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蓝厅话竹 | 世界遗产 中国竹韵(四)​——武陵源

2022-03-25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INBAR 国际竹藤组织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说:“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你可知道,景区范围内居住的有土家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91.5%。土家族是一个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民族,与武陵源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飞禽走兽,世代相伴、共荣共生。竹,本是平常之物,正是在土家族适应武陵源独特环境的过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用途和深刻的内涵。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他们世代与竹林相伴。竹子形态优美,适应性强,生物量大,永续利用,用途广泛,易于采伐,用之方便。因此,在武陵山区的江河池塘边、山岗沟壑上,或是村寨周围、房前屋后,总会有一株株、一丛丛、一片片的竹子,有楠竹、慈竹、桂竹、水竹、金竹、苦竹、紫竹、箭竹等,竹种众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就会有茂密的竹林。竹林不仅为土家儿女提供了充足的可利用生物资源,也为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世代与竹子共荣。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竹随处可见。衣食住行中,有竹布、斗笠,竹笋、竹筷、竹碗、蒸笼、饭篓、竹篮、竹烟斗,竹席、竹床、摇篮、竹桌、竹椅,以及竹桥、背篓、竹篮、竹马等;渔猎农耕里,有竹排、竹键、鱼竿、捞斗、壕子,竹弓、竹箭、竹钉,竹览、筒车、箩筐、扁担、簸箕、晒席等。土家族竹马,因削竹为马,类似于以竹代马,故名。它原本是土家族、苗族等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传统体育项目。

他们世代与竹韵共生。对土家族来说,竹是神圣的。记载土家族民族史和迁徙史的《梯玛》、《摆手歌》和《茅古斯》等经典中,不乏竹子的影子。竹是诗意的。土家族为古代巴人的后裔,而竹枝词最早就流行在巴渝一带,一种手执竹枝而舞、踏地为节而歌的民俗歌。唐代,刘禹锡、白居易仿竹枝而创作,形成了文人竹枝词。竹是动听的。土笛、咚咚奎、巴膀膀、崩崩拖、竹号、金钱杆等都是土家族传统特色竹乐器。咚咚喹,用细竹管削制而成,长三至五寸,土家族传统特色乐器,国家级非遗。竹是多彩的。土家阳戏、傩堂戏、摆手舞等中的背景、道具都会用到竹子,灯笼纸马、炸龙狮子、蚌壳“车车”、“龙凤烛”等也都以竹子为材料。

△ 土家族人吹咚咚喹

文字丨蓝晓光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鹏旭

原标题:《蓝厅话竹 | 世界遗产 中国竹韵(四)​——武陵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