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国家教材委的重任
教材是经国济民的大事、要事。一部教材能不能在当下立得住,并无愧于家国历史、文化传承,成为滋养一代代国民的心灵读本,并不轻松。成立国家层面的教材委,也是一种顶层设计,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一直以来,国内大中小学教材均为统一编订,好处是几代人有共同的文化记忆,而缺点也在于缺乏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生活的相对开放,教材编写开始呈现出丰富的样态,不仅各地有了自编教材,不少来自民间的课本、读本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钱理群等一批人文学者编辑的《新语文读本》,就流布甚广,多有好评。
不过,正因为教材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编订主体也十分繁杂,加之这一领域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利益,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争议。特别是人文学科,更是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尽管争议的焦点各各不同,诉诸目标不尽一致,客观上却加剧了公众认知的混乱。此番国家教材委横空出世,或可定争止纷、归于有序。
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选哪些作家,定哪些篇目,是否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动态调整……此前多有争议。相信在国家教材委的统筹下,都能获得明确解答。
当然了,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国家教材委着力的重点,可能还是宏观层面的把控与裁定。诸如“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等等,都是大问题,也都是以往教育部一家难以搞定的问题。
而在“抓大”、“拍板”之外,似乎也有必要对民间读本、课本多一些鼓励。以语文课本为例,为什么民间有强烈的自编冲动?一方面,当下语文教材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文化传承本该多样化、多元化,最忌“照本宣科”。惟其“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
在统一的指导方针之下,也不妨为教师自编教材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作为有益的补充。我们知道,上世纪初叶一些教授的讲义,如今已成了现代学术名著。
一个崛起的大国,在关乎下一代教育的教材问题上,当然会有足够的开放与包容。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