然青年艺术家不仅包括年轻的艺术家,也包括年龄虽较为年长,但艺术生涯尚处在初期的艺术家。即便有一些画廊选择和较为成熟的艺术家合作,其画面语言也大多呈年轻化的态势。这固然是由于青年艺术家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更重要的是,相同的成长背景,使得新画廊的主理人们与青年艺术更易形成共鸣。

Gallery Func的展览作品

Peter Halley,《Loveland》,2021,布面丙烯,167.6 x 152.4 cm

与此同时,新画廊的主理人与代理/合作艺术家的相处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趋于日常和平等。正如Gallery Func的创始人Cherry Xu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的那样——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地坐下来聊生意,有的时候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事情谈了。

同这一现象相对应的是,在新画廊的藏家群体中,年龄结构也呈现出与传统画廊不同的特点,呈年轻化和大众化趋势。其中,95后藏家新秀正在不断涌入艺术市场。

Objective Gallery代理设计师组合Batten and Kamp作品

同成熟藏家较为谨慎的购买习惯不同,95后大多出手不凡。对此,Objective Gallery创始人Chris Shao表示:“95后的藏家对价格大多不太敏感,而且会更为偏向购买先锋、实验类的设计作品,且不太会考虑设计品本身的功能性”。

全凭直觉/喜好的收藏习惯,让年轻一代的藏家在收藏时更为自由,而不会有那么重的文化/经济包袱。“是否能打动自己,能够引起自己的好奇/共鸣,通常是年轻一代的藏家在收藏艺术品时第一会考虑的问题。至于构建某位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收藏史,通常他们最后才会考虑”,赛麟空间联合创始人石冠哲说到。

WE SPACE画廊展览作品

贾一瑞 骑兵的新娘 2021 布面丙烯 162.5 x 213 cm

WE SPACE画廊展览作品

康好贤 烟火 2021 亚麻布丙烯 108 x 88 cm

在价格方面,名为Charles的95后藏家曾表示,这一代藏家很多是有着留学经历的年轻人,会在上海结伴参加画廊活动。在西方接受过相关的艺术教育,拥有比较新锐的艺术思想,单价5万以下的作品在这个群体容易成交。

大众消费的购买力,正在艺术市场中凸显。尽管大众消费具备不可持续性和功能性需求(购买艺术品是为了在家中悬挂/摆设),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仍使得这股力量不容小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收藏者年龄结构的调整,艺术收藏的下沉,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必然结果——物质水平普遍提升后,民众必然会增强对审美的需求。

艺术市场门类扩张

设计艺廊风头渐劲

当2019年西岸艺术博览会更名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时,设计在中国已经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设计艺廊在上海设立,欧美时尚风向标“设计迈阿密”也在2021年试水中国设计市场,推出“设计迈阿密X上海”,更毋论国内各大艺博会早已增设了“设计艺术”单元。

Gallery All首展“First of all”现场

尤其是2020年以来,先是Objective Gallery于老洋房内落成,CoBrA Gallery、Gallery All、Gallery Sohe等多家设计艺廊也陆续在上海开设空间。设计艺廊纷至沓来,风头渐劲。

由于中国设计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因此,总的来说,目前国内设计类艺廊的发展,呈现出和10多年前画廊行业初期发展相似的特点。在选址上,设计艺廊更偏向选择国际画廊集中的外滩,以及时尚气息十分浓厚的静安和徐汇;在代理艺术家方面,设计艺廊也会偏向新锐的青年设计师;在艺术收藏方面,呈现出当代艺术收藏与设计艺术收藏并驱的态势,大多设计艺术收藏者均有当代艺术收藏的基础。

CoBrA GALLERY眼镜蛇画廊上海空间首展现场

虽然上海具有良好的设计艺术市场土壤(注重生活品质、注重时尚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海具有很强的设计艺术生产力。Chris Shao认为,目前而言,设计艺术的生产中心仍旧在北京、四川等地,这是因为设计艺术仍需要手工工艺,而这些地方又具有非常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就目前设计作品而言,Chris接着说到,如今当代艺术和设计艺术间的界限还不够模糊,设计品展览的平台和空间相对较少。

原标题:《上海画廊新势力:成熟商业体系中如何生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