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苹果相关公司19名“内鬼”被批捕,倒卖用户信息月入数百万
据都市快报7月8日报道:苹果手机被盗后,犯罪分子为什么能正常使用?好端端的手机,为什么会被人锁定变“砖头”?
苍南县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6月2日批捕了黎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后,近日又批捕了杨某等3人。这19个人,分别是苹果国内直销公司和外包公司员工,以及手机店主。
警方抓捕嫌疑人。杭州日报 图他们内外勾结,利用苹果公司内部系统,私自窃取用户的姓名、Apple ID等私密信息,然后打包出售获取暴利。
手机店回收的赃机为何能解锁?
这起公安部督办的大案是由一起普通案子牵出来的。
去年,苍南警方在日常侦查中发现,平阳通讯市场有人在回收很多来路不明的二手苹果手机、赃机。
照理讲,通过偷、抢等非法途径得来的苹果手机,如果没有用户个人信息的话,等于是无用的“砖头”。但是,这些人从网上买了一些信息,成功将手机解锁。
其中一名嫌疑人是苍南人,他不仅自己回收手机当新机卖,也替人解锁手机,从中收取解锁费。解锁一次至少三五百元。
那么,这些信息是哪来的?警方一深挖,挖出了苹果公司的“内鬼”。
今年5月3日,温州、苍南两级公安机关决定收网,赶赴广东、江苏、福建等地进行抓捕。在这次行动中,共有2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其中,涉及苹果国内直销公司及苹果外包公司员工20人。警方在现场扣押了电脑、手机、银行卡等作案工具,初步查明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
在检察机关已批捕的19人里,包括苹果外包公司员工17人,苹果国内直销公司员工1人,手机店主1人。这些人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多为广东、福建人,学历基本在大专以上。
倒卖个人信息月收入数百万元
案发后,苍南县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
经查明,今年33岁的广东人杨某曾在广州一家苹果外包公司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担任组长。他的工作,相当于客服,受理苹果用户的咨询、投诉等售后服务。
公司有个内部系统,通过苹果手机串号和识别码等信息(外包装上有),能查询到苹果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注册邮箱、住址等注册时的个人信息。
2013年8月,杨某找到员工黎某,说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系统,神不知鬼不觉地查出用户信息,卖了赚大钱。杨某教黎某怎么操作,两个人一起干。
然后,该公司员工甘某也加入了。
2014年7月,3人的行为被公司发现,均离职。离职后,他们把原来的老同事也拉拢进来,逐渐形成了案发时的规模。
为什么有这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铤而走险?“太好赚钱了,忍不住。”一名嫌疑人说。
据调查,“内鬼”们把查询来的信息打包出售,起初每条10元至180元不等,后来水涨船高,甚至卖到三四百元一条。截至案发,他们至少非法倒卖了20余万条用户个人信息。
据杨某交代,他一个月的收入达数百万元。案发时,警方在他家光保时捷等豪车就查扣了5辆。
去年下半年,已经离职的杨某没有了内部账号,于是找苹果公司上海直销公司的员工租了一个,月租金40万元。目前这名苹果公司员工因为出租自己的内部账号,也已被批捕。
赃机迅速被“洗白”的谜底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苹果手机用户信息?
经侦查,一条非常清晰的产业链浮出水面:
犯罪分子盗抢苹果手机卖给手机回收店——手机店主把手机串号等信息发给“信息贩子”——“信息贩子”打包发给苹果公司员工查询用户信息——员工把查到的信息发回,用于解锁、修改,从而“洗白”出售。
检察官表示,这只是贩卖苹果用户信息的产业链之一。由于该案主要斩断的是产业链的“前端”,因此购买苹果用户信息是否有其他用途还无法确定。
去年5月,江苏溧阳警方破获一起出售苹果手机用户信息的案件,嫌疑人利用买来的信息将手机锁定,然后向用户索要“解锁费”。如果不交钱,手机秒变“砖头”。
手机最好设置安全问题
检察官提醒,要防范“内鬼”侵犯个人信息,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内部防控机制和追责机制。
作为用户,对“内鬼”防不胜防。不过,仍然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把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在注册Apple ID时,很多用户为方便记忆,会选择设置与个人邮箱或银行卡相似度极高,甚至相同的密码。但这样的“方便”,会留下安全隐患,一旦其中一个密码失窃,可能导致多重损失。
不少苹果用户特别是年纪偏大的用户,在设置Apple ID时,选择和家人共享一个账号。一旦共用的苹果账号被盗,可能会导致绑定在该账号上的手机都变“砖头”,无法解锁使用。
当你忘记密码或者账号被盗用时,如果要找回密码,需要提供密码设置时的3个密保问题。如果无法提供,则需提供手机的原始包装、保修证明、购买票据、锁屏截图等有效信息,处理过程繁琐,也能提高犯罪分子的解锁难度。因此设置安全问题将给手机多一重的保障。
(原题为《苍南检察院批捕苹果相关公司19名“内鬼” 倒卖用户信息谋利 月收入高达数百万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