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别策划】亚洲最大!三局“最生态”项目致力水清岸绿

2022-03-24 19: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千湖之省,百湖之城

武汉汤逊湖——亚洲最大城中湖

如同一个巨大的海星

镶嵌于大武汉

本期“最项目”

走进水务治理“最生态”项目——

武汉汤逊湖生态治理工程

春色湖光两相和,水面无风镜未磨。正值春和景明的时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作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内湖,武汉汤逊湖一期治理工程接近尾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汤逊湖图片

汤逊湖水域面积达47.62平方公里,流域更是达到惊人的面积240.48平方公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汤逊湖水质从Ⅲ类不断恶化到劣Ⅴ类。从2020年8月开始,由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牵头、中建三局承建的汤逊湖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建设,目前一期治理工程基本完工。这座亚洲最大的城中湖的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初成成效,又见鱼翔浅底,再现岸芷汀兰。

01

控制源头,让污水“人脸识别”

进入高铁站,乘客持证刷脸即可秒入。

那么,能不能有一种设备也可以做到对污水进行“人脸识别”呢?答案是肯定的。

净化湖水,必须首先截住直排入湖的污水。长达122.8公里的湖岸线上,入湖排口众多,雨水污水都向湖中排放,造成水质急剧恶化。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的团队沿湖岸线走了一圈,有些黑臭水体就直接排入湖中。项目经理邹志强说:“老远就能闻到一阵恶臭味,既让人恶心又让人痛心。”

左右滑动查看汤逊湖治理前图片

还有一些雨污混流水、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高、流量大,怎样将这些直排污水截流是治理的关键。

有没有一种类似于火车站的闸机系统呢?持有效票的乘客可以能通行,无效票的就不能通过?面对难题,团队很快拿出了解题方法:在排口段建设能“识别”来水污染程度的智能分流井。

担任项目总工的张海宝介绍:“即在122.8公里湖岸线上,建设众多的‘智慧’分流井。”

“智慧”分流井

分流井就建在排水口的上游,井中安装视频监控、水质检测、雨量监测、管道水位监测设备和堰门等诸多设备。这套设备就是对水质进行“人脸识别”的系统,当水质污染值超标时,排湖阀门自动关闭,污水分流到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净化厂。而符合排放标准的雨水则由分流井自动识别,给予放行。

环汤逊湖沿岸,这样的排水分流井共需要修建57个。新问题又来了:这么多的分流井横跨几个行政区、分布在方圆240平方公里的流域内,施工协调非常难。

02

一井一策,攻坚排口施工难题

邹志强说,我从来没有干过这么分散的工程。

57个分流井其实相当于57个互不相干的独立的小项目。更麻烦的是施工区域跨越东湖高新区、江夏大桥片区、庙山片区、藏龙岛片区等多个行政管辖区域。其中6个排口在居民小区内、1个排口在学校内、3个排口在企业内、18排口个涉及占路施工、22个排口涉及园林绿化,施工组织任务及难度极大。

▲净水布置平面图

面对困难,项目团队发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项目班子分片包干,对各个排口及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展开“阻击”。针对每个排口现场仔细摸排形成手册,为协调、设计优化提供可靠支撑,并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协调相关产权单位,形成排口障碍清单各个击破。

汤逊湖沿湖混流排口分布图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分区、分片网格化管理模式,采取“游击战”+“歼灭战”的方案,精心策划,科学组织,建立了“一口一策”的施工方案管理制度,“一口一验”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管理制度。

由于排污口改造多为黑臭水体,施工条件恶劣,常常需要顶着恶臭、满身污泥施工。一天下来,身上的臭味洗三遍澡都消散不了。团队相继克服了进场以来协调手续多、防汛压力大、防疫任务重、环保执法严、安全风险多等诸多难题,于2021年11月终于完成了共计57个排口“人脸识别”改造任务。

改造完成,效果立杆见影。“我们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你看现在这儿已经没有一滴污水入湖了,湖水以看得见的速度返清。”邹志强站在一处巨大的排污口自豪地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汤逊湖生态图片

不远处,几只野鸭正在湖面上悠闲地扇动翅膀,掀起鳞鳞波光,仿佛在对他们表示赞许。

03

生态治水,花草虫鱼齐上阵

截污分流只是湖水净化第一步,对于已经污染的水体又应当怎么办呢?关键在于“生态治理”。

邹志强说:“我们要改变工作只是和钢筋混凝打交道的固有观念。”因此,他们都成了摆弄“花草虫鱼”的高手。对于污水治理,团队原本都是门外汉,比如邹志强原本在建地铁,技术总工张海宝则在修高架,到了这儿,他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习。许多“新型材料”,他们之前都闻所未闻。

先要学会种花,他们在湖面建起面积达5千平米的人工浮动湿地,种着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湖边的浅滩湿地上,则种植着10万平米的水烛、美人蕉、芦苇等挺水植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汤逊湖图片

还要学会水底种草,他们在湖底种植矮型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净化效率较高、修复性的沉水植物,走近湖边细瞧,湖底水草摇曳宛如“水下森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汤逊湖图片

还专门抛养了一种叫“大型溞”的虫子。共抛养了19.3万升虫子,每一升约有4000—6000只。大型溞是控藻类浮游动物,专门用来吃掉湖中的藻类植物,以增加水面的透明度,可以让沉水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大型溞”(图源网络)

他们还将投入50吨鱼虾螺贝,如黑鱼、桂鱼之类的,这是用来对付湖中原生态的草鱼,因为草鱼会破坏水底植物。

这些“花草虫鱼”由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此外,他们还在湖底安装了约1700组EHBR膜组件,这种工艺如同无数根“触手”用来吸附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

汤逊湖治理工程是武汉市碧水蓝天保卫战的突破点和示范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收尾,二期工程即将将启动,将进一步推进湖区的生态修复、流域管理、引水活水和污染控制。力争在2025年,汤逊湖水质达到Ⅳ类,到2035年提升至Ⅲ类,形成“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美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汤逊湖图片

站在湖畔,春日暖阳,微风轻拂。但见湖底绿草荡漾,湖面水生鸾尾、美人蕉姹紫嫣红,一群水鸟在工人作业的小船边悠闲地游曳,远处的高楼和白云一起倒映在湖面,湖畔的树林中,游人如织,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邹志强呼吁:“湖泊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希望大家都来爱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主创丨局融媒体中心、基建投公司

文案丨许名波 王梓钰 刘茜南

编辑丨童 威

审核丨叶 青

【相关推荐】

原标题:《【特别策划】亚洲最大!三局“最生态”项目致力水清岸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