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级先进核能创新中心或落户上海:目标世界一流、全产业链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实习生 陈凌瑶
2017-07-12 07:17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未来五年,一个世界一流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核能全产业链国家级创新平台将在上海建设完成,举全国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核心装备制造企业之力,推动先进核能技术成为中国高端能源出口的新名片。

近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透露了上述消息。

郑明光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在上海地区拥有完整的核电产业链和创新资源,目前正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核电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电气集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超算中心等,共同建设先进压水堆核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具体内容将覆盖小堆及海洋核动力平台、第四代反应堆等新型压水堆核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国际高水平试验台架的搭建、核电特种材料的研发等等。

据澎湃新闻了解,上述先进压水堆核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下设先进核能基础创新中心、上海核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已成立)、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中心、核电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核电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核电工业云与大数据创新中心六大平台,覆盖核能基础理念、工程、设计、验证、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创新研发。

郑明光表示,上海在核电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运行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形成雄厚的工业基础与产业体系,这将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有实质性内涵、也需要完整的产业链联动,核能就是最好的内涵之一。”

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核电的发源地。上世纪70年代,上海核电产业从“728”工程起步,中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由上海核工院(当时也叫728设计院)完成总体设计,大部分设备由上海的装备制造企业负责研制。彼时,上海地区共有180多家企业、设计、科研、院校,成功地为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提供了50%的重要设备(约占国产设备的70%)和千余吨核用特殊材料,上海核电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上海已成为国内核电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的主要基地之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下称上海核工院)是中国迄今唯一参与国内各种堆型研发设计服务工作、具有全岛设计能力、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核电设计技术输出的核电总体设计院。以上海核工院为龙头,一大批核电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试验验证、运行服务等方面的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形成了集聚效应和规模发展。目前,上海已形成三大核电产业基地: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闵行热加工基地、宝钢核电材料基地。

郑明光说,以小型核反应堆的开发为例,根据设想,未来将由上海核工院负责核电型号的设计开发,上海电气负责制造总成,上海交通大学参与试验验证,使先进理念、技术与制造紧密衔接。除此之外,围绕对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开发计划,上海核工院将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在临港建设四代堆的测试验证基地,“原来是跟着人家走,很多实验不用做,现在要成为第一、成为领跑者,必然要做基础研究。”

据澎湃新闻了解,除上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骨干企业之外,国家核电母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相关单位、中核集团及中广核集团的在沪单位及相关央企的在沪涉核单位也将参与其中,完善先进核能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助力核电强国目标的实现。

郑明光称,中国的核电产业从原来的“能设计”,到现在能设计出全球最高水平的核电机型,从原来“能制造”,到现在能进行高端制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再创新。通过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拉动,中国核电装备实现了从二代到三代的重大跨越,三代核电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核电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