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若美国再搞一次“排华法案”,在美华人社团能团结一致抵制吗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期,章莹颖案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此案从章莹颖失踪,到嫌犯被捕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看到美国当地华人活跃的身影。在章莹颖失踪之初,他们就通过微信传递信息,组织志愿者寻人。这起失踪案也是最先从华人自媒体爆出,引发国内媒体的瞩目。自去年梁彼得案之后,我们再次看到华人力量在美国社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中国海外华裔群体的日益壮大,华人社团也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这些华人社团现状如何?在当地华人社会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以美国华人社团为例,解答这些问题。
随着国家的国力日益增强,海外华裔的群体日益壮大。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2015年的数据,全美约有452万华裔,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过去10年华裔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30%,是美国人口增加最大的群体。
社团虽多,但活动多是自娱自乐
美国华裔人口的迅速增加,给华人社区的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华裔移民集中的州,如加州、纽约州(美国华裔居住最集中的地方,约占50%),海外华人对华人社区活动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一些专业协会、老乡会以及其他以社交媒体为基础的华人社团应运而生,使得原有在美华人社团结构有被改变的趋势,为华人社团的生存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统计,目前华人在美社交团体多达六千多个,虽然数量很多,但其特点仍然以松散为主。许多社团的活动甚至只是自娱自乐,为此作出了多方努力。比如,2016年8月的首届美国华人大会在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庄召开,其影响力有多大,很难评判,许多华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大会的代表性还不够。因此,关于华人社团联合重组的新思考有其必要性、其迫切性,因为这关系到所发出的声音是否能代表整个华裔群体的心声,更重要的是,这还关系到华裔群体的子孙后代。
华人社团为何缺乏凝聚力?
要想改变华人社团的结构,走联合重组之路,必须先了解华人社团的基本特点。首先,个体联系的小团体居多,比如老乡会,其结构松散,并没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其二,虽然各团体都仿照西方有其章程,但有的章程过于模糊,没有约束力;有的选举和运作不公正不透明,让社团失去公信力和凝聚力。第三,受华人传统观念束缚。有的社团负责人仍有“大佬”情结,不愿服从社团赋予的法律条款,办事遵从“小山头”,一团和气。这个“典型”观念往往反映在服务于一个社团后,又去组建另一个属于自己的社团,虽然多个社团并无不好,但容易造成个人之间的猜忌和矛盾,给外人造成华人之间不团结的印象。第四,由于隔代移民对于美国文化教育和社会的认识差异,在美华裔社团很少包含在美成长的二、三代移民,缺乏对在美华裔社团的认同感和融入。
这些特点是造成部分在美华人社团缺乏凝聚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对下一代的传承上存在极大问题。近年来,部分在美华人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样的不利局面,各种以海外华人团结为目的的新型组织时有产生,比如前述首届美国华人大会、波士顿华人联合社团、南加州校友总会、加州会长联谊会,等等。这些新型组织虽然内部运作还不够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海外华人的凝聚力,至少在组织结构上迈进了一步。
规则:解决华裔社团分散的关键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在美华裔社团分散的局面,如何制定有效规则和如何按照既定规则进行运作是关键深层次的主要问题。有效规则应以公正透明为基础,规则不是讨价还价的结果。其次,有了有效的规则如何执行,要有严格的对错赏罚机制。有了这些机制,才能保证人人有机会、人人有责任,才会逐步消除内部分歧的局面。这个机制是要通过磨合、有公信力的领导力来实现的。有了这个机制,联合体才能逐渐有实质性地形成,不团结、各人为己谋利的局面也会逐步改善。
回顾历史,没有哪一次华裔权益的保护不是通过团结来实现的。比如,2011年10月被昭雪的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虽然海外裔社团走向联合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联合之路不会太遥远。
首先,要培养新一代的华人社区领袖。华人二、三代移民已经成熟,他们出生在美国或成长在美国并毕业于美国学校,服务于各行各业;思想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既保留了中国文化传统,又有鲜明的是非意识;无论什么国籍,骨子里是“中国人”;对于化解新老移民的矛盾、帮助新移民尽早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培养华裔二、三代社区领袖是当务之急。
其次,华人社区急需一批能不计个人得失、充当“先驱(pioneer)”的人,“先驱(pioneer)”的特质是:1、不计个人得失,即不要追求自己在社团的职务,要乐于默默奉献;2、要有是非观念,对于不公平不透明的人和事要敢于挑战。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实践中加强华裔社团的公信力教育。华裔社团应成为一个考察人领导力、对社区贡献力的舞台,进而成为培养华裔社区领袖的摇篮。
再次,华裔社区结构变化要逐步改变“大佬管理”的传统思想,使年轻人能够脱颖而出。我们的管理应遵循尊重多元、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下一代创造条件,使他们能真正成为海外华裔社团的领袖。
最后,重视国内政策对海外华裔社团的引导作用。华人的文化情结,少不了有“衣锦还乡”的传统意识,许多华人社团的成立实际上也与这个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国内举办各种海外侨社的活动,可谓是接二连三,应接不暇。各个地方,特别是家乡的活动、优厚的政策吸引海外华人回国,使得各种华人社团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笔者认为这是好事,但问题在于缺乏引导,其负面影响是从另一个方面鼓励了松散型华裔社团的出现。因此建议,国内邀请海外社团的活动应有一个基本的筛选过程,从资质上加以考量,其筛选的标准应该包含:成员人数、社团的作用、社团活动、社团的历史等等,这样从侧面对华人社团的发展将会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作者系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会长。原标题为《走联合之路,推动华裔社团发展》,现标题及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拟。澎湃新闻获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授权转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