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消防救援、武警、心理医生……从空难处置看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3月25日,搜救人员在藤县空难事故核心现场进行搜寻工作。 新华社 图
“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救援现场搜救仍在继续,消防救援、武警、公安、民兵等多方力量加紧地毯式搜寻。截至25日下午,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总计出动7000余人次、200余台车辆,5架直升机及一批搜寻救援设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放弃每一个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救援的职责使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总体安全与永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怎样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范应对灾害和事故能力?如何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
事故发生后各方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加紧地毯式搜寻,不放弃任何救人的希望
科学、有序开展救援是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的关键。此次事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依据《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民航局、公安部、卫健委、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民政部、网信办、中宣部、国资委、地方人民政府等。民航局于事故当天派出工作组抵达现场,指导协助当地现场救援、善后处置。
对照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五个工作组,包括搜寻救援、善后处置、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等。自治区和梧州市、藤县三级党委、政府全力组织开展现场救援,广西派出的消防救援、武警、公安、民兵等1400多名救援人员,以及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驻防广西队伍、广东队伍678名人员,积极有序开展现场救援。同时,做好雨鞋、铁铲、冲锋衣等现场救援物资保障,协调电力、通信等部门,安排3辆应急电源车,调运6台应急发电机到现场,架设应急通讯设备,确保救援现场电力保障有力和基站通信畅通。
南部战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梧州军分区、武警梧州支队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陆军某陆航旅、某合成旅、某空中突击旅,空军某运搜旅,武警驻事发地周边力量等迅速完成备勤。事故发生当天16时15分,武警梧州支队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对接,派出30余名官兵携铁铲、救生绳、救援包等物资先期出发,于17时40分抵达救援现场,开展封控、搜救、清理现场等工作。
梧州当地也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紧急抽调2000余名工作人员,协助开展搜寻救援、后勤保障和事故善后工作。3月25日,当地共组织调集救援力量2248人、各类车辆装备180余台(套),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争分夺秒开展搜救。除了继续在原有核心区域开展搜救外,目前已将搜索范围扩大到近20万平方米。
在医疗保障方面,广西、广东等地卫生健康委组织多名重症、烧伤、骨外科、创伤等专家赶赴当地开展医学救援工作。在现场设立救护点,安排好一、二线救治医院,设立快速通道,并准备血液及各类抢救物资和设备。梧州当地启用一家定点医院,组建200多人的专科队伍做好应急救治准备。梧州市民踊跃无偿献血,为救援工作提供血液保障。同时,组织70名心理医生待命,随时准备对到梧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排志愿者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服务。
“当前,搜救工作依旧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搜寻救助组工作人员还在逐一摸排事发区域附近摄像头和目击者,努力寻找进一步的线索,并在技术调查组协助下,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3月25日,在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的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说,虽仍未找到事故幸存者,但从未放弃找寻幸存者的努力。
3000余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近100支国家专业救援队伍、3.4万支地方专业力量,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是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进入新发展阶段,应急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传统领域,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依然时有发生;新兴领域,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一些以前“想不到、管得少”的风险逐渐凸显。
“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存量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的增量风险又不断叠加,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需要变得更为突出、越发紧迫。护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也有必要为保障安全做好长远谋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表示。
统一协调、密切协作,是应急处置的重要组织保障。2021年5月21日、22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相继发生6.4级、7.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分赴云南、青海,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赴震区开展抢险救援,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全力支持地方抗震救灾,组织专家组开展灾情核查评估。云南、青海两省共投入各类救援力量2.3万余人,全力开展抗震救灾救援工作,累计转移疏散群众5662人,紧急转移安置5.7万人。
发挥专业优势,实施科学救援,对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样重要。2021年1月10日13时,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回风井发生爆炸,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此次事故矿井为近700米深的“独眼井”,岩层地质、井下涌水等各种情况复杂。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伍、高精尖装备和技术专家团队快速调动成建制,开辟救生通道,实现科学救援。经过1000多名抢险救援人员14个昼夜的连续奋战,11名被困人员获救生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应急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初步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从组建应急管理部,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体制,为防灾减灾救灾、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要由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组成,已布点组建水域、山岳、地震、空勤、抗洪、化工等专业队3000余支,增配各类消防车辆6500余辆、专业装备器材190.8万余件套。同时,积极推动建设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成地震、矿山、危化品、隧道施工、工程抢险、航空救援等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近100支2万余人;地方政府建有专业力量约3.4万支134万人。
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是国家设立在各地的应急医疗救援组织,近年来先后应对四川芦山地震、云南鲁甸地震、赴菲律宾开展“海燕”风灾救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工作。通过软硬件建设,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实现了队伍车载化、设备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的要求,同时坚持平急结合要求,积极开展巡诊义诊、送医下乡,卫生应急进社会、大型活动保障等活动,为公众提供卫生应急公共服务,提高全社会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管理有关的法律、条例、办法等达400多项,一批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正抓紧制定修订,规范化法治化助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月14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全文公布。《规划》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应急法治基础等方面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
应急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应急管理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去年12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司法部部长唐一军就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作说明。作为规范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基本法,这是该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次修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与应急管理有关的法律、条例、办法、预案、规定、通知、指南等达400多项,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突发事件类别,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目前来看,安全生产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整,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组织、国家消防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正在抓紧制定修订。”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林鸿潮介绍说,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应急管理领域的立法修法动作颇为密集。
作为应急法律研究学者,林鸿潮参与了应急救援组织和国家消防救援人员等多部法律案的起草工作。他告诉记者,实践中应急管理立法呈现出“启动多完成少”的特点,即启动立法、修法工作多,已经完成的较少。对此,林鸿潮解释说,应急管理领域的立法修法很多是为了跟体制机制改革配套,必须充分考虑跨部门统筹协调以及法律间协同问题。“比如关于应急救援组织的立法,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种类很多,涵盖综合性、专业性和社会类救援队伍,全国达数百万人,在建设、管理、指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充分处理好。”
同时,疫情也会对法律制定产生影响。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修订是受疫情推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有关立法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以适应实践需要。
“目前我们提上议程的这些立法、修法计划方向都是对的,和应急管理领域体制机制运行基本匹配。”林鸿潮建议,接下来还是要抓紧调研和做好统筹,把已经开展的立法、修法计划尽快完成。
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打通基层应急救援“末梢”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涉及各层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而且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越来越强,这些都为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带来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新形势,要重视解决哪些问题?
薛澜认为,一方面要处理好“防”与“救”的关系。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成立了综合应急管理部门,可以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上的集中统筹、资源整合等问题,形成救援合力,减少各类灾害事故的损失。但不同的专业部门在不同领域应急工作上仍可以有所作为,对各类灾害事故都要有相应的力量实现灭早灭小,防止事态扩大。
“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加强风险防范工作,化解或减缓各种风险及其危害,从而大大降低应急救援的压力和损失。”薛澜说,这就要求相关专业部门要主动承担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也需要应急管理部门发挥好应急指挥机构的统筹协调、综合防范和应急准备的作用,通过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开展灾后调查评估等措施,推动相关专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风险防范工作。
另一方面,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开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开放。“高效运行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需要政府不同部门的通力协作,需要各层级政府的资源共享,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薛澜指出,目前很多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数据的“部门墙”和“行业墙”导致信息不对称,风险信息不全、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的情况较为普遍。
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唐琮沅表示,“十四五”期间会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国家风险监测感知与预警平台。同时,升级覆盖安全生产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网统管”,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从地方应急部门实际情况看,不少基层站所相关人员和职能还没有整合,应急工作不同程度存在人员少质效低的问题。为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和规范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微型消防站建设,推动设立社区、村应急服务站。
当前,各地也在不断探索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例如,山东省今年内将建设不少于1500个基层应急救援站,打通基层应急救援“末梢”。今明两年还将配备大口径钻机、全数字千米深井救援绞车、应急救援机器人等应急物资装备,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