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春耕图
耕种(嘉峪关新城3号墓)
人勤春来早,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错失一季、荒芜一年”,足见春播春种对于一年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当我们在广袤的田野上呼吸着春的气息,对于脚下的这片热土就有着更深沉的眷恋和真挚的热爱。时间追溯到1800年前,魏晋时期的嘉峪关一带,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春耕劳作场景。
耕种(嘉峪关新城1号墓)
在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反映耕种劳作的画面比比皆是。如犁地: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
犁地(嘉峪关新城6号墓)
耙地:一披发的少数民族农夫蹲在耙上耙地,其夸张性的发式和衣着,突出了劳动者的身份。据史书记载:羌人“披发覆面”“衣裘褐”,由此推断该农夫为羌族。农耕文化对游牧民族的巨大影响也可略见一斑。
耙地(嘉峪关新城6号墓)
耱地:一农夫左手执鞭,右手揽着缰绳,利用身体的自重,站在二牛抬扛牵引的耢上耱地。耢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这幅砖壁画是我国最早的二牛抬扛的形象资料之一。
耱地(嘉峪关新城5号墓)
播种:一农妇在前播种,一农夫随后碎土。播种者左手抱盆,右手抬起,有节奏地撒种;身后的男子动作娴熟地翻土、碎土。劳动的场面有条不紊。
播种 碎土块(嘉峪关新城4号墓)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以图像的形式再现并记录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场景。从这些耕种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付出的辛劳,而这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犁地(嘉峪关新城5号墓)
犁地(嘉峪关新城6号墓)
耱地(嘉峪关新城3号墓)
如今,农业生产大步向机械化迈进,铁牛在农业生产中大显神威,耕牛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牵着黄牛春耕的场景,已定格成了一幅幅有故事的壁画。
原标题:《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春耕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