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发投入超五百亿,腾讯“空中换引擎”
原创 三娘在此 声道
有业界观察者表示,近一年多以来互联网科技企业所遭遇的危机,其冲击不亚于2001年爆发的互联网泡沫。但20年前,正是在那一场危机之后,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用15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文\三娘
3月23日,腾讯发布了2021年四季度业及全年业绩报告。全年营收5601.18亿,同比增长16.2%。相比2017年的56%、2018年的32%。尽管依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这一数字无疑是腾讯近年来的增长低点。
不过,在全年的营收和盈利数据之外,一组数据的标志性意义可能被低估:2021年第四季度,腾讯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业务板块收入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换句话说,作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先驱型代表公司,腾讯的底层商业逻辑可能在发生巨变。
“企业转型就像空中换引擎。我们是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现在必须换引擎,但一下换四个引擎不可能。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先换一个,另外三个保持飞行,换好之后再换另一个。这么做的挑战就是,你不能硬着陆,否则砰一下就掉下来。你可以减慢速度,但不能减到你不能飞行的速度。同时,你要抢时间把引擎换了”。这是张瑞敏当年在解释海尔转型时的战略判断。
当前,腾讯的行动很像张瑞敏的描述。作为一个to C基因的巨头,我们很难完全判定腾讯的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但这种“空中更换引擎”的做法,无疑意味着这家互联网公司已经走到了关键节点。
01
转向时刻
风起于青萍之末。
2018年的秋天,腾讯进行了一场令业界瞩目的架构调整:9·30变革。也正是在那之后,腾讯第一次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战略。一时间业界哗然,资本市场的反馈佐证了当时的市场主流判断: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腾讯的股价都处于低迷状态。
在930架构调整中,首次出现TO B的大业务单元——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腾讯把TO B业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如今来看,当时并没有人真正理解这艘超级航母的“刀刃向内”究竟意味着什么——此前,腾讯被视作是过去十多年中国消费互联网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样一家“躺赚”的游戏公司,却要去做产业服务和研发的苦差事?要知道,所谓的to B赛道,意味着的是长久的沉寂和看不到尽头的研发投入。
这显然和一直以来的互联网“快公司”逻辑是冲突的:那一年互联网世界的关键词是粉丝经济、流量裂变、算法推荐,一级市场同样在延续狂奔的速度,瑞幸咖啡在那一年底的投后估值是20亿美金,所有人都在拥抱新零售的美好未来。
但2018年也发生了另外一件事:中美贸易争端在那一年中“擦枪走火”。就像今天我们难以预计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势一样,当年的中美贸易冲突同样充满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表面上的呈现是产业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防止“卡脖子”,但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引领位置争夺。
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才拥有未来的发展权。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那一年是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的转向时刻。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开放的全球化并非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而我们此前所习惯的技术创新在美国、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在中国的路径已经走不通了。
数字技术一般被认为有三个层次:难度最高的无疑是原发性的技术理念或范式的创新;位于第二层的是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在2018年,这一层面的变化以半导体芯片发展为代表;而第三层才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规模经济的市场开发。
但必须承认,在2018年之前,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道路还是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经济规模实现快速扩张,距离原发性的技术理念创新、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也正因此,接下来这些年的变化,都在这一理解框架之内。
从内来看,互联网公司遭遇了一系列监管影响。反垄断、技术伦理质问、社会责任要求等等,这对于曾经的创新经济代表行业来说一时间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但如果换位思考,这种责问事实上是对互联网产业战略影响力的“追责”。当数字经济被认为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必然方向时,中国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在全球视野内获取明显优势。
从外来看,美国商务部将把包括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美亚柏科、颐信科技和依图科技等在内的28家中国机构和公司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名单”。SEC也在近期列出了包括制药、半导体在内的几家中概股列入退市风险名单。
而今天我们再回头看,腾讯在2018年秋天所启动的变革和转型,看起来是在“空中换引擎”的危险选择,但确实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公司中动作最快的那个。
02
创新的链条
在此前有关中美贸易争端的探讨中,有些人提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提法实质上是一种认知上的义和团式的逻辑。
就像张文宏所说,即使我们不过了,新冠病毒也不会消失。
即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这种大国博弈也不会抵达终局。从2018年的仓促“应战”到今天,无论是从决策到市场,都开始逐渐发现,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拥有具有技术创新主导权的大公司。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在科技发展史上,很多科技创新成果是企业完成的,很多基础研究上的创新,也是通过企业转化为产品的。这已经取得了共识。在此前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位置也被最高层确认。
按照创新的扩散链条,它必然是遵循从大公司-行业-中小企业这样的传导过程。技术创新扩散通常发生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和部门之间,而以企业间的扩散为主要形式和常态形式。
在这一链条中,中小企业固然有一定优势,但更多的优势还是集中在技术的应用层面。面对日益精密的技术创新方向,长期的、可持续的、可能会没有任何汇报的研发投入是基础选项。
而具备这种持续弹药供给能力的,只可能是大公司。
此前,《欧盟2021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统计分析了2020年全球2500家企业的研发支出。华为(174.6亿欧元,第2名)、阿里(71.4亿欧元,第17名)、腾讯(48.6亿欧元,第33名)三家中国企业进入Top50。
从腾讯的财报来看,2021年公司全年研发费用高达518.8亿元,同比增长33.1%,且连续3年超过30%的增长率。在研发人员规模上,2021年腾讯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新增研发项目超6000个,增量同比2020年增长51%;新增代码32亿行,增量同比2020年增长60%。
也就是说,这家中国公司正在意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从全球的经验来看,引领创新的必须是行业领军公司。
按照过往其他国家ICT产业发展的路径来看,如果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那么对于当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唯一方向就是技术创新。
从腾讯近期发布的自研核心技术进展来看,芯片方面,面向AI计算、视频处理、高性能网络三大场景,腾讯自研了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智能网卡芯片玄灵,产品性能业界领先。结合云计算的丰富场景,腾讯与多家芯片企业深度合作,自研星星海服务器,实现整机性能业界最强,可靠性翻倍。
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之上,腾讯通过公有云、私有云以及客户本地集群构建了密度极高的云服务。去年11月,腾讯云正式发布行业首家全域治理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遨驰。遨驰单集群支持10万级服务器、百万级容器规模,管理的CPU核数超过1亿。
03
中概股的未来
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指出,其一是凭借消费互联网的稳健增长,腾讯能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管理层有信心能够承受公司营收和盈利的增长趋缓;
其二,腾讯在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上的加大研发,并不是简单回应国家-社会需求,而是从市场竞争出发,紧贴公司战略和高增长潜力业务所做出的决策,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持续性。
有业界观察者表示,近一年多以来互联网科技企业所遭遇的危机,其冲击不亚于2001年爆发的互联网泡沫。但20年前,正是在那一场危机之后,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用15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今天,以腾讯为代表的中概股企业矩阵,远比2001年要强大许多,他们所背负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也不可同日而语。
中概股企业要行稳致远,不仅需要政府在监管上守住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三大原则,确保行业监管的规范、透明、可预期,但在根本上,更需要企业自身利用好空中换引擎的时间窗口,加快尖端技术的研发投入,以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
原标题:《研发投入超五百亿,腾讯空中换引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