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北京”柔性劝阻天坛躺卧客:讲文化、讲老例儿、同理心

张然/北京日报
2017-07-08 07:53
直击现场 >
字号

北京日报7月8日报道,游客在天坛公园丹陛桥扎堆儿躺卧现象近期引起社会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处世界文化遗产,让中外游客感受天坛文化,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首都精神文明办携手展开柔性劝导,一些“老北京”引导员对不雅行为展开劝阻,效果显著。

天坛丹陛桥上,“老北京”文明引导员在对游客进行宣传、劝阻。北京日报 图

昨天下午6时,记者在丹陛桥区域看到,首都文明办10多位公共文明引导员正协助天坛公园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护游览秩序。

59岁的“老北京”龚金英身着“柠檬黄”,拿着一叠文明游览的倡议书站在丹陛桥一侧。她告诉记者,从本月5日开始,天坛公园50名职工与首都文明办20多位文明引导员分成两班,每天下午5时在天坛公园分区域、网格式开展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游览。

有着丰富沟通经验的龚金英说,北京人讲究“有里儿有面儿”,只要道理讲透了,都会理解。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下午6时30分到晚上9时30分静园,已没有一例在丹陛桥坐、躺的现象。

这背后,柔性劝导起了大作用。

柔性劝导第一招,讲文化。

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是连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因为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因此称桥。丹陛桥南端高约1米,北端却高约3米,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一位外地游客走过丹陛桥,拉着龚金英问:听说这个桥能治病,是真的吗?龚金英笑着说:“哪有科学依据?您别听传闻!再说躺着、坐着也不文明啊。您看,这个桥北高南低倒是事实。您从南走到北,步步高升,这寓意多棒!”游客听了连称有理,从南往北一步一步“讨吉利”去了。

龚金英说,北京人认老例儿。因此公园和文明办特别安排了年纪稍长、沟通经验丰富的“老北京”到现场。“就像老街坊跟你聊天儿,把道理说开了,大伙儿都能理解。”

这是柔性劝导第二招:讲老例儿。

晚7时左右,一位经常来此乘凉的大妈带着小孙子来到丹陛桥附近“观望”,见没有一个人在丹陛桥上“躺卧”,拉着龚金英抱怨:“怎么就突然不允许了呢?”

“小孙子多大啦?真可爱!”龚金英说着,给小宝宝递上一张文明游览的倡议书。

拉近了距离,龚金英对大妈说:“您来公园我们特别欢迎,但是要文明游览。您看,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咱们不能为了自己一时舒服,给老祖宗丢脸,给北京丢脸啊!”

大妈嘀咕着说:“只是累了躺一会儿,平时也不总躺着。”

“可是咱们心里都知道,这个行为起码不雅观吧?”

“那倒是。”大妈点点头。

最难劝的,是常年来此躺卧的附近居民。工作人员采取了柔性劝导第三招:同理心。

龚金英说,7月5日刚上岗的时候,一位40多岁的男同志直接坐在了丹陛桥上。她走上前,蹲下身子,让自己的视线和游客的视线保持水平,然后劝导他不要在此坐卧。“怎么啦?你管得着吗?我来这儿好几年了!”龚金英说:“我理解您跟天坛公园有很深的感情,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都希望它能更好不是?您看,您坐下了,就会有其他人坐在这儿,确实不雅观吧?”经过一番劝说,男游客有所松动,但碍于面子,不愿意离开。龚金英知道,他想要一个“台阶”,于是主动说:“我搀着您去旁边休息吧?”“别别别!您可别!我自己走吧。”男游客站起了身。随后,公园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公园里的其他特色景点,以及健身区域。男游客心平气和地离开了。

通过耐心细致的劝导,备受关注的天坛丹陛桥上市民扎堆儿倒卧做“理疗”的场面有了根本改观,丹陛桥游客不文明行为治理初见成效。据介绍,今后公园将深化举措,研究制定文保单位的长效保护机制,加强游人和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宣传引导,让市民游客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园治理中来,使来园游客成为“文明主人翁”,共同推动精品公园建设,让天坛公园真正成为展现历史文化的名片和北京城市文明的亮丽窗口。(原题为《“老北京”柔性劝阻 天坛公园卧客少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