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丑类建筑层出不穷,制控之道何在?
2010年至2021年,建筑畅言网连续12年举办“全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笔者一直参与民众投票后专家组的审议评定工作。在建筑评丑充满诸多纠结的学习过程中,令笔者最为困惑的是:“年年都在评丑,年年又出新丑,评丑管什么用?”然而,也正是受到这个痛点的强烈冲击,让笔者在后续思考中开了窍:“年年评丑,年年又出新丑”——这不恰恰是丑类建筑现象的“顽固性”所在吗?这也鞭策笔者以此评论为基,就丑类建筑现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制控之策,供业界参考与借鉴。
有失建筑伦理自律,以丑充美过关
丑类建筑现象的“顽固性”特征,首先与建筑行为的自律有密切关联。“建筑因其独特、固有的特征,使它不同于艺术、其他行业和社会实践,这一切都使建筑产生了特殊的道德问题。”哲学家索尔•费希尔说的就是建筑伦理。其理论基点认为,“建筑需要被看作是对行动做出的一系列选择”,而这一系列选择“都要被打上类型行为的印记”——即“产生好结果的类型”行为印记和“产生坏结果的类型”行为印记[1]。以上引用的对建筑伦理基本观点的诠释,一针见血地指明:我们对建筑实践进行一系列选择所产生的好结果或坏结果,都被打上了职业道德、建筑伦理的行为印记。
纵观12年来“全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结果图录不难发现,在一个工程的利害关系中,委托方、投资方、设计方、审定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成为建筑行为“坏结果”的制造者,特别是在某一方优势的推动和驱使下,导致项目“以丑充美”的非理性过关且建成后,其建筑行为都会躲不过“坏结果”的厄运。例如房地产行业的万达,以其手握雄厚资本的优势,使得冠有“万达”字号的文化类公共建筑,都顺利地采用了具象器物放大的反常做法,打造了一种“自恋式的建筑特色”,以至于这些建筑都被网民陆续推举登上了第四、五、六届评选的丑榜(图1–图3)。有名气的建筑师,也借其有成功作品记录的闪光点优势,同样容易得到主管部门审定方的青睐,从而使自己“带有名望意味的建筑个性”得到宣扬。例如,领衔设计台北101大楼的李祖源先生,也曾出现在多届评选的丑榜上,出现过他“孤芳自赏”的个性展示作品:北京盘古大观(图4,第一届评选)、沈阳方圆大厦(图5,第一届评选)等。
图1 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
图2 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
图3 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
图4 北京盘古大观
图5 沈阳方圆大厦
从12年来建筑评丑结果还可以看到,数量众多的“粗俗丑类”建筑,给我们留下的竟然是这般“畅行无阻”的突出印象。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把“有失建筑伦理自律以丑充美过关”放在隐蔽于丑类建筑顽固性特征之首的位置,正是强化建筑伦理道德意识、警惕和防范设计领域中“抄袭剽窃”“投主所好”“传播媚俗”“迎和低级趣味”等丑恶行为的第一需要。
背离和谐共生使命,毁坏生态文明
丑类建筑行为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使命的叛离,在破坏城乡人工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染指山峦、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等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环境。“双生态环境”领域被乱建乱造破坏的范围如此之广,恰恰说明了丑类建筑的出现并不光是设计圈子的事情,早在设计之前的立项策划、研究论证、举措推出等环节,都会和后续规划设计捆绑在一起,对工程走向的把控和建筑品质的铸就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如果在建筑营造的全过程中,从上到下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使命毫无概念,或者是知道也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在人工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中,各种丑类建筑就势必会高频率出现,比如,苏州东方瀑布大楼(图6,第三届评选)、广州南丰汇大厦(图7,第五届评选)、厦门瑞华高科技研发中心大楼(图8,第八届评选)、重庆武隆飞天之吻(图9,第十一届评选)等,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侵害,更是令人痛心。如今我们所忽视的是,像这样的众多案例,多半都是在建筑行为链的前端和中端就出现了问题。
图6 苏州东方瀑布大楼
图7 广州南丰汇大厦
图8 厦门瑞华高科技研发中心大楼
图9 重庆武隆飞天之吻
具有莫大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具有生态文明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地方,越容易犯“一叶障目”“急功近利”的错误。重庆来福士广场建设不顾及有限的原基址条件,超强度地硬性开发,在名家设计品牌的吸引下,不惜耗费巨大资源,照搬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超高层上横架大跨连接体的做法,最终让重庆山城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朝天门”,这个由自然环境景观与人文环境景观深度交融的宝地荡然无存。其后的亡羊补牢技策再好,也于事无补。从以上分析来看,该工程居第十届评选丑榜之首确实不冤枉。海南儋州恒大海花岛建筑群,也是“资本优势作怪、超强硬性开发”惹的祸。更糟糕的是,其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而且还被搞成了群落杂乱、形态媚俗的“大杂烩”,让这座令人神往的旅游度假之岛成了恒大难以再做风貌优化调整的“烫手山芋”。
不讲建筑成本效益,加重社会负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建筑学界逐渐融入到后现代建筑文化气息之中,在吸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化营养的同时,也感染上了破坏性后现代主义建筑情感至上的“病毒”,使建筑概念中原真部分变得越来越模糊,严谨务实的建造意识日趋淡薄,丑类建筑也不由得活跃并增多起来。值得深刻反省的是,我们已经看不清一个基本事实:时代虽然变了,但建筑首先是社会大生产的“产品”并没有变,只有经过成本效益的合格检验之后,“建筑产品”才能进入社会正常使用、正常运转,成为我们可以接受和共享的“建筑作品”。
让“建筑成本效益”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不仅在于要让“建筑成本构成具有适度标准”,而且还要让“建筑成本构成中各部分的分摊额度具有合理性”,避免在总投资控制范围内,采取“挖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去玩歪招。总之,就是要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保证能用在建筑工程所需的刀刃上。在“全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结果案例中,以花大钱下大力、挥霍有限资源搞华而不实,甚至既不华也不实的建筑相当多。建筑评丑实践证明,无视建筑成本效益是导致“假大空”形式主义建筑屡见不鲜的一大根源。
面对这种现象,总会出现一些辩解之词,如“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是经过正规程序审批的”“都在工程总投资控制之内”等。这些辩解即使都是事实,但拿到“建筑成本”所隐含的“社会成本压力”面前,就显得十分短视和狭隘。仅以建筑工程所需钢铁、水泥、石子、玻璃、塑料等物质资源的开采、熔炼、加工、运输等而言,社会在提供能源、设备的同时,还不得不承接碳排放、地质污染、生态受损、农田土地被挤占等难以估量的代价。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那时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资源需求”。但愿不计“建筑成本效益”的“高大上”建筑、“假大空”建筑、“伪恶丑”建筑等能得到全面有效扼制,否则,必将会越来越加重社会巨大隐型成本负担,甚至夸张一点说,是不是会成为压垮基层民众正常建筑生产需求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个问题。
无视建筑艺术规律,随兴肆意建造
设计界曾有一篇评述说,2004年国内颇有名气的12位艺术家前辈为“艾克斯星谷”旅游休闲度假项目设计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12栋建筑,结果花了一亿元,却因审美效果不佳而成了“烂尾楼”。为什么优秀的雕塑、绘画艺术家玩不转建筑艺术呢?原因就在于建筑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
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双重功能,因而建筑形象的创造,就要表达出人们在建筑及其环境中所应享有的生活情趣、文化氛围乃至建筑意境,这正是建筑的艺术性所在。建筑艺术规律是一个专业性较深广的大概念,是指建筑空间及其实体、内外环境的艺术创造所要涉及到的诸多分支技能显示的规律性总和,包括建筑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与规定性、建筑形式美法则、建筑语言规则、建筑象征与隐喻设计原理、建筑的标志性与原创性正确运用的要点,以及建筑整体美创造的运作机制等。通俗地讲,我们需要切实搞清楚的就是在建筑艺术表现的运作中,“应该怎样去做或适宜怎样去做”,但丑类建筑行为却恰恰反其道而行。
比如,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及其环境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与意境去感染人的抽象艺术,丑类建筑行为却偏偏不认同建筑艺术表现手段的这种特殊性,而是喜欢以“看图识字”的方式,用具体物相造型和各种虚假装饰构件等,让庞大、具象的形体去“讲故事”“表个性”,去“突出地方特色”“显示原创性”,如海南三亚美丽之冠大树公馆(图10,第六届评选)等。
又如,建筑艺术是融合了环境美、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等不同形态美的表现艺术,建筑形象也因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丰实而多姿多彩。丑类建筑行为则将建筑的“形式美”看作是建筑艺术表现的全部,不把生态环境、功能性质、适用要求乃至经济原则等审美因素对建筑艺术表现的诸多影响放在眼里,就像“闭门造车”一样,孤零零地在建筑形式上反复折腾,着迷于一种奇怪逻辑:“别处没有的,就是独特的;只要是独特的,就是美美的。”如江苏南京蜂巢酒店(图11,第十一届评选)等。
再如,建筑艺术在反映出建筑功能性质所应具有的艺术气氛的同时,还会考虑到如何自然地彰显出所在地域的文化气质以及所处历史背景下的时代气息。丑类建筑行为的追求,则不是像这样根植本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而是抱着类似“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吸引人”的心态,乐此不疲地拙劣模仿西方古典和当代流行的建筑式样,留下了许多水土不服、令人尴尬的粗俗场景,如河北美术学院灰姑娘城堡(图12,第六届评选)等。
图10 海南三亚美丽之冠大树公馆
图11 江苏南京蜂巢酒店
图12 河北美术学院灰姑娘城堡
制控之举纲在真善美建筑价值观
有一句话我们很熟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上述丑类建筑顽固性特征正是其“本性难移”的佐证,也是丑类建筑难以退出建筑舞台的原因所在。我们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究竟该如何去制控这些不同出丑状况、不同危害性质的丑类建筑行为?丑类建筑的产生与建筑行为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有某种关联,因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归于一个系统从宏观上去统筹考虑与研究的。但不论怎样,造成丑类建筑的最后一个环节毕竟还在规划与设计上。因此,任何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的主持人、主创人,唯有运用“纲举目张”的哲理智慧,将“举纲”的定力,紧紧地盯在“真善美建筑价值观”上,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岗担职、尽心尽责”了。
令人担忧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对“真善美建筑价值”的认识,仍处在“碎片化”的茫然状态中,缺乏把“真善美”深刻而系统的内涵与“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去权衡和考量建筑美丑问题的自觉性和自信感。进一步说,“真善美建筑价值观”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充分体现在我们与时俱进的慎密思维中:一是要真实地反映建筑需求、经济状况和物质技术条件;二是要善待建筑所处地理环境、所需营造资源,所应获得的成本效益;三是要随缘入境地将建筑美的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三大基本形态融为一体,以免走偏玩邪、误入岐途。这样创作出来的建筑作品,便能结出“品真、德善、艺美”的建筑价值创造之果。这一认知,与笔者深读《中国美学史大纲》[2]所得的刻骨铭心的启迪相连,也是自己从长期创作实践中、从认真学习同行们的丰实建筑作品中总结出来的“创作经”。经过12年来建筑评丑社会实践的洗礼,笔者更加深信不疑地将“真善美建筑价值观”看作是在建筑审美大海航行中绕过丑类建筑行为的暗礁、驶向可持续美好建筑彼岸的定海神针。
记得2012年1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旗下的生活旅游网站曾评选出了全球最丑的十大建筑,其中就包括了沈阳金融中心方圆大厦。后来该网站考虑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等巨大差异,很难用一个参照标准去作出判断,便随即停办了。可想而知,12年来建筑畅言网一直在为广大民众提供评论建筑的大平台,使建筑评丑走向社会、开始受到业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最后,我特别想对大家说这样两句话:“建筑评丑功在守护真善美建筑价值创造。”“评丑建筑是为子孙光彩做的一桩大好事。”(本文作者布正伟,系原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主创人、总建筑师,曾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等十余项荣誉,出版《结构构思论》《自在生成论》《建筑美学思维与创作智谋》《中国当代建筑师:布正伟》等著作)
参考文献
[1]秦红岭.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来源:《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