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大毕业博士诈骗2600万,“天之骄子”为何滑向深渊

2022-03-23 20: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如果缺乏辨别力,被“一夜暴富”等浮躁的观念洗脑,整日想着寻找人生“捷径”,那么人生只会加速滑落,甚至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明明有着大好前程,却选择走上了诈骗的歪门邪路。今天,有关一名博士诈骗2600万获刑10年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据“北京时间”报道,冯某平是北京大学能源系的博士,2015年入职一家大型发电集团。他对外宣称,集团计划跟一些社会资本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的售电公司,可以轻松赚钱,借此诈骗多人共2600余万元。

受害人报警后,警方发现冯某平在这个发电集团就是普通职员,没有职务,他所在部门也没有对外售电职权。最终,冯某平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冯某平的诈骗“风格”,其实有着较为典型的高智商犯罪特点。比如,他会利用“电力云平台”等概念,刻意制造信息不对称,以便忽悠客户。也会利用公司的管理漏洞,通过带领客户参观单位沙盘、虚构集团领导职务等方式,为自己编造的项目合作背书。

讽刺的是,在这些诈骗“小聪明”之外,冯某平似乎根本没考虑到其中的法律风险,没意识到这些伎俩是多么容易暴露,一旦被戳穿,自己又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道理很简单,如果客户没有取得收益,即便一时可以搪塞过去,时间久了也无法自圆其说。而且,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要想获知冯某平的真实职务也不算难事。

可以说,冯某平的一系列行为,实在算不上明智。而他之所以把无中生有的项目视为“生财之道”,甚至诈骗数额达2600余万元,无疑是被贪欲蒙蔽了双眼。回顾冯某平的行径,会发现他很喜欢把自己的心思放在赚大钱、赚快钱上。就短期而言,只要能快速“敛财”,他就会用心钻营,哪怕这样做违背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而对人生更长远的发展和规划,他却缺乏基本的对自我负责的意识。

可是,这位在顶尖学府深造过的博士,本该能够认识到:人生哪有那么多“捷径”?整日不务正业,处处想着违法诈骗,只能是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引向“坑”里。

看到冯某平的经历后,不少网友都表示惋惜。的确,专业对口、职业生涯起点高的他,只要踏实工作,便不难实现职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稳步提升。笔者注意到,冯某平会把诈骗来的钱财用来买房、炒股等,可是这种非法取得的钱财,能用得心安理得吗?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冯某平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投资知识、打磨投资策略上,也不难慢慢“滚雪球”,实现个人资产的逐步累积,又何至于每天费尽心思诈骗,而后又提心吊胆地怕自己被揭穿?

而且,作为公司投资处的员工,冯某平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职业观察,寻找合适、正当的投资机会,合理、合法地获取个人财富。人们之所以对他的经历感到唏嘘,正是因为他在许多充满前景的道路之中,错误地选择了“诈骗”这条最短视、最愚蠢的道路。

能够获得顶尖学府的博士学历并不容易,可能否做好人生规划、用好自己的聪明才智却是另一种智慧。冯某平的经历也表明,如果缺乏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有时能力越大,反而危害越大。如果缺乏辨别力,被“一夜暴富”等浮躁的观念洗脑,整日想着寻找人生“捷径”,那么人生只会加速滑落,甚至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冯某平最终锒铛入狱的反面案例,警示之处正在于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任冠青

原标题:《​北大毕业博士诈骗2600万,“天之骄子”为何滑向深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